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1页(共8页)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卷(初中历史组)测试说明:1.本测试卷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2.本卷考查课程理念(20﹪)、专业知识(60﹪)、命题技术(20﹪)三个部分。题号一二三合计得分第一部分教学理论(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计15分)1.运用安德森知识分类学来看待历史学习,广义的历史知识除了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外,还应该包括()A.事实性知识B.反思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能力性知识2.有效的历史教学是从知觉开始的,右图所示著名的知觉两可图,既可以视为白色背景上的高脚杯,也可以视为黑色背景下的两个侧面像。它反映出学习心理的()A.知觉的组织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类比性3.历史是离不开必要的记忆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背诵一段历史短文时,一般两端内容易记住,中间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倒摄与前摄抑制4.某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提出了一个教学目标:认识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样的目标陈述在教育心理学家来看,很难指导学生的学习。它被看成()A.历史结论B.含糊的教学目标C.教师行为D.学生行为5.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以一定的活动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成学习效率的提高。唤醒水平与活动效率之间往往呈现倒U型关系,如图所示。因此最佳的做法和目的是()A.频繁的活动刺激B.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适度的唤醒做好学生的学习准备D.中等程度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认知欲学校姓名_______________…………………………………………密…………………………………………封…………………………………………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2页(共8页)6.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当我们使用“定窑花瓷逐红玉”来叙述宋代瓷器时,我们实际上关注了()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灵感思维D.直觉思维7.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认知性学习目标”采取分层的要求。那么,其“解释、认识、说明”等行为动词属于()A.了解层次B.运用层次C.理解层次D.体验层次8.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的历史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目标在于()A.培养史证意识B.增强创新精神C.激发学习热情D.利用课程资源9.某教师引用法国史学家的论述:“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教师这一教学策略,是想告诉学生()A.历史是“心理”解释的反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文字史实常常带有主观因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0.历史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采用了人的需要层次论。如右图所示,它是谁提出的()A.桑代克B.马斯洛C.罗森塔尔D.布鲁姆二、简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5分)11.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重要的课程目标。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懂得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3页(共8页)第二部分专业知识(60分)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12.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的一件文物。砖以凸线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文字。这一遗物最能印证秦朝()A.人民生活安康B.废除分封制度C.实现统一列国D.农业经济发展或: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的一件文物。砖以凸线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文字。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秦朝历史信息是()或:右图为某博物馆藏的一件文物。砖以凸线刻“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文字。这一遗物,能够客观真实印证秦朝历史的()1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中书省负责监察C.实行了分藩制D.宰相制已被废除15.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16.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材料中的“治之以法”是指()A.改革科举制度B.兴办近代工业C.变革政治制度D.规范伦理道德17.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4页(共8页)18.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已初步达到小康水平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19.右图为五四运动时期的传单。这幅宣传画,就其策划、发行者看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弊端是()A.军阀割据,社会矛盾激化B.工业萧条,人们生活困苦C.国家贫弱,主权遭受宰割D.思潮众多,人们心理彷徨20.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华北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21.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下表所反映的敌我力量比对的变化情况,中共中央决定()1946年7月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130万人280万人国民党军队430万人365万人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B.渡江作战并解放南京C.与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2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下列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③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④中国和美国是这一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说:“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外,同时也获得贵族与独裁的优点。”材料中的“他”应是()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5页(共8页)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苏格拉底25.下列选项和古代印度直接相关的内容有()①《天方夜谭》②阿拉伯数字③《大唐西域记》④《俄狄浦斯王》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6.右图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杰作。关于这一作品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着意刻画“天堂”的幸福B.近代欧洲著名的漫画集C.宣传了禁欲主义思想D.描绘了人间生活百态27.“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内容出()A.拿破仑《法典》B.1861年改革C.美国《宅地法》D.明治维新28.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D.刺激二战时期的经济恢复29.“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回顾历史,上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0.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占领朝鲜半岛南部D.北约与华约的对峙31.下列作品与右图画作《阿维尼翁的少女》的表现手法同属于一个艺术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向日葵》C.《最后的晚餐》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6页(共8页)D.《格尔尼卡》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2题16分,33题14分,共30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请回答:(1)分析材料中“全球化”的含义。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为作者提供史实依据。(4分)(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分)(3)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4分)说明:第(4)问改造原题后,增加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似乎不是答案中仅仅限于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7页(共8页)“经济全球化”,因此本题这样改造,无法体现“我们”的“全球化”的意义。建议题目(4)删去最后一个问号,并改造答案:(4)综合上述材料,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该作者对于全球化的理解?(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4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4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4分)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笔试试卷第8页(共8页)(4)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简单试举辛亥革命学术研究的新视角。(2分)第三部分命题技术(20分)五、测量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20分)34.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按照具体要求,命制适合中考选拔的水平历史试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有如下规定“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参照以下材料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史实,命制3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解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