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色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色彩摘要:海明威,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给予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厄运连连、为生活而战斗的悲剧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创作大多来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环境。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是一个消极的作家,世界是虚无的、人是飘渺的思想渗透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生活中他仍是一位的悲观者,生活充满了“战争”,它威胁生命,挑战能力,人们得时刻准备“战斗”。但是,精神上他坚信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的信念,因此,他笔下的英雄们都保持冷静,坚守自己的生存原则,不退缩,最终赢得了自己的胜利。他们一无所获,但具有一种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美。为了能正确理解其作品和思想,探究其小说中的悲剧色彩,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家和作品,包括海明威的创作背景,多部小说中的悲剧色彩分析,作品主题分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启示。关键词:迷惘的一代;悲剧色彩;勇做强者二十世纪是个充满忧患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身体、心灵上的严重伤害,萎靡不振的经济使人们忙于奔波却又饥肠辘辘。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海明威特殊的世界观,引起了他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想体系。“迷惘的一代”正是对海明威这一代的最好概括。这一代在大动荡中觉醒了,成熟了,他们对未来丧失信心,变得不耐烦而且多疑,是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改变了他们的性情,是战争所带来的狂乱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脑中……一、创作灵感来自社会环境海明威生活的年代,表面上虽说工业发达,物质充裕,但背后却潜伏着许多不安的因素,加速了经济大萧条的发生。一战二战的发生,更是让人们伤痕累累,痛不欲生。为了拯救世界,为了改变贫苦的生活,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赴战场,但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了种种苦难,承受了“民主”、“光荣”等口号的欺骗之后,曾经的人们对社会、对人生大感失望。迷惘、彷徨之后,人们“迷失”在通向“美国梦”的道路上。了解了上层社会的实际状况,发现了昔日追逐的美丽梦想已成泡影,饱尝了艰辛工作却不能满足自我生存需要的艰辛。这代人对战争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深感痛恶;这代人摒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这代人经历了坎坷与痛苦并最终觉醒;这代人的身上还体现了在追求美好人生中的种种失望;这代人是孤独的迷惘者。作为战争社会中的一员,海明威痛悟到幸福美好的“美国梦”根本就不存在,不满、绝望的他拿起笔杆,通过小说揭露和鞭挞了这个荒诞的世界,发泄他们“迷惘的一代”对社会和世界的憎恨、愤怒。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头上总有一种厄运在盘旋,从《太阳照样升起》的巴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丧钟为谁而鸣》的乔登、《乞力马扎罗之雪》的哈利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所有重要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点。这些主人公面对困难、面对重压、面对命运的“捉弄”,在重重压力之下试图主宰一切,征服自己,征服全世界。他们历经坎坷,追求幸福,体会孤独,恰似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芸芸众生。困惑、失望、悲观的心境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被欺骗、空虚的感觉不断涌上心头,是特殊社会大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们给予了海明威创作的灵感。二、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海明威不能默默忍受这一切,他必须把这些伤痕全部表现出来,他要把自己的身心之伤转移到他的人物形象之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海明威自己,拥有不屈精神,硬汉形象,当然,这需要悲剧色彩来“填涂”他的英雄们,也“色彩”他的人生……(一)分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拼搏的悲剧《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命运,但是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己所不能及的事情还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也有他办不到的事情。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位优秀的渔夫,但他也不能钓上所有的鱼,就像种粮高手遇上了大旱,好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样。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我们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老人没有沮丧,没有倦怠,他继续出海,向限度发起挑战。他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如同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样,这条鱼也是鱼中的英雄。鱼奋力反抗,拼命地想要挣脱,将老人拖至茫茫大海中央,在海中与老人进行决战。在这场鱼与人的交战中,鱼也想获胜,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对付老人。鱼在水下坚持几天几夜,让老人不能休息,用有力的身躯猛击船体,用尖利的牙齿试图撕咬老人,想尽了种种“酷刑”来折磨老人,把他弄得血肉模糊、伤痕累累。也许鱼认为,走投无路的老人会割断钓绳,逃之夭夭,得到解放,那么它就是胜利者。可是,老人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他选择继续战斗。他把那条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强大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发起挑战,他不要宣告自己是失败者,他要胜利。载着拼命得来的“战利品”回家,却又被鲨鱼却盯上。杀死了一条来袭的鲨鱼,却折断了他的鱼叉,于是他用刀子绑在棍子上做武器来对付下一个对手,当刀子再一次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即将结束,因为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武器。夜幕降临,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双方才停手。回到岸边,剩下的只是一架白骨,残破不堪的小船和耗尽了精力的躯体。没有硝烟,没有喧闹,没有年轻的浮躁和激情,有的只是一位年迈的渔夫,孤独地试图去实现自己的梦。悲剧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默默地演绎着,84天触目惊心的海上拼搏,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整个过程笼罩在人和自然生死抗争的氛围中,残酷的外部环境使老人身处逆境,他英勇地进行反抗,坚强勇敢地面对痛苦和不幸,承受命运的重压。小说中海明威没有让老人高尚的死去,而是将老人置于生与死的对抗之中,在老人与自然的无情斗争中,让读者体会到生存的艰辛,老人的一切抗争都是为了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存。在这部作品里,海明威没有在背景上多花笔墨,而是以一种近乎无声无息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诠释了人类不可抗拒的悲剧性结局的美,可以说这是悲剧的最高境界。细细地品读过这部小说,我们知道老人是强悍的人类中的一员,从一开始老人就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必胜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人们常常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人性最可贵的表露。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每天也勇敢地走向“战场”,满怀信心,斗志昂扬,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较高低似的,他们是我们中佼佼者。我们应当佩服老人每天走向大海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这篇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小说把大千社会中林林总总的不幸以及人们对待不幸不尽相同的态度全部微缩在桑地亚哥海中捕鱼的故事里。这是一部带有悲剧色彩的小说,但它的悲剧意义并不在于老人为了捕鱼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实际上,海明威教会我们,生活中的强者对于社会的抗争,乃是自古以来最具永恒意义的悲剧故事。“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2](10)海明威在作品中说出的这句名言足以证实人类必须承担悲剧性的角色。(二)简析《永别了,武器》中人在战争社会中的悲剧处境和悲惨命运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描写了主人公亨利从参战受伤到精神苦闷到逃离战争再到爱情毁灭直至心灵破碎的全过程,小说从多个视角揭示人在巨大社会灾难中所经历的悲剧处境。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悲剧之美就在于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永别了,武器》一书将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全方位地展示了海明威悲剧性的战争观。经历过战争的美国人民认识到,战争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利益整合的一种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国家的最大利益,而这种集团利益的实现是建立在牺牲数以万计的个体生命的基础上。在这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无论是主人公亨利,还是其它士兵、教士、普通人,都对战争无比憎恶、痛恶。凯瑟琳的丈夫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后,她毅然地选择在战场上救治遍体鳞伤的伤员,每日看着肚破肠流的惨状,感受着这生灵涂炭的世界,经历着这惨不忍睹的大屠杀,她在战争中日臻觉醒,日益成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民众向战争受害者的全部跨越。当她下定决心和亨利一起逃脱战争,追求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平静、自由和安宁的幸福生活时,却死于难产,连小小的婴儿也因窒息而亡。多么悲惨的命运,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是战争没有给与她一张安全产床,是战争带给了她极不公平的摧残和伤害,是战争夺去了她和婴儿的性命。她虽没有死在战场的枪林弹雨中,却最终成为战争中的死难者,死在战争这个威力无边的魔掌之中。凯瑟琳的死,鼓动了人们去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启示了人们去认识战争这个巨大的社会灾难。亨利,当他在意大利战场上经历过枪林弹雨、满身枪孔后,他同样完成了从一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向一个战争受害者的转变。当他跳河逃生时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战争已不存在正义与邪恶之分,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夺人性命的不仅仅是德奥联军,就连自己的盟军意大利人也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杀人狂。此时的他心灵受到极度震荡,他深深认识到战争疯狂到了不肯放过任何一个人的邪恶地步。为了抗拒邪恶,保持自己的纯净心灵,追寻自己的理想生活,他同样选择退出战争。但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在凯瑟琳和孩子离他而去时,他最终完成了从一个战争参与者向战争幸存者的过渡。此时的他已经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痛不欲生,无论从肉体还是到灵魂,每一处都滴洒着毁灭性的血与泪。这本书是一部悲剧,但这个事实并没有使我们不愉快,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通过作者对战争的背景下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的讲述,让我们深刻地明白了他们的美好幸福和纯真爱情都被战争推向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战争所带来的悲剧故事一次次地上演,悲剧人物一个个地重现。(三)简析《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人性脆弱的悲剧“于是在前方,极目所见,他看到,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的山巅。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3](449)文章中的话语给看似悲惨的结局留下了一丝美好和希望。饱经沧桑的作家哈里来到非洲,因为伤口不幸感染而脾气暴躁,在生命垂危之际,他看着远处的乞利马扎罗山,回忆起了过去的一幕幕往事……当年,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离开美国来到巴黎,游走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四处漂泊;从结婚到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反反复复数次,不安分于平静、安稳的日子,纸醉金迷。后来哈里想要到非洲寻找失落的自己,但命运留给他的机会却不多了,他已经没有机会再重新开始生活。一心想要成为名作家的他,因为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放弃自己。来到非洲重识自己,却发生了由一根荆棘刺破膝盖而引发的一场死亡,这看似偶然,却又是必然。因为哈里的精神早已死亡,他的灵魂早已迷失在自己的谎言中。说谎话已变成他的习惯,目的只是为了贪图心里舒服。“如果他以谎言为生,他就应该试着以谎言而死”,“至于这个结局现在正在来临,他倒并不感到多大奇怪。多少年来它就一直萦绕着他;但是现在它本身并不说明任何意义。真奇怪,只要你厌倦够了,就能这样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个结局。”[3](449)文章的结尾处,哈里的灵魂在他弥留之际最终得以了最原始的回归。在梦中,当生活的碎片一片片的拼凑起来,他将其一一记录下来。到了白天,他又把一切引到现实中来,他却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在他看来那些往昔生活中的一片一刻,正是那一片片曾经被剥落的凋零花瓣。他的梦中还有一些战争留下的生活印记。当这些矛盾占据他的大脑,他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生活背负责任感,但结果却又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苦恼。他在飞机上看见了乞力马扎罗山顶上的雪,此时的世界宽广无垠。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要飞去的地方,这便是他临终一刻想要的心灵寄托。生活中,知足者才可常乐。可是,这对人来说又是辨证的。若是完全平静下来,那剩下的只有人类本身。对待生活的态度,只会影响你自己的生活,改变不了其他。所以,生活无论是选择来的还是命中注定了的。我们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断地重识自己,增值自己,充实自己,给与自己更多的正能量。三、直面人生,勇做强者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生活中更多的硬汉形象。他骨子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