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2006年7月20日科技会堂----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报告王锡岩报告人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战略研究室主任、教授。曾任机械工业部技术引进中心副主任、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国家首批注册投资咨询师、国际项目资质认证评估师(IPMP)、经贸大学CCTBT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项目管理研究会委员等。研究领域:装备工业、企业战略。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共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中型项目200多项,发表论文、著作180多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最新著作:2004年3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印制《“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规划建议》;2004年8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战略产业博弈分析》;2005年5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装备中国》。电话:01068150652(H)、01082688897(O)、13701281391电子邮件:wangxiyan@sinomach.com.cn报告的内容机械工业的内涵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全球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机械工业的发展状况“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机械工业的内涵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现代化的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自主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机械工业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曾叫做机器制造业;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曾称之为金属加工业;其后,泛称为机械工业。一、机械工业的内涵为与国际接轨,1985年制订的国家标准,将机械工业划分为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等五个行业。1995年修订的国家标准,在普通机械制造业中划出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时还包括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4个小类。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0)标准中共7个制造业的271个小类。一、机械工业的内涵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中国各产业分属许多专业部门管理。中国机械工业按产品用途属性,分属机械、轻工、纺织、交通、铁道、建设、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农业、水利、国防等20多个部门管理。改革开放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管理体制逐步开始改革,专业管理部门或职能逐步转变或陆续撤消,本文所阐述的机械工业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所联系的机械工业企业,与国家标准广义的机械工业范围不尽相同。一、机械工业的内涵不含有关消费类机械产品制造各小类、铁路车辆、船舶及国防装备等的制造,但含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中的电瓷、磨料、磨具、光学玻璃和电碳制品等制造业。机械工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广,提供的是投资类产品,包括系统、主机、零部件、元器件和技术服务,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包括全部工业41个大类701个小类中的7个大类125个小类。一、机械工业的内涵我国的机械工业,实际上是“机械装备制造业”,相当于国际分类标准的合金制造业、除电气外的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科学、测量、控制、光学设备制造业;相当于日本的“生产现场机械的产业,包括工厂成套设备和工业机械产品制造业”;相当于欧洲国家的“资本货物制造业”,又称为投资类机械产品,是“制造业”中的母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在制造业中处于保证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调整,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地位。一、机械工业的内涵由于历史原因,为便于工作衔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按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石化通用机械、重型机械、机床与工具、电工、机械基础件、食品包装机械、汽车和其他机械等13个分行业进行业务联系与行业活动。二、机械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均以机械制造业作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尽管其产业结构各有所长,但无不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的平台。高度发达的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现代经济发展是否牢固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推进社会进步和科技革命机械工业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和物化的媒介。20世纪中,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航空航天、激光、核能、光导纤维以及各种机械一体化等这些前所未有的崭新产品的出现,无一不是通过机械装备制造业这个载体和媒介实现的。21世纪,一批前沿科学如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材料学、环境科学等要实现重大突破,同样也必须依赖于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级化。(一)推进社会进步和科技革命机械工业永远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手段。当前,无论是进行高技术产业分类,还是讨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多与机械工业紧密相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在定义高技术产业时,均定义在制造业范围内,机械工业仍是其重要内容。(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中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以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机械工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很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量。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5%、铝产量的25%、橡胶产量的50%、塑料产量的10%都用于汽车制造业;从汽车使用过程看,汽车对公路建设、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以及机械装备业产生巨大的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运行的基础机械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当前国民经济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且也决定了我国今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建国50多年来,机械工业向各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大型成套设备,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50万伏输变电设备、75万伏输变电设备、大型乙烯和大型化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沙漠及海上石油钻采成套设备、大型船舶、重载列车、各种工业生产的生产线等。(三)是产业运行的基础为钢铁工业从建国初期的年产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上升到年产3亿多吨居世界第1位;电力工业从世界第21位跃居第2位;煤炭产量突破20亿吨,连续10年居世界第1位;石油工业从年产12万吨上升到年产2亿吨以上,成为世界第5产油大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6位;为公路建设、远洋运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机械装备有力的提高了我国各产业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益,增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竞争力。(四)是进军国际市场的主力军中国的机械装备正在装备世界,为世界的经济发展服务。机电产品已经连续10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1997年,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33%,目前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0%。我国有近60种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居全球首位。地铁成套设备、核电成套设备、30万千瓦火电成套设备、30万吨大型油轮等一批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五)是国家安全的保障高性能、高精度机床是制造业的“母机”,西方国家对我国在先进机床及重要配套部件、组件进口方面,实质上的禁运、限制和歧视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美国《考克斯报告》(1999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全名为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关于美国国家安全以及对华军事及商业关系考察》的报告)中关于控制对华出口机床称:“机床构成了现代工业经济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目前飞机和国防制造业所采用的机床一般为数控机床,更加先进的是加工中心,加工中心是大批生产现代武器系统部件所不可或缺的”;“机床是民用工业必不可少的装备,而高精度、多轴机床拓宽了武器部件和结构总成件的设计方案范围”。结论是对华机床出口必须控制。(五)是国家安全的保障2000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法案。再如重型燃气轮机是当代能源等工业发展的重要装备,无论我们出多高的价钱,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愿意卖给我们其核心技术。2001年中国在上海投资15亿美元建造一座8英寸芯片厂,向美国公司订购了高科技的生产设备,但是布什政府却冻结了任前政府已经同意发放的出口许可证。以上活生生的事例表明,机械工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在不太太平的国际环境中确保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必须发展强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三、全球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一)全球化从20世纪后期开始,由于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世界机械制造业在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思想与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表现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等。全球化使机械工业的资源配置由一国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生产、营销、资本运作、服务以及研究开发均推向全球,导致机械工业在全球范围的重新分布和组合。(二)信息化近几年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相融合,推动机械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因特网平台大大缩短了企业间的时空距离,企业间的优势力量得到整合,信息交换更加快捷,各企业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掘和发挥,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正在逐步采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使其更加柔性化、智能化,这既满足了市场对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又符合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低消耗的要求。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销售、研究开发等过程信息集成,使之成为协调的、可共享的企业资源,从而使企业步入信息化轨道,成为高效的、竞争力强的组织。机械制造业产品通过吸收、融入信息技术和其它高科技,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功能层次、智能化程度,使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更小、更精、更灵巧,更具有竞争力。(三)集群化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环节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企业之间要求把生产、技术、工艺和资源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布局在同一区位,以使工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不断集聚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机械工业的集群化趋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众多相互配合、协作密切的机械制造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大学、研究所、职业培训学校、研发机构、技术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集聚在一起,形成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产业集群,并由此勃发出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三)集群化以美国为例,底特律——闻名世界的汽车工业基地,集中了世界前几位的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巨型汽车城;位于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产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群。中国也有类似的产业集群在迅速崛起。(四)服务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逐步成为“服务业”。近年来,机械制造业的网络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机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国际上很多著名的机械制造巨头都在大力拓展与产品相关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积极推进网络订货、销售、售后服务等。国外机械制造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来扩大经营的增值空间,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在许多企业的销售额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服务加强了机械工业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机械制造企业主动熟悉用户产业各种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深入理解用户提出的各项要求,使工艺和装备的开发与用户产品的开发同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工艺设备。通过优质的服务,机械制造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五)环保化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机械装备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最小化及使用高效化将是今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少用天然矿物资源,多用再生资源;少用不可再生能源,开发采用新能源的机械装备已成为众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共识。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充分利用或循环使用生产流程系统中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