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一作曲的技巧,有很多人都在谈,很多人都在和弦上花工夫。也有一些人完全按照感觉来写。诚然,按照下行5度和弦圈的经典走位,旋律怎么写都不是很难听,但学一些作曲的另外一些技巧,也许你的旋律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小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生写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指正。流行歌曲创作分:1:先有词后有曲。2:先有曲后有词。这里我只谈第二种情况,即先曲后词。一:倒影。就像你在河上,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如:3334533321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二:模进。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2212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三:重复。重复永远是音乐中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注意,重复也是同度模进)四:对格。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文学中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诗联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312234465大家注意,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在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中,通篇都是使用的对格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回家把谱子翻出来看一看。五:前面说到艺术是相通的,并借用了文学技巧,这里我们借用国画技巧来看看是怎样的。1:疏密有致。在国画中,如果中间画了很多的树,在四周一定要留出大量空白的地方。这样眼睛才不会累。同样在音乐中,前面几小节如果节奏部分非常密集,后面一定要多写些长音。如果前面旋律起伏非常大,那么后面一定要把旋律安排地平稳些,而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2:有深有浅。国画中,你不可能一张画全用一种颜色,就算是黑,也分深黑,墨黑,浅黑,灰等等。同样道理也可以放到音乐中,如果前面两小节你都使用上行的旋律,如:11233345,后面你最好使用下行或者平行的旋律,如5442等,这样让人感觉旋律有起伏有变化了,听觉上比较舒服,也符合自然规律。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开头第一到第二句,旋律从低音5直线上升且不带拐弯的到高音1,音程跨度纯四度+纯八度。第三句开始慢慢下降,从高音1下降到底音6,音程跨度8度加小三度。给人感觉旋律起伏很大,感情全部发挥出来了,然后第四句旋律开始走稳。六:变音。变音一般而言就是升降音符。用一些,会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也容易使情感更加饱满。一首歌,变音用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看这个人对旋律的把握程度好不好。一般说,表现明亮色彩的用大调,忧伤或温柔的用小调。我们也可以把大调的3音降半度,来表达忧伤或温柔。在小调中,多使用#4和#5,那是绝对不会错的,因为小调的上行音阶中本身就包括#4和#5。如果你想写一段带有JAZZ风味的旋律,除了节奏上多用切分音符外,用b3和b7是不二法门,其实,这也是JAZZ的特有音阶。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罗大佑在爱的诤言里,A段第三句,用了:#123的级进,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而且非常新鲜。李泉的爱的颜色中(好象是这个歌名,记不太清了)用了:567#1的旋律级进,四个全音连续上行,把感情发挥到了极至,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橄榄树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老歌,作者用了#4作为承上启下,收到非常好效果。如果改用4的话,旋律色彩就会大打折扣。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二七:关于调式的运用。在古典音乐里,什么调抒发什么情感,是明亮的,是灰暗的,是雄壮的等等,都有严格要求,一般不会变化。但在流行音乐里,就没有这种限制了,一般定调是根据歌手的音域来的。男歌手一般最高音定在G上。(钢琴上叫小字二组G,吉他上是第一弦的第三品)。如果太高,降一度也够了。女歌手音域要比男的高八度,所以,一般最高音定在B上(钢琴是小字一组B。吉他是第二弦空弦)。太高的话也降一度。但,这个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帕瓦罗地这小子,据说可以唱到高音#C。乖乖,大家可以在琴上感觉一下,钢琴是小字三组的#C,吉他是第一弦第九品。第九品啊,我到第四品就要用假声了。呵呵。好象林志炫,孙楠也都可以唱到HIGHC,也是很厉害的男高音。呀,我扯到哪去了?不好意思,言归正转。调性上对比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好玩的。一首歌前面如果是小调,后面改用大调。前面如果是C调,甚至你可以在后面安排bE大调(就是C小调),都是可以的。可以让听众耳朵一亮。但请不要忘记,调是为歌服务的,转调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所以不管你转成什么怪调,一定不能为了转而转。举几个例子:齐秦的大约在冬季,他在第一段开头用大调(1开头),结尾是小调(6结尾),副歌部分也是小调,就很好的抒发了作者面对离别是的情绪。还有罗大佑的你的样子,主歌是B小调,副歌转成#C小调(好象是,具体忘记了)我听过最夸张的是罗大佑写的思念,如果主歌部分是天使的话,那么副歌就变成魔鬼了,简直不是一首歌,好象是两首歌拼出来的,但能拼成他那样,也是高手中的高高手了。张国荣的共同度过,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本来旋律并非很出彩,副歌部分也是一般,但作者(是个小日本,名字忘记了),连续用了四个转调,把感情全部唱出来了。不敢想象,如果这首歌一个调从头唱到尾的话,5分钟的时间,大家恐怕就要睡着了。转调在间奏里也用的比较多,还有离调,但这是遍曲的范围,要说的话,一年也说不清楚。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只是一点,如果间奏忽然转调了,那么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再转回原调,否则歌手不能唱了。调性也乱了。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很多书中,几乎99%的音乐书里,都说结尾一定要5级和声转到一级和声,就是C调的话,结尾一定要从G到C才可以。不然不及格。但有不少歌曲里面结尾并不到C,而是G到#G(就是#51#2),在听觉上非常新鲜。还有G到G增和弦。就是(512)也非常新鲜。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大家可以试试。关于调式还有很多,印度音乐里,把3和4这一对半音兄弟,再切一半,变成12音音阶。更难唱。光音阶上的变化就有几十种,还分上行和下行,还不包括临时变音,我本人也不是很懂,所以各位就马马虎虎看看算了,也希望懂的人进来说说。我就不献丑了。八:关于段落段落分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比较常见的是两段体和三段。段落可以分为对比和类似。简单地说,对比就是前面比较舒缓,后面比较高昂。前面比较紧凑,后面比较庸散。从文学上分析,如果你想用对比来创作的话,前面是叙事的话,后面一定要改成抒情。从音乐上来的话,前面如果旋律比较平,后面就大胆的多点起伏,前面节奏多用4分音符的话,后面就用8分或16分音符。从而起到对比的作用。在编曲上可以更明显的看到。一般副歌部分总是比较高潮。而前面总比较缓慢。但这不是绝对的。任何艺术创作都不是绝对的。你也可以安排整首歌都是一个样子,写的好的话,也是可以的。一段体大多都是小歌,如兰花草,雪绒花等等。学吉他的人一定知道,是吉他入门的必弹曲。如果写的好,那也是非常精致的东西。但一段体对旋律要求非常高,旋律一定要好听,否则不行。现在三段体的也很多,如陈亦讯的十年(也有人把第二段看作起承转合中的转),那英大姐的征服(在歌后面有一段把情绪推向高潮的人声部分)等等,大家可以听听看。在音乐里的作用嘛,括号里都写了),关于起承转合的东西,下一讲再说把。这里插一句,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数学里面有黄金分割点,大概是四分之三左右(0.618)。按照美学里的观念是最完美的点。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到音乐上来。一首三分钟的歌,在黄金分割点上,大概2分多钟的时候,总是一个歌最最好听的时候,很多高潮部分,也是一首歌最最精华的部分,90%以上,总是在黄金分割点的时候出现。在编曲上尤其是这样。黄金分割点,也是最容易打动听众的点,也是最容易渲染感情的点。在我们平时聚会时,一半已经过去,再聊一会儿,就是最容易起高潮的时候。打麻将也是这样,差不多要结束时,往往就是翻翻最多的时候.........天那,我说到哪里了?怎么说到麻将上去了?对不起对不起。我们重新回来。九:关于乐句。乐句,顾名思义,就是句子。在文学中,有诗词歌赋,规定了字的格式和数量,在音乐里,名字就差了些,没有那么好听。幸好也没那么多的规定。一般有aaaaaabaaabcabcd等等比较常用。还有不规整的三句式的,如张宇的用心良苦就是三句式的。还有五句的,六句的,七句的,比较少。四句的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为诗中的起承转合。开头就是起,一般都是有音乐动机组成的,是写歌的一个动机所在。第二句就要发展了,具体发展因人而异,具体手法可以看上篇。第三句就是转,是主歌部分最精华所在,转的好不好,就是一个歌好不好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都在这里大做文章。如果前面两句用上行旋律比较多的,第三句一定不要用,改成下行。前面如果旋律比较平和,到这里,一定要写的凹凸些,就象美女的线条,呵呵。用一些变音什么的,节奏改一些,也是非常常见的手法。第四句叫合。是前三句的总结,有人把第一句照搬,那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有人把前面三句用到的动机,整合在一起作为第四句,也未尝不可。实际上,创作手法是多样化的,主要看情绪发展,你想表达什么。十:关于曲和词的结合。1切忌倒句。汉字有本身的发音,1234声,念的时候,大家都严格按照发声的,上入声,本来也包含了音乐成分在里面。如果没有按照发声规律念,很容易就变成另外的意思了。而在音乐创作中,这是最最最最忌讳的,我这里用了四个最,可见非同小可。怎么说呢,大家可能还是一团雾水。我举几个例子把。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讲,有一个写词的,写了句:雨天,我把你画在窗上。本来是很优美的,雨天有雾气,作者用手指把思念的人的样子画在窗上。很美的感觉。请注意,窗是第一声。可后来写曲了,那个作者写成旋律,一唱,大家都听成:雨天,我把你画在床上。床上?在床上画思念的人,那不变成自慰了?郑秀文有一首歌,名字忘记了,歌词里有句是:你是我的主打歌,写曲的也用了倒音,把原本汉字的发声全部取消掉了,很容易让人听成,你是我的猪大哥。事实上,我一开始听也以为是猪大哥了。2:风格一样。词的感觉明明是摇滚的,曲子却写成民谣的,那听上去感觉一定不行。曲子是古典风味的,而词的感觉却是很现代的,那感觉多别扭?齐豫以前有盘专集,曲子都是从古典音乐里出的,从新填上词唱,感觉总不好。因为那是人家为器乐而写的曲子,改成人声了,一定不好。有倩女幽魂大家一定听过,曲子非常典雅的五声音阶。如果把词改成HIP-HOP的说唱,大家可以想象要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十一,最高境界。鲁迅先生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添一字嫌太肥,减一字嫌太瘦(大概这个意思),就是说,好的文章,你一个字都不能增减。好的曲子也是一样。加任何一个音符进去,你都觉得不好,删除任何一个音符,你都觉得不对,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曲子最完美的时候。你试着把巴赫的复调加音符进去,你就会发现,你加在任何一小节,其他地方都要作很大的改动,而改好之后,你又会发现,完了,这还能听吗?完全不对了。这就是这小子的伟大的地方。但流行音乐有所不同,因为要加歌词。我个人认为,词是为曲服务的。是依附在曲子上的。所以宁可让词牺牲点,也尽量不去改动曲子。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在创作上,到底是先有曲后有词好,还是先有词后有曲好,多年来争论不休。其实,港台地区,大多数都是先曲后词(他们叫填词)。大陆地区,大多数都是先词后曲。(我们叫写词)这也许是个创作的顺序不同,不应该大惊小怪。但我个人总觉得,曲子的最高境界还是:添一音嫌太肥,减一音嫌太瘦。不知各位看官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