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认识摘要: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在中小学的学生课程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该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属于是新学科,很多任课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中转行过来的,对信息技术学学科的教学认识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上。很多教学方法比较老套,对学科的认识有偏离。大部分都认为是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本文将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认识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关键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新课程、任务驱动、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刚要(试行)》中规定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任务与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学科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学科,具有内容更新较快,实践操作性和综合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一样,但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给我们这些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摸索,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都主要倾向于计算机技术教育,都是主要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而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走向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很多学科都是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教育。这些学科都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教学体系,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现在中小学新出现的一门学科,没有完善的教学模式。并且信息技术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他有很多自己特有的特点。所以为了完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我们必须要知道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思想,从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在现阶段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线教师中,很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中转行过来的,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是很陌生的。他们很大部分都是把平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稍作总结,就用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提倡信息技术学科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但是根据本人支教三年的了解中,很大部分教师也只是在公开课或是示范课的教学中才偶尔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单纯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1]。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叙述:“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这里的“结构”是指“事物是怎样关联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因此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指的是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所以我们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要明白信息技术学科的结构是什么,他的教学大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什么,只有很熟练的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很好的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根据本人几年的教学了解,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应用软件的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应用软件是浪费时间,应用软件的教学不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不是计算机教学,不应当在应用软件的教学上花费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在我国的教育中,特别是现在的基础教育学科中,很大部分是注重学科的理论教学,而对该学科的实践教学是很少的,在很大层面上这跟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学习应用软件就是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应用软件的教学。二、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得较少,但是在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涉及得较多,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学生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关于程序设计较难的教学应该等他们进入大学了再学也不迟,就放弃了程序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根据布鲁纳的知识迁移理论。学生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后,这将有利于学生去掌握更多的使用技术,有利于提高基础教学的效果,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育,从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学科中程序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三、计算机发展历史教育在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初中一年级阶段,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计算机的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教学,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计算机教学,没有必要过多的给学生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发展教学,这些内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感兴趣的,都是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只需要给学生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的一些简单的工作原理就行了,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没有必要过多的学习,这些了解一下就行了,但在个人看来,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也是比较重要的,通过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在七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三课中就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单个学科的学习,而是跟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实用性教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学。四、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和学生的整体性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要兼顾技术与人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传播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培养各种信息技术能力,又要传播人文科学的有关知识与培养学生社会交流与各种研究与应用能力,人文层面主要是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与信息应用能力的人文方面的修养。以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和操作的训练,很少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的教育,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体现的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基础性、创造性、综合性、开放性,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文性、文化性,他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水平的不同,学生基础的差异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五、信息素养培养根据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的观点,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整理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交流信息并评价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仅面广而且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是比较重要的。由于现在信息量的增大,很多信息如果不予以加工,就相当于是无用信息、垃圾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尤为重要,所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跟其他学科的整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跟其他教师一起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通过使用学习信息技术获得的技能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就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就是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能为解决问题而确立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需求确立获取信息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检索方法,因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是最常用、快捷、方便、信息量也最大的一种方式。六、教学方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在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找出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前人的一些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自主学习能力包括:(1)、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即确定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3)、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教好信息技术课还需要处理好“三主”关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信息技术是兼具科学性和工具性的现代新兴学科我们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的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其重点在于应用【4】。3、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基于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其中主要分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法。其中,行为主义的有观察法和演示法,这两种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常用,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到观察法,在文件的基本操作中就可以用到演示法。认知理论的教学方法有讲练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学科问题的学习法;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法有引导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4、体验式教学;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6】。要想学生学习到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7】。在进行“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除了用多媒体课件,我还把旧计算机的机箱打开,将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都拆下来,让学生看到实物,多数学生都没有看过计算机机箱内部什么样,所以很感兴趣,下课后还有不少同学仍围着旧计算机在看、在讨论,并不时地向我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比以前也有所提高。5、“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网络的搜索引擎时,成都一中学教师,通过使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导游的形式,介绍成都的旅游景点,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展示。这就是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导游”的工作,学生就必须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到相关的图片资料。这就使学生在愉快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此外,在设计“任务驱动”的时候不但要涉及到信息技术本学科的知识外,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综合“任务”。是学习者置身于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去。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6、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