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www2biceaeducn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建筑学院2007年研究生导师介绍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曾出版的著作有《三峡文物珍存》及论文几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乡土建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三峡工程淹没区秭归县屈原祠重建工程设计、北京八达岭长城保护规划。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河南淅川荆紫关古镇保护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规划等。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职务(分管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2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等。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得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30余篇。2完成的科研成果和在研的科研项目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获得金狮奖。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吉林省社科基金一项,青岛市科研基金一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问题专题研究》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2004年在全国博士学术论坛上发表演讲,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6、格伦,女,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蒙古族,教授。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3年建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现社会兼职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3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2006年初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今年年初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合作单位:卫生部规财司及北京安贞医院。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篇。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医疗建筑前期策划与设计项目,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咨询项目: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项目。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MARU;荷兰EMG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HWP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SOTEA。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其中,2003年起开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工作方面,主要从事城市与交通建筑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并主持院教材建设项目“建筑师业务基础”。教学工作方面,现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四年级“建筑师业务基础”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本科生四年级“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主讲教师、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及原理(三)”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本科三年级“建筑细部设计”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同意招收1至2名2007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如: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果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4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