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求发展开拓进取创佳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简介深圳市急救中心业务科赵小斐2内容提要一.危机概述二.危机管理与干预三.心理危机干预3(一)概念危机《现代汉语词典》:危险的根源/严重困难的关头。危机(CRISIS)《英文韦氏大辞典》: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管理学定义——危险+机会。Gilliland和James《危机干预策略》一书中总结了有关危机的六种定义。一.危机概述4常见的危机事件天灾:地震、山崩、泥石流、洪水、海啸、火山等;人祸:战争、种族灭绝、集中、战俘营凶杀、抢劫、车祸、空难、沉船等;性骚扰、性虐待、躯体虐待、言语虐待等;情感剥夺、溺爱、严重的分离等;疾病、身体损伤。5(二).心理学特征:第一危机是一种困难的境遇,这种困难的境遇使人无能为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主宰自己的生活。这种困难的刺激是“应激性事件”或“危机性事件”。第二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事件时,个体一时无法克服困难和障碍,由此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6第三危机是遭遇困难境遇以后的一种心理“解体状态”,在这种“解体状态”下,个体可能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反应。7(三)临床表现1、生理方面: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快、心慌、呼吸加速、胸闷、血压升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胃)痛、腹泻、尿频尿急、出汗、手脚发麻、手脚颤动或抽搐、失眠、噩梦等82、行为方面:强迫、回避、攻击、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拒食或暴食、毁物伤人、酗酒、药物依赖等3、心理方面:脆弱、悲痛、愤怒、恐惧、抑郁、激惹、情绪错乱、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判断和理解能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9(四)分类Brammer:正常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10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crisis)是指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上学或毕业、青春期发展、远离父母、退休等。11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crisis)是指突然遭遇危及个体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所出现的危机状态。如各种自然灾害,车祸、被绑架、被强奸等意外事件,突然的疾病或死亡等都是境遇性危机。最大特点是突发性、紧急性、随机性、强烈性与灾难性。12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crisis)源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概念,它主要涉及个体生存的意义与价值观等哲学与心理学之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些可以非常现实,如职业、配偶选择?也可以是哲学层面的,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生价值?等等。13(一)危机管理的原则:六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以挽救人的生命为重。第二,及时有效的原则。在大型灾难性事件的救灾当中,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的救援对挽救人们的生命财产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同时,也为后期的顺利干预创造条件。二、危机管理与干预14第三,协调有序的原则。大型灾难性事件的危机管理是一种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性干预,它需要各种手段、技术、资源同时介入。所以,如何协调多种资源、让整个危机的救援工作能有序进行既是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危机救援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这种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与救援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一样重要。15第四,科学的评估与决策原则。对危机事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救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情况的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整个危机事件干预决策的基础。16第五,信息的准确与公开化原则。危机---混乱----丧失对信息的评估与判断力。谣言、传言很容易让处于危机中的公众出现恐慌情绪,采取非理性的行为,甚至酿成继发性的危机。第六,资源取向的原则。面临危机----既往拥有的资源消失、应对措施失灵----陷于混乱。所以,危机干预者特别需要帮助当事人去发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重建对事态的掌控感。17(二)危机管理的步骤:PDCA评估:对危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计划:制定一套简洁、明确、清楚的危机干预计划;18实施:(1)建立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多资源的全面的、综合的管理体系;(2)有效的危机管理的工作机制保障干预计划的落实;评价:(1)对危机干预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及时评估与修正;(2)危机缓解后的后续管理与干预。19(三)危机管理的内容第一,对危机当事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危机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尽快使其脱离危机现场,转移至安全地带后,根据其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医学与心理学处理。第二,对危机目击者的管理:目击危机同样会受到心理创伤,需要尽快使目击者脱离现场,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20第三,对危机现场的管理:隔离、保护、清理现场等。第四,对危机干预资源的管理:保证危机干预资源的可靠、及时、有效、协调,是整个危机管理的核心之一,它是危机干预能否成功的基础。21第五,对危机干预者的管理:挑选适当人员充当危机干预者,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储备)。预防继发性创伤;采取团队方式工作;不宜长时间在危机现场工作(15天)。22(四)危机干预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模式根据当事人的能动性水平分三种形式:非指导性咨询关系:求助者能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可以自己独立采取应对行动。合作性咨询关系:求助者有一定的能动性,但需要一个同伴帮助。指导性咨询关系:求助者完全没有能动性,干预者需充当主要决定者,并寻找应对方式。23(五).危机的干预学派模式Belkin: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24(1).平衡模式(equilibriummodel)平衡干预模式就是为了让危机当事人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最适合于危机的早期阶段。心理失衡-----认知、情感、行为混乱---帮助当事人恢复平衡,获得对自我的掌控感,避免恶化。危机干预者需要帮助当事人尽可能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采取在冲动之下做出重大决策等等。在当事人获得心理稳定之前,危机干预者不要对当事人危机的深层问题进行任何探讨。25(2).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与行为是受认知支配的。任何事件对我们的意义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评价。认知模式积极的个体,侧重于帮助当事人理性地分析自己在危机处境中的非理性思维、消极态度与自我否认。通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积极、更多自我肯定、更自信自强。26(3).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transitionmodel)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适应理论在危机中的应用。危机反映先天生遗传影响之外,人的行为也是从环境中习得的(内因与外因)。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则是帮助当事人恰当地评估与危机相关的内在、外在因素,通过学习不同于以往的、适应良好的行为方式来替代旧的方式,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与环境资源来帮助自己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摆脱危机。这种干预模式适合已摆脱危机失衡状态的个体。27(4).折衷的干预模式是一种以危机当事人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它在承认危机是人类所共有事件的同时,更尊重当事人经历的独特性,事件对当事人意义的独特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所有理论中能全面解释某个当事人问题的内容,而不限定于某种理论。只要这种方法对当事人有效,就会得到重视与研究。28(一)心理危机特点:1)危机的临时性:危机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危机都是短暂的、临时的、一过性的。但是,对部分人(没有给予干预)来讲,或某种临时性事件却会导致长期的混乱,形成一种慢性的创伤后应激,甚至成为他们生活方式。三、心理危机干预292)个体对危机反应的混乱性:危机所造成的混乱可以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的层面,从常见的焦虑、抑郁,到较严重解决问题能力下降,甚至精神病性症状。这种混乱的一个最大特征时,危机当事人强烈地感到既往的应对措施失灵了,无法利用曾经拥有的资源来处理所面临的困境。303)危机后果的不容忽视性:多数情况下,危机常常与失去健康、财产、亲人有关。有的危机后果可能是非常积极而正性的,如获得新的经验、学会新的技巧、取得新的感悟等等。所以,危机也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并存的一种状态。不论危机的后果如何,对当事人来讲,它们的意义都是举足轻重的、至关重要的、不容忽视的。31(二)心理危机的评估:危机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影响、预后或结局如何都涉及到评估问题。评估是危机干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干预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评价整个过程。321、心理障碍诊断CCMD-3中将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分成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s)、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s)三大类,都需要全面的医学与心理学干预,其中PTSD是最难以处理的创伤后果。332、对当事人心理状态的评估认知功能基本的认知功能---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评估与危机相关的认识---触发危机的诱因是什么、是否愿意或如何摆脱危机处境等等。情绪状态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感、情感脆弱、容易激惹、紧张、恐惧、过分警觉是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有些人会表现出抑郁、孤独、退缩情绪,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消极或自杀念头。34行为方面处于危机中的人常常会丧失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进一步地陷于危机状态不能自拔,并强烈地体验到无能为力感、对处境的失控感。行为能动性的评估与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密切相关。自杀风险保护危机当事人安全是危机干预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许多危机当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自杀。35自杀历程(除冲动性自杀外):反复考虑期---向外呼救期----计划实施期。掌握自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非常重要:1)有自杀家族史;2)曾有自杀未遂史;3)已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4)最近经历了亲人去世、离婚、分居事件;5)当事人家庭中存在丧失、虐待、性虐待、暴力事件;6)当事人陷于特别的躯体、心理性创伤而难以自拔,7)当事人有精神疾病史;8)当事人有药物、酒精滥用史;9)当事人有失败的医疗史;10)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3611)有抑郁症;12)当事人分配个人财产或安排后事;13)最近有情绪改变,如冷漠、恐慌、焦虑、烦躁或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发生明显改变;14)有严重的绝望感、无助感;15)当事人显示出一种或多种突出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失望。具有上述项目中的4—5个时,就应该认为当事人正处在自杀的高度危险期。373、应对机制与资源的评估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理、既往的类似经历影响应对机制。当面临危机时,个体拥有多少资源对应对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个体对某个事件的判断与看法越客观,所采用的应对机制越成熟,既往的积极相关经历越多,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完备,个体成功应对危机的可能性越大。38(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mentalcrisisintervention)1、危机干预目的:减轻急性心理创伤造成的心理危机风险,稳定或减少事件对心理造成的严重后果,预防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的发生。帮助学习应对技巧,战胜危机,使尽快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促进心灵成熟和成长。392、制定干预计划危机干预计划就是围绕目标所制定的采用什么理论框架来解释求助者的问题?采用什么干预模式与核心技术?求助者拥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干预者还需要借助什么资源?干预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等等。40注意的问题:第一,尽可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参与干预计划的制定工作第二,危机干预的计划要充分体现对求助者人格与独立性的尊重。第三,危机干预的计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413、干预的基本策略: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