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一、论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这里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2、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3、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4、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二、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力1、生态学建立前期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三、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四、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第二章生态系统系统功能整合作用: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集体效应,既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这种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特征成为系统功能整合作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课本p46~47一、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二、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课本p30三、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四、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课本p49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生活型:与一定生境相联系的,主要依外貌特征区分的生物类型。常用来描述成熟的高等植物。生态型: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此词主要用于植物。生境: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一、环境与生态因子的区别与联系?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组成的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单元。如属于气候要素的气温、降水、湿度、风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包含环境因子。二、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1、主要生态因子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或稳定性。例如阳光、温度、水份、土壤、海拔、坡向、经纬度等是相对不容易改变的。2、限制因子具有一定的变化性。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以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再例如在干旱地区水是限制因子,在寒冷地区热是限制因子等等。任何因子超过生物的耐受极限都会成为限制因子。3、最小因子需要严格稳定的状态,即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处于平衡的状态,如果稳定状态被破坏时就没有最小因子可言。三、简述纬向变化的生态因子及变化规律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1、太阳辐射总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日较差变大,年较差变大。2、降水总量也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3、农作物由于日照长度,辐射总量水分分布等因素而呈带状分布。四、简述生物生活型、生态型的概念及关系。五、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六、怎么确定植物分布的界线?七、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第四章生物种群环境容纳量: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内禀增长率: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存活曲线:存活曲线是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的图,可分为凹型、凸型、直线型三类。A型(凸型):曲线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B型(直线型):曲线呈对角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C型(凹型):曲线凹形。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一、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5、还有空间格局;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二、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有何特点?三、试述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过程及其应用。(1)Logistic方程dN/dt=rN[(K-N)/K]及各部分的含义(图)(2)Logistic增长过程(图)①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3)应用:它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参数K和r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四、为什么要防止种群大爆发和生物入侵?生物入侵危害:1、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2、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3、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4、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种群大爆发危害:多种农作物害虫、森林害虫都具有突然爆发的特征,一旦发生,如果控制措施跟不上就会形成严重虫灾。像红蜘蛛、蝗虫、松毛虫等都可能经过相当时间低密度期以后,在某一特别有利的时间突然大爆发,造成大面积虫害。大面积单一种植易于引起虫害大爆发。农药的滥用造成天敌减少以后也容易引起害虫大爆发。五、如何通过综合生命表,估计T和r?(课本)六、试述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及其态学意义。协同进化概念: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例如一种植物由于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意义:1、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2、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3、基因组进化方面的意义4、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七、怎么看待中国人口问题?八、种间相互作用是不是有害,为什么?第五章生物群落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摘要: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一、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3)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4)形成群落环境;(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6)一定的动态特征;(7)一定的分布范围;(8)群落的边界特征。二、简述旱生原生演替系列及水生演替系列的次序。三、简述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四、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及意义?(1)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2)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3)直接价值:生产及经济价值,包括:①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②人类直接从自然界收获和消费的水果、薪柴、木材、肉类、药材等。③人类从生物资源的产品开发的其他产品,市场价往往要比其自身价值高出很多倍。(4)间接价值: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平衡、资源及基因库、存在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五、论述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群落结构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群落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方面。群落的生物种类是群落结构的基础;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是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志。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周围环境起了变化,它们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表现为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减;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有竞争、捕食、干扰、空间异质性、气候。六、自然保护区建立应遵循的原则。七、怎么控制农田的生态演替?八、简述以裸岩开始的早生演替过程。(1)裸岩:生境恶劣,无水无土壤,光照强烈,温差大;(2)地衣群落阶段:地衣可忍耐裸岩生境,并以代谢酸和腐殖酸及有机质加速岩石风化为土壤;(3)苔藓群落阶段:地衣所创造的生境迎来了苔藓植物,同时苔藓通过竞争又排挤了地衣,苔藓进一步风化岩石,并产生有机质,使土壤更加深厚,肥沃;(4)草本群落阶段:由于苔藓对环境的进一步改造作用,使得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对土壤及其他环境因子仍进行着改造作用;(5)灌木群落阶段:当草本群落把环境改造的更好时,需要更优越生境的灌木进入,与草本竞争并逐渐占据优势;(6)森林群落阶段:灌木群落继续改造环境,使土壤更加深厚,群落内湿度,温度,光照,变得越来越有利于乔木生长,导致森林群落出现。这一阶段的后期,动物群落也变得极为复杂,大型动物开始定居繁殖,各个营养及的动物数量明显增加,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使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