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摘要:信息素养培养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面对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后,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才会得到根本保证。正文: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面对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后,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才会得到根本保证。下面就师生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培养的意义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谈一点看法。一、师生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专家和机构都对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1、Burnhein,Robert《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⑴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2、Lenox,MaryF.和MichaelL.Walker认为,广泛地说,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而要真正实现信息素养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希望懂得和使用分析技能去简单陈述问题,明确研究方法以及能对实验性(经验性)结论进行批判性的评价;第二,必须能利用越来越多的、复杂的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三,一旦已经明确了要寻找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找到。他们还认为尽管博瑞威科和美国图书馆协会都认为信息素养人应懂得寻找、评价、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传递信息以解决非凡问题或做出决定。但是这一定义却忽视了说明信息的来源,包括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传统图书馆中所没有的信息来源。无论信息是从计算机、书本、政府代理处、电影、谈话、海报,还是从其它可能的来源而来,信息素养概念的本质是具有把从书本、电视屏幕、海报、图片、其它图画所看到的以及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假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则必须培养学生对呈现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别、选择、分析其排列的能力。3、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的10点意见:熟悉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认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4、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认为信息素养学生是有能力的、独立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要,能积极参与到概念的讨论中。他们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信,懂得什么才是相关信息;会运用技术去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能在存在多种答案及无答案的环境中自如地工作;会对自己的工作采取高标准,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些学生非常灵活,能适应变化,既可以从事独立工作也可以从事协同工作。5、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培养这样的公民要求各院校必须重视把信息素养整合到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他们要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使个体和机构都能在内在机遇中获益的作用。最后,信息素养的人们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因此他们懂得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以其他人可以向其学习的方式使用信息。他们是为终身学习做好了预备的人,因为他们能为任何工作和决定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综上所述,师生信息素养,指的是教师或学生对信息环境的适应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利用、发布及创新的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能用网络与人进行网络交流等综合素质。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正确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如计算机、传真机和网络传播工具等。2、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3、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获取,实现信息评价和创新的能力。4、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5、创造信息的能力,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后,观察、研究各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现有的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新的设想,产生新的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信息。6、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7、信息协作的能力,利用信息媒介实现和外界与他人的和谐协作的关系。8、信息免疫能力,能够自觉地抵制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二、培养师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协作平台,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们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为我们增加了大量和他人交流、协作的途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是一个学习型人材,必须要能够终身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和自我学习。而信息素养是这一切的基础,对于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任何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更加容易获得学习的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直面“培养儿童的信息素养这一问题,陈至立部长更是强调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宝贵的人力资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面对的信息量猛增,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以后,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才会得到根本保证。同时,师生的信息素养是重构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韩愈在他的《师说》里对什么是教师作了如此的概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概述十分精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师也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体力行者。在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教育领域的人材培养观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概念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职能由原来的主导课堂进行传道、授业,转变为现在的重在“解惑”——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如同全国各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样,我们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同时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实践者,他们已经习惯了黑板、粉笔、纸和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作为长期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基本都是以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为中心,多考虑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采取什么手段、措施、方法。渐渐地也就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内心深处也逐渐确立。这是传统教育导致的一方面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只重教学,而较少顾及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时间一长,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甚至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脱节。对于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实,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必须正视并予以改变。一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师位置观,使他们明白,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和在此基础上的解惑,而是要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知识建构的指导者,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下,在自主探索中、协作学习中所遇到的“惑”。二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材观。网络环境下,可供学生学习探究的知识广博而混杂,泾渭分明而又犬牙交错,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学生甄别。三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黑板、粉笔已不再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或工具,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和与互联网相通的计算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其实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教师的信息素养固然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信息素养跟不上,不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开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三、师生信息素养方法(一)、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的育人环境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其主要包括:闭路电视系统、语音室、多功能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心机房、校园网络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为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物质保障。(二)、夯实基础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信息社会的教育内容必然涉及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必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看法,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加强培训,培养教师信息知识和能力。其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展示,传递和活用能力等。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硬件设备的使用培训。除了传统的电教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应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实物展台,数字投影仪,背投,照相机,录音机的操作和使用技巧,达达人人都能熟练操作。(2)、计算机及各类软件的使用培训。主要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搜索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制作教案、总结、论文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进行班级、成绩等日常事务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进行课件、网页的制作,提高信息的分析、甄别和综合能力。也就是对教师进行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软件的使用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都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能从网上、资源库、FTP上收集资料,下载信息,处理信息,能通过电子邮件传输信息;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制教学课件;(3)、广泛开展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分学科举行教研观摩课,开展讨论,定时举行教学课件的制作比赛和信息技术论文的评比和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积极鼓励老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课,有力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三)、规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