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2015.03.27【关于词的基本常识】一、词的产生及特点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来自民间文学,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称为曲子词。因其字数不等、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因其是由诗歌发展而来,又称为诗余。在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所以叫填词,又叫倚声。后来,词人一般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这样,词就逐渐脱离了音乐,纯粹称为诗的别体了。【关于词的基本常识】二、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称为小令。按字数中调:58字——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外为长调。单调:不分段的词。往往是小令。双调: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三叠:分为三段。四叠:分四段。四叠很少,莺啼序。按段落【关于词的基本常识】三、词调、词谱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牌:词调很多,每种词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词谱: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后人就按照词谱的格式来填词。【关于词的基本常识】四、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稼轩居士: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稼轩居士:辛弃疾】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志士,其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2.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稼轩居士:辛弃疾】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首,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③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古》【稼轩居士:辛弃疾】【稼轩居士:辛弃疾】文学成就: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稼轩居士:辛弃疾】艺术成就: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稼轩居士:辛弃疾】书法成就: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辛弃疾的《行书去国帖》为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曾经过元朝赵孟頫,明黄琳、项元沛,清朝永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稼轩居士:辛弃疾】【稼轩居士: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铁板铜琶”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稼轩居士: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词牌名:青玉案·元夕】青玉案(一说读作qīngyùwǎn),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本诗写的是正月十五夜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诵读: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说明:中,可平可仄。)【欣赏:青玉案·元夕】【解读: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装饰华丽的车马泛指音乐精美的白玉灯,比喻皎洁的月亮鱼、龙状的灯,一说为“百戏”节目【解读: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解读: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第三人称不分性别,这里指女性遍突然零落稀少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解读: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译文: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读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读书三境界】〖第一境界〗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读书三境界】〖第二境界〗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读书三境界】〖第三境界〗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脉络梳理】元夕之景元夕之人凤箫声动烟花之盛(星如雨)游人之众(香满路)歌舞之乐(动、转、舞)玉壶光转鱼龙舞花灯之多(花千树)盛装艳服、笑语盈盈的人灯火阑珊、孤独寂寞的“那人”反衬自我写照(词人)现实写照(世人)【鉴赏:青玉案·元夕】1.这首诗从哪些感官角度写元宵节的景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词句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视觉夸张,比喻形象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宝马雕车香满路嗅觉借代写出了元宵之夜一派奢华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听觉视觉比喻形象地渲染出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嗅觉视觉借代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鉴赏:青玉案·元夕】1.“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香气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鉴赏:青玉案·元夕】2.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鉴赏:青玉案·元夕】3.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