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策略作者:胡康成,HUKang-cheng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刊名:水运管理英文刊名:SHIPPINGMANAGEMENT年,卷(期):2005,27(1)引用次数:13次参考文献(4条)1.包建民物流现代化19972.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期刊论文]-物流技术2002(03)3.《上海海运学院学报》编辑部查看详情20044.上海为国际航运中心未雨绸缪200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孙亮.SUNLiang第4代港口新概念与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集装箱化2009,50(5)为探讨第4代港口新概念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阐述第4代港口的研究背景、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第4代港口新概念的我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认为未来我国港口应当大力开展协同竞争并积极参与纵向合作.2.期刊论文赵红立.白英.杨健.ZHAOHong-li.BAIYing.YangJian从世界主要港口的发展看中国港口物流的发展-世界海运2007,30(3)从世界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状况看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进而提出目前中国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3.学位论文吴小勇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以闽台为例2008在我国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港口资源也正成为是福建经济发展突破被“边缘化”态势而必然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同时对台优势的发挥也离不开港口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港口物流的发展是福建发展港口经济跟进国际港口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找出福建港口与周边港口在港口物流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才能有的放矢,为福建港口物流发展找到方向。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目标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例证分析,分析了从港口地理与自然环境因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港口物流支撑体系水平、港口物流运营状况、港口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五个方面对港口物流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福建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论证影响因素对闽台港口物流总量影响的强弱,并对比分析了影响差异存在的原因;另_方面,根据对港口物流影响因素的分析,拟建了港口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两岸十六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对缘,应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得到了十六个主要港口在港口物流发展上的综合评价值,论证了福建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物流总量小、港口基础设置薄弱、社会物流基础较差、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沿海港口具有的区位优势和功能特点是:各种货物最大的集散地,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枢纽,各类信息的集聚点,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米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圜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港口资源也正成为是福建经济发展突破被“边缘化”态势而必然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随着国民党重新夺回台湾地区政权,两岸海上直航之同日益临近,充分发挥对台优势,进一步密切台湾地区经济的协作,将大大提升福建经济的发展,而对台优势的充分发挥必然离不开港口资源的利用。推进港口物流的发展是福建发展港口经济跟进国际港口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找出福建港口与周边港口在港口物流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才能有的放矢,为福建港口物流发展找到方向,相应提出福建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闽台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合性分析研究。全文包括绪言共七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况为如下几个方面。论文主体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分别对两岸经济及港口发展现状和闽台港口物流对接合作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内对港口物流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明了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和主要思路。第二部分,港口物流基本原理概述。首先对港口物流的概念与特点进行综述。其次分析了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以及对现代港口物流形成动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对港口物流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以及影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宏观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港口物流因子分析。根据港口物流基本理论对影响港口物流的因素进行分析是对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人理解构建港几物流冈予模型进行澍《几物流发展评价的意义。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了港口地理位置和港口自然地理条件等地理与自然环境因子、港口的水上和陆上设施等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因子、港口腹地状况和港口集疏运条件等港口物流支撑系统因子、港口物流运营状况、港口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建了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第四部分,闽台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对比分析。首先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本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要说明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计算方法与步骤。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常见有统计数据指标的选取,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福建和台湾港口物流量与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分析出两地影响因子与港口物流量的关联度排序。最后对两地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排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关联度不同的原因。第五部分,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方法分析。本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对现有港口物流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探讨了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适用性,并较为简略地介绍了因子分析的模型,和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第六部分,两岸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实证。本部分是整个文章的核心部分,前面五个部分内容都是为这章内容做铺垫和打下基础的。首先探讨了评价对象的选取,通过阐述选取原则,按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是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数据的收集,这是花时最长的工作,是课题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完成数据的收集之后,按照因子分析法的要求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多次的检验和数据调整,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港口物流因子分析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对海峡两岸十六个港口进行了港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给出了十六个港口的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等级,使我们了解了福建省三大港口和台湾高雄港在发展港口物流上所处的位置和不足。最后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闽台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叫为详细的分析。第七部分,海峡西岸港口物流发展战略构想。本部分是根据前部分分析得出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不足,而提出的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首先分析了福建所面临的周边港口竞争态势,然后分析了海峡西岸发展港口物流的优势和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发展的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差异化发展等战略选择和发展临港工业、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与协调、整合社会和港口的物流资源,优化港口物流发展的综合物流网络、优化港口物流发展的综合环境、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港铁联运,拓展港口腹地、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效率等发展战略。4.会议论文许培星把握港口物流的发展机遇提升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2004本文介绍了上海港近年在港口物流服务、港口基础设施、航运服务、港口安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港口综合物流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5.期刊论文王晓萍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21)港口向着大型综合物流中心的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需要优越的港口物流软环境的支撑.宁波-舟山港在港口物流软环境建设方面虽已初显成效,但仍有待改善.为此,宁波-舟山港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港口物流软环境的建设,以进一步促进港口物流发展,增强港口竞争力,进而促进在向第三代港口转型中的港口物流中心建设.6.学位论文徐巍基于闽台港口物流对接的福建省综合交通网络建设2008物流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对于海峡两岸来说港口己成为经贸往来的主要载体,发展两岸港口物流便成为加强闽台经济联系,促成海峡经济区建立的重要途径。两岸关系经过了从彼此隔绝到私下相互往来再到试点直航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相信两岸实现真正三通将是一种历史必然的趋势。因此,研究福建省交通在两岸三通后如何做好对接的问题,对于闽台港口物流的发展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港口理论、交通理论以及物流理论为基础,从闽台港口物流对接的角度,详细探讨了福建省交通运输在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预测直航前后综合交通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航后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对接模式,并对闽台港口物流对接后形成的物流网络以及多式联运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借助多维狄色动态协调模型和各种交通运输指标分析了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接着详细探讨了各种交通方式在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直航前后综合交通运输量进行科学预测,并通过组合预测给出一个合理的推荐值;在预测的基础上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规划,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港口的“无缝”衔接,同时增加对外运输通道,增强与相邻省份的联系;最后在台湾港口与福建港口对接的前提下,提出了福建省交通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对接模式,实现闽台两地之问的物资自由流动,并使之扩展到内陆和“两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在对台试点直航、对台贸易、对台农业、科技、旅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基地。对接台湾成为福建的发展优势,在闽台交流合作中,加快两岸“三通”,促进与台湾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福建省港口的发展。福建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发展缓慢,与后方广阔的内陆纵深腹地联系不足,港口的集疏运系统不畅通,使得港口腹地狭窄,港口的龙头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港口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福建经济的发展。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启动,使得福建港口具备发展对台港口物流的综合优势,而两岸直航后将会大大促进闽台港口物流的发展,闽台之间港口物流的增加对综合交通则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福建省的综合交通应如何做好对接,适应闽台物流的增加,如何拓展其内陆腹地,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如何对接“两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峡两岸海上直航港口物流对接模型研究”,详细探讨了目前福建省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现状和对接存在的问题,利用多种数学模型对直航前后综合交通运输量的变化进行了科学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福建省综合交通网络的对接规划,并对港口物流对接后形成的省内物流网络和对外运输通道以及多式联运模式进行了探讨:由此实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港口的无缝衔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的对外运输通道,拓展了港口的内陆腹地,增强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对接台湾,贯通省内外,连接东西部,沟通山海区的物流体系网络。本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阐述了交通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第3章、第4章、第五章为福建和台湾的交通现状,第6章、第7章为福建省的交通需求和预测分析,第8章、第9章为福建省综合交通对接规划以及对接模式的探讨,最后为结论。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前人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和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从闽台港口物流对接的基础上进行交通对接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第2章,交通与物流。主要阐述了交通与物流的关系:交通是物流的核心环节,没有交通运输体系就形成不了“流”,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为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把各种运输方式合理的组织在一起,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智能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3章,福建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评价。首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