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业现状分析及“国稻高科”发展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种业现状分析及“国稻高科”发展对策研究姓名:张小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作物指导教师:程式华20091201我国种业现状分析及“国稻高科”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张小惠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卢军浅谈玉门市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7)在分析玉门市种子产业优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玉门市种子产业发展对策是:加快良种生产技术改良和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快种子产业体制改革,形成育繁销一体化;扩大企业规模,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加强基地管理,确保种子生产稳定有序发展;加大种子检测方面的投入,提高种子质量.2.学位论文李小梅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2007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严重影响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轨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大环境条件下,滞后发展的种子产业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其甚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规范和促进我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框架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统领全篇的总括性章节。第二章通过对种子产业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理论基础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章节奠定了基础。第三章是对国内外种子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根据发达国家《种子法》确定的原则框架,国际上种子管理体制有事前管理模式、全程管理模式和事后管理模式三种形式。我国现行的种子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在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及农业部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规确定的框架基础上形成的。1995年以来,尽管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种子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子管理体制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的变化,种子管理体制落后于种子产业自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某程度上已成为制约种子产业发展障碍。第四章分析了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种子产业产业已经成为成熟的现代产业,对世界范围内的种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给我国种业提供很多借鉴。第五章深入探讨了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评价。随着我国《种子法》的实施和农业良种工程启动建设,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为我国农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我国种业规模化发展起步晚,从计划经济转型,投入不足,发展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种业总体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经济实力弱,虽然近年我国种子企业有了迅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种业集聚度也得到很大提升,50强种子企业占据五分之一的市场,但同国际大公司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第六章准确提出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策略,从理论上正确定位中国种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3.期刊论文邵长勇.唐欣.梁凤臣.张晓明.孙伟光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种子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种业2010,(4)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不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将会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4.学位论文江覃德WTO框架下加快广西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2004围绕加入WTO后如何加快广西种子产业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促进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分析原有的种子产业有关概念入手,在把握种子产业与种业体系的关系基础上,对广西种业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又全面地分析了面对WTO广西种子产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和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认为:发展种子产业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促进种子整体产品的开发上;种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的新型种业体系的构建,而目前广西种业体系中的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种子经营以及政府管理、公共支持和社会服务六个主要组成部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广西种子企业综合竞争力总体处于较弱水平;面对WTO,广西种子产业仍有诸多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可以公平竞争的种业市场、种子企业规模小、育繁销脱节、种业人才素质不高、种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国际贸易知识不足等多个方面,而体制不顺、企业产权不明晰、缺乏促进种业资源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以及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正确理念正是导致目前广西种子产业不能适应入世需要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以提升种子整体产品开发能力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种业体系中不相协调的各有关因素,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种业体系,是WTO框架下加快广西种子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加快种业体制改革和创新、实施对国有种子企业的非国有化改造、制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完善种子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种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育繁销一体化的形成、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壮大种业市场主体、实行重点突破战略、发挥种子行业协会作用等等,都是WTO框架下加快广西种子产业发展应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5.会议论文杨学举加入WTO后中国农作物育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02本文介绍了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发展机遇与竞争劣势共存;通过分析国内外育种、种子生产与种子贸易的现状,明确了国外跨国种子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对我国整个种子产业构成威胁,我国目前育、繁、推体系相互脱节,种子企业规模小的体制不能适应国际种子市场竞争的要求.最后,针对目前国内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育种目标要放眼国际大市场,建立育种、繁种、销售一体化体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完善种子立法.6.学位论文吴凤兰我国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2006新品种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国内外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有一流的新品种,才能带动一流的种子企业,才能逐渐发展形成种子产业。我国的国有农业科研机构,一直是种子科研与育种的主力军;在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开放的形势下,具备种子产业化的品种基础。但近几年随着种子公司选育的品种数量增加,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在品种选育中的优势地位正逐步削弱;一批已有自育品种、经营业绩不错的民营和金融资本创办的种子公司正在崛起,国外的种业巨头更是来势汹猛、抢占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如何继续保持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民族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内外种业的动态发展、我国种业的现状以及有关种子典型企业的资料为研究材料,采用对比分析、抽样分析、典型分析、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国内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在种子产业化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的环境、自身现状、比较优势、存在问题与不足。总结国有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在于:品种创新优势,即育种人才、育种材料、育种设施设备和规范化的科研管理优势等;信誉优势,即长期在“科技兴农”中发挥积极作用,“科研单位”的牌子在农民心中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政策优势,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使自育品种获得了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较大政策优势。问题和不足是:科研体制的制约、产权残缺和制度制约,即事企不分、产权不明,产业化链条之间协调不畅等;思想开放不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够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管理和运营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研究开发投资少等。针对自身优势和不足,参照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和种子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发展种子产业化的战略对策是:转变观念,确定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战略;提出企业发展的科技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品牌战略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置股权;改革现行的管理方式、人事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以人为本、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组织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新包括育种技术的创新、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创新、营销管理手段的创新等,但国有农业科研机构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在保证育种科研创新的同时兼顾其他。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开拓销售市场,加大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和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种业,实现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的战略转变。加强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建设,保证种子质量零缺陷和实施CIS策划和品牌营销战略,以及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常青企业”和种子经营“百年老店”,以实现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长远目标。7.期刊论文王岳钧浙江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种业2002,(2)浙江是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省份,但与兄弟省市相比,浙江种业发展却比较缓慢,至少尚未有一定种业上市公司.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以后,浙江种业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滞后、经营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为了尽快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浙江种子产业,在全面分析浙江种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浙江种业的发展对策.8.学位论文周新保河南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2008种子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不可替代的有生命活力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产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证明,种子产业的发展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生产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相当完善、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有专家曾经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加速种子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作物种类众多,全省每年种子经营量约15亿公斤左右,因此,市场份额巨大。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种子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种子科研体制、管理体制、育种技术、经营机制等诸多方面,与国外种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很好地加以解决,必将制约我省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种业必将融入中国和世界种业的洪流之中.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国际、国内种业可持续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和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南省情和种业发展实际,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省实际,又与国际种业接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促进河南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趋势预测等相关资料,结合对河南种子产业50多年来发展的调查,采用调查分析、对比分析、预测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河南种业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指出我省种业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种子生产上看,生产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