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思潮评析——新理性主义以罗西的博尼方丹博物馆为例目录新理性主义介绍罗西的创作历程简介博尼方丹博物馆分析新理性主义起源及发展:理性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筑思潮。它试图将意大利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代建筑语言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建筑思潮,冠以“新”,是相对意大利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理性主义建筑流派。也称坦丹札学派。代表人物:意大利建筑师、理论家A.罗西;G.格拉希,Rob克里尔;Leon克里尔等。理论基础:以历史建筑当做参考起点,然后逐步推演回到原初的状态,追索建筑的根源。意大利新理性主义二战后,国际式的现代主义建筑暴露出其对时代发展的滞后性,同时西方建筑文化迈向了多元论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与新理性主义构成了两大思潮。新理性主义又称“坦丹扎学派”,代表人就是阿尔多-罗西。它拒绝“形式追随功能”的法则,而提出“回到理性”的口号。新理性主义在继承理性主义的同时,发展、引申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新理性主义对已经逐渐教条和僵化的“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和修正,它主张在坚持理性主义原则的同时回到传统中去学习,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意大利新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的兴起以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发表为标志,即罗西的《城市建筑》和格拉西的《建筑的结构逻辑》。在他们的理论中,回归秩序的途径就是引用类推法而产生的类型分析法,其中以罗西的类型学理论最有影响。他超越了一般关于建筑性质的特征识别与认同的讨论,而是把建筑现象归因于人类普遍的建筑经验的心理积存。罗西认为,构成城市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建筑的生成联系着一种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存在于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之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隐藏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一种文化中的原型特征。■在使用建筑符号上不主张模仿古典的装饰细节,而强调使用古典主义的几何形式的应用,特别是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方形等等,这些形式是古典建筑的根本。■这个流派与其他后现代主义派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的总体考虑来选择风格,同时排斥通俗文化,建筑形象大多严肃、庄重。新理性主义的核心是抵抗功能主义和技术至上的现代工业化城市及其建筑,试图将建筑重新返回到城市历史文脉中,并以类型学的方式建立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以保持城市历史与建筑艺术的延续性。博尼方丹博物馆在建筑中对新理性主义的体现罗西为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设计时,将当地的公共建筑、教会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意向融为一体,高耸的砖墙令人联想到传统街道,体现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他从城市总体考虑了建筑风格。作为博物馆构图中心的穹顶塔楼似乎暗示着洗礼堂或钟楼的意象,而外包锌板又唤起了人们对曾经作为制陶工厂的这片土地的回忆。对罗西而言,建筑设计就是通过捕捉城市中“集体记忆”的“原型”,来揭示建筑文化的永恒性。阿尔多·罗西AldoRossi(1931-1997)“我一直认为我的建筑是永恒的,我不是沉迷于建筑,但我是一直试图以一种真实的方式来做建筑”罗西阿尔多·罗西(AldoRossi,1931-1997)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理论的《城市建筑》和类型学外,他在实际建筑设计领域也有很多的作品,并于1990年获得普利兹克奖。阿尔多.罗西是一个多产的建筑师,在自己的建筑创作中爱用精确简单的几何形体,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威尼斯水上剧场、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圣卡多公墓、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米兰格拉拉公寓、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芳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等。他的作品体现了单纯几何体的简洁性以及对城市历史环境的思考。社会政治阶段城市阶段各种方法设计阶段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阶段创作历程罗西的四个阶段1:这个阶段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卷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潮流中,在这阶段当中他思考了文化问题,这些文化问题,成为了他晚些时候的理论框架,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对城市进行文化渊源的探讨,学生时代的他兴趣是新古典主义,后来又侧重文化渊源的探讨,继而又转向了意大利城市论战,1964前后则关注在城市层次上类型学与形态学之间的关系。2:城市阶段:从1965-1969年,在此期问他参加了编辑,出版工作,并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的兴趣,对他的思维演化至关重要。在兼做《城市建筑》编辑时,将建筑确定为自主的对象,并认为建筑的正确与否应通过历史上的惯例来确立。他将建筑作为严格的精神领域,建筑是理性的构建起来的,并认为存建筑领域中任何一个操作均有严格的意义。他的理性思想在此阶段充分体现。3:各种设计方案阶段:1970-1980年,罗西的理沦建立起来了,并将理沦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此阶段,设计和写作对他同等重要,但他更偏爱用图像媒介来表达他的思想。1971年是其生活的转折点,他由由于支持学生运动而与其他八位教授一起被免去了职位。4:对国际建筑界的影响阶段:1980-1997,作为理论家,创作家,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的罗西,以实践为主,前面阶段的理论活动,为此阶段做了准备,他的作品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声望。博尼方丹博物馆新馆年份:1993年地点:荷兰这是罗西的后期作品,体现了他对丰富的材质与构造的追求,以及对地方历史更喜剧性地提炼。西班牙殖民地风格建筑西班牙的耶稣会统治着殖民地,因此教堂都是拉丁十字式的,正面完全照哥特式教堂的形制,有一对塔。不过在十字交叉点上,往往有一穹顶。这座博物馆由三座并行的建筑及它们的联系部分组成,背后是一条景色优美原小河。E形的平面构成两个朝向河面的开放院落,有扶壁支撑的中段和外包锌板的穹顶塔楼成为戏剧性的焦点,似乎在暗示着洗礼堂与钟楼之间的联系。运用象征形式,罗西设计出了典型的荷兰建筑,金属穹顶从平坦的河岸景色中升起,使人想起那些教常的尖塔和风车;室内的主楼梯也暗示着对于文化的追溯,他的抽象形式融合了对荷兰和其历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更为持久的存在形式。这体现了罗西建筑的永恒性当人们靠近这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被它那高耸而醒目的门厅所吸引,那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大厅,这种阳光大厅首先出现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建筑中。这种建筑造型不是典型的北欧风格,但却基本体现出西班牙植民建筑的影响,大厅里神圣的光线和普通居室的对比,表现出了日常生活的短暂和宗教生活的永恒。罗西将来自于当地的公共建筑、教会建筑、工业建筑的意向融为一体,认为公共建筑是由中心空间所体现的,在这栋建筑中,他利用主楼梯形成了一个室内广场,并利用玻璃斜天棚采光。罗西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将光带入博物馆内部,并在某种程度上,用城市的活力照亮历史的阴影。构思草图剖面—1剖面—2台阶与天窗从河流处看过去建筑背面几何分析建筑的轴线建筑的虚实处理收头方法材质选用几何分析通过这个平面,我们可以看出:两边建筑的端线是平齐的,并且正好穿过交通核的内部,中间建筑和阳光大厅的顶点切线是基本平齐的,建筑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而且,交通核基本上是位于整栋建筑的中心之上的。从立面上来看,两边地,中间高,形成了一个山形的走势。建筑的轴线北立面南立面立面上是完全对称的,对应的平面外墙也同样如此,但是内部为了满足功能的需求,不没有完全对称,做了一定调整首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四层平面·虚实处理三个建筑实体自然而然的夹出了两个半开敞的空间,这是罗西比较善于运用的方法,这种空间处理的方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照顾房间的采光需求,另外一个就是可以使整个空间布局给活起来。两边都是比较实的砖墙,是与场地原有的建筑以及周边的建筑的材质选用一致的,中间是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整个建筑的正中间也是建筑最为突出的部分,采用了比较显眼的工业材料,虚实搭配比较和谐。收头方法两边的顶部采用了玻璃窗的形式,中间的阳光大厅则采用一个穹顶的形式,自然而然的起到了收头的作用。材质选用高耸的砖墙可联想到广场或传统街道,包锌的穹顶,烟囱般的交通体,方格玻璃窗,钢丝网拱,这些都仿佛仍在追忆这片土地作为制陶工厂的历史。罗西利用简单的形体,和场地原有建筑、周边工业区的材质来表达对历史的追忆,这反映了建筑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样一名建筑师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王树,比如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中国今天的建筑行业,我们的衣食已经足了,接下来就应该要知荣辱了,这个知荣辱就是要挖掘建筑的历史、文化精神层面的内涵。启示材质的选用召唤场所的记忆感谢您的聆听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