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茨(PeterLatz彼得·拉茨,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1939年出生于德国达姆斯塔特,父亲是一位建筑师。童年时他即在父母的花园里种植蔬菜。十五岁时,便种植了一处拥有几百棵果树的果园,在以后的很多年中,他能为父母和亲戚朋友们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后来又用卖果园赚的钱供自己上学。对栽培果树和有关果树方面的兴趣至今还体现在他的规划中。由于父亲的影响,他对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就决定了将来要做一位景观设计师,这样他可以像建筑师那样创造性地工作,但是用更多的植物材料。1964年拉茨毕业于慕尼黑工大景观设计专业,然后在亚琛工大继续学习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1968年毕业后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在卡塞尔大学任教,在那里,他有机会与很多工程师、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接触不同的行业、学习不同的技术。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屋顶花园、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且积极地把研究的理论附诸实施。这些研究与合作使他受益匪浅,对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和在景观设计中始终贯彻技术和生态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利用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在当时并不多见,这一住宅赢得了相关的建筑奖。后来他移居慕尼黑附近,在那里他又为自己的家和事务所建造了类似的住宅。拉茨从建造住宅的过程中学到许多相关的知识,这种体验对于他的景观设计实践也非常重要。1989年,拉兹获得了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学会奖。港口岛公园。彼得·拉兹的设计理念1.保持自然状态,减少人为干预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2.借鉴传统,自我创新对于传统园林,拉茨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照搬。他的设计不是故意违背传统,追求标新立异,但也不追求与传统的一致,而是寻求适合场地条件的设计,追求的是地段的特征。他对自然与美有自己的理解。例如,他从来都不认为采石场是刹风景的东西,相反,在他眼里,它极富魅力。还有,他认为,熔化的铁水在凝固时产生的肌理和铁块的锈蚀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比起种植花木毫不逊色,甚至要更自然一些。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让粗糙的铁板裸露地面,让钢铁的构筑物自然锈蚀。这种与众不同的理解也许就是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原因。3.“少”和“多”的设计手法拉茨非常欣赏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的建筑,特别是密斯建筑中“少”与“多”的关系。他常常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最简单的结构体系,如在港口岛公园中,他用格网建立了简单的景观结构。他认为港口岛的这一结构体系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在大地上已经存在的一样。形式和格网在拉茨的许多规划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4.“景观句法”20世纪90年代末,拉茨教授出版了一本著作《TheSyntaxofLandscape》,针对萨尔布吕肯的港口岛和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等项目进行了总结,归纳总结了其设计方法,其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就是景观句法。为规划设计提供一个灵活而有序的空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景观作品的表现力并不完全在于精益求精的艺术设计结果,而是在于像许多设计者认识到的那样,作品中存在一个尽量合理的构架。可以说,景观句法表达了以拉兹为代表的德国景观建筑师擅长理性分析客观世界逻辑次序的显著特点。拉茨感叹现代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相比发展的滞后,他认为,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至少落后于艺术和建筑二十年。五十年代有一些借鉴建筑语言的较乏味的设计,但也只是过眼烟云。除了个别园子以外,大多数的园林中缺少一种真正理智地与现代主义的对话,而流于一种表面的尝试。从来没有真正的包含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几乎没有找到通往后现代园林艺术的切实可行的道路。现在,又没有仔细考虑结构主义,尽管它特别适合于表达景观结构。大多数景观设计师或者玩一些形式的游戏,或者一头钻进了历史,他们不敢用体现当代文化的设计语言。景观设计要赶上艺术与建筑发展的步伐,需要做更多的事。拉茨认为,技术、艺术、建筑、景观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技术能产生很好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出色的表现力,成为一种艺术品。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的铁路公园就是由工程师设计的。拉茨在设计中,始终尝试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如在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的由铁板铺成“金属广场”和他在法国Tours附近设计的国际园林展花园中就能看到极简主义艺术语言的影子,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如同大地艺术的作品。事实上,在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中,有关艺术的主题也越来越多。拉茨的作品从很多方面是难以用传统园林概念来评价的,他的园林是生态的,又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他在寻求场地、空间的塑造中,利用了大量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与建筑、生态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公园历史背景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的鲁尔区,进行了一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它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公园之一。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自60年代以来,作为主要工业的煤矿和铁矿开采,渐渐衰落、倒闭,大量质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促使当地政府为地区的复兴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350km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建造300km2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这些项目多与风景园林相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工业历史的痕迹要看得出来,要有休憩和运动场。”处于核心地位的埃姆舍公园,把这片广大的区域中的城市、工厂及其他单独的部分联系起来,同时为整个区域建立起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上的秩序,成为周围城市群及250万居民的绿肺,园中有人行小径和自行车道系统。在埃姆舍公园中,又包括了众多景观独特的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其中之一。公园生态设计理念面积200hm2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Tyssen钢铁厂,尽管这座钢铁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但它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了,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1989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拉茨的事务所赢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并承担设计任务。从1990起,拉茨与夫人──景观设计师A·拉茨领导的小组开始规划设计工作。经过努力,1994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规划之初,小组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这些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能否真正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怎样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之中。拉茨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要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地段。1.保留构筑物上述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公园的处理方法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任何地方都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保留下来,它们不再是丑陋难看的废墟,而是如同风景园中的点景物,供人们欣赏。2.尊重并且改进当地生态系统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炼焦场和铁轨两边长满了白桦树和柳树。另外还引进了一些适合在铁矿石地区生长的植物品种,种在工厂附近。总之,园区植被是优良的本地品种和外来品种的有机混合。3.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红砖磨碎后可以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可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或地面面层的材料,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可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等。4.水的循环利用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整个公园可分成四个景观层:以水渠和储水池构成的水园、散步道系统、使用区、以及铁路公园结合高架步道。这些层自成系统,各自独立而连续地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来,获得视觉、功能、象征上的联系。1.铁轨公园结合高架步道,营造出了公园的最高层。它像整个公园的脊柱一般,不仅仅是景区内部的散步通道,还建立了各个市区间的联系,增强了城市沟通,并且增调了开放性空间的功能。2.在公园的底层上是水景观层。利用以前的废水排放渠收集雨水,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3.公园内各式各样的桥梁和四通八达的步行道一起构成的道路系统作为第三个层面。4.功能各异的使用区和构思独特的花园一起自成体系,在这一层面上游客可以充分体验独特的工业景观。由于原有工厂设施复杂而庞大,为方便游人的使用与游览,公园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区域作了明确的标识:红色代表土地,灰色和锈色区域表示禁止进入的区域,蓝色表示为开放区。公园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娱乐、体育、和文化设施。漫步在公园中,春花秋叶的五彩缤纷取代了旧工业时期的肮脏灰暗,旧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被保留下来,设计师没有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它们不再是丑陋的废墟,任何一个细节都能让人发现美,感受历史。高达80米的5号高炉,犹如钢筋铁骨的巨人直入云霄,登上顶部的高空观览平台,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俯瞰脚下,园内的处处景观一览无余。极目远眺,鲁尔工业区的壮丽风光尽收眼底。喜欢寻奇探幽的游客可以穿梭于堆料库区改建的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神秘花园之中,一个人在花木环绕的幽静角落里读书,孩子们乐于在满是爬山虎的铁架与墙体间游戏,情侣们则流连于芬芳的花草园中。公园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了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体育、文化和娱乐设施,攀岩运动发烧友可以在巨大的混凝土墙改建的攀岩公园里练习,这个被称为“蒂森山”(Montethy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