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程薇薇泽州县犁川镇初级中学摘要: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举国仁人志士致力于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给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是一种值得深刻研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落实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重大举措,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区域推广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是在教育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层面,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更是成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关键。于是,很多地区把着眼点放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认为只要能使各学校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均衡配置,就能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现实情况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解决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一是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的核心要素就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而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得到高效传播与共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教育信息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均衡及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很多,对一些具体问题也需要具体分析。本文仅结合河北邯郸市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就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作用,谈谈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最好路径和抓手关于教育构成要素,一般认为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也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信息传播者。他可以包括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级信息传播者,对学生而言最直接的当然就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则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从以上对各教育要素的含义解读不难看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让教育内容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影响,优质教育和非优质教育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教育影响不同——一个教育影响效果好,是积极的教育影响,一个影响不好甚至没有影响。因此,一项完整的教育活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跟上述诸要素密不可分。从这几个教育要素的相互关系上可以看出,相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达成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三个层面:区域内均衡、城乡间均衡和全国均衡。只有实现了区域间均衡、城乡间均衡,才谈得上全国的均衡。当前的状况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极为不公,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最远离教育。用切合实际的现代化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输送良好的师资,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间、城乡间在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上的差异。许多地方的教育均衡实践表明,教育技术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最好路径和抓手。教育构成要素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涉及到教育构成要素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描述有很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可以看出,《纲要》中,是把教育构成要素里的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等作为保障性要素表述的,比如,对教育者的要求——均衡配置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对教育环境的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的支援力度等;对教育方法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等。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较大和积极影响力的教育活动需要优秀的教育者、良好的教育环境、适合的教育方法来保障。而这样一个教育生态的形成,教育技术是最重要的支撑。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构成要素中的作用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把这些教育构成要素分为教育硬件和教育软件,硬件是指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软件则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等。由此可见,只有区域、学校间的所有教育构成要素达到和谐的均衡,才具备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从软硬件的角度看,教育均衡就可以分为教育硬件均衡和教育软件均衡,软硬件都达到均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强力推进教育技术硬件均衡。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使经济落后地区也能够拥有和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这对实现教育公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扩大教学规模,克服传统教育的诸多局限,为更多的人尤其是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同群体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不同的方式得到学习的机会。为保障区域间、城乡间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河北省邯郸市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经费优先落实、专业教师优先保障的“三优先”政策,先后把教育城域网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和班班多媒体纳入每年的民生实事,作为对县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十一五”以来,邯郸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6.5亿多元,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邯郸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建设。目前,邯郸市中小学计算机总量达到了9.96万台;有8个县(市、区)相继建成了县域网,7个县(区)建成信息网络中心;建成校园网550所,多媒体教室3610个,基本覆盖了主城区和县镇中小学;全市1750所中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490所中小学接入省远教网,数字化资源库总量达到4.17万GB。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河北远教网、邯郸市远教网三网为中心平台,县级信息网为基站、学校校园网和农远教工程为主体,宽带互联、天网地网合一的市、县、校三级数字化教育网络。为与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建设相适应,邯郸市还同步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体系,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办学校硬件建设设立统一标准,确保不同城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都基本相同,没有很大差异。当经费、校舍、装备等教育硬件均衡基本在各校实现后,学校间的软件均衡一定不能被忽视,理所当然地应该被提上日程。2、创建电化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邯郸市近几年开展的“校本革命”和“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积极研究、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实践活动,行之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新课堂创建活动,对提高邯郸市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邯郸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电化教育教学模式,帮助薄弱学校找到了适合本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了当地教学质量的提高。邯郸市的创建新课堂活动,不是要求所有的学校遵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个模式群,即让各个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地域、师资和生源差异,吸收全国各地先进课堂教学模式之长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充分利用新的课堂操作技术手段,实现激情课堂、快乐课堂、兴趣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如今,邯郸市的新课堂建设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极大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目前,邯郸市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创立了适合本校实际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邯郸四中的“网络环境下的悦动课堂”教学模式,二十三中的“媒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永和学校的“三环节、六我”教学模式等都已在各自学校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3、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和装备的效能。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阶段开始,邯郸市在制度设计层面就比较周密地考虑到了这些装备的使用效益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邯郸市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制作了《使用登记卡》,除不定期对各学校的管理与使用进行抽查外,每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估,把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进目标实现。同时根据邯郸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对各区县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表彰和奖励先进。确保设备的使用效益。为进一步优化拓展市远程教育网中心平台功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邯郸市教育局与邯郸网通、邯郸移动合作,构建邯郸市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整合全国优秀教育资源,初步具备网上虚拟学习环境,特别是“同步课堂”,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受到了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普遍欢迎。与邯郸移动公司合作开通的“校讯通”,目前已覆盖全市20余万中小学生。在此基础上,邯郸市还与周边的山西长治、河南安阳、山东聊城等地联合开设了电教协作网,广泛开展信息沟通交流、协作听评课、协作教研等活动,促进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4、提升团组建设实效性。团组建设是邯郸市提高教师电化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载体,就是形成结盟校团组、年级团组、学科团组、班级团组建设,加强以团组为基本单位的研修培训,以团组均衡促进师资均衡。5、实施教师全员培训。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不敢用、不会用信息化设备的实际,邯郸市教育局制定了培训方案,坚持市、县、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网络培训和授课培训相结合,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全员培训。为提高教师的课堂电化技术操作能力,邯郸市坚持对教师实施实战式、体验式培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举办全国电化课堂教学模式博览会,最大限度地组织全市教师参加培训;进行新课堂实验学校教师专项培训,培养一批促进全市电化课堂改革的“种子”教师;实施学科名师工程,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设立名师工作室,加快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组织骨干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培训,培养一批课堂电化技术教学骨干;实施教师专业化培训计划,加强梯队建设,形成由”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