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讲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端木蕻良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发生的由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侵华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日军进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小西门随意搜查行人,并强迫被搜查者弯腰90度。日本侵略者用我国同胞进行细菌试验。图为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之后焚尸灭迹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我要妈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他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检查预习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作家。代表作有《科尔沁草原》《大地的海》《长江》。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4.解释词语炽痛:标直:嗥鸣:谰语:亘古:污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本文的情感。)2、探讨交流:(1)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对故乡优美景物的赞美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和无奈收复家园恢复国土的激情与信念东北特有的物产: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鹿群煤块高粱黑土地山雕玉米豆粒东北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精读赏析合作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提示;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关键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3、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和“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你她感情平稳直接,迫切修辞手法:呼告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为什么到P64倒数第7行又改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呢?答:拟人手法,将倾诉对象拟人化,直接对故土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之情。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5、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就是文中说的“红熟的浆液”。然而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所以充满激情的作者就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的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大地之心和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于是就可以像人一样召唤我回去,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红熟的浆液”喻指颤栗着、愤怒着并不可阻挡的将要爆发的内心的血液、情感。6、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想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小结本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可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