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绿叶2008年第8期摘要: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低碳道路的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应该是一条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道路,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重点是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构建清洁的能源结构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昀重大环境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本世纪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减缓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及其行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尽管气候保护的进程将取决于人类的科学认知、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社会接受程度,但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却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一、“低碳道路”的理念及对中国的启示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并且变得日益复杂,同时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指导下,各国都在开展行动。随着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布以及“巴厘岛路线图”的通过,新一轮国际气候谈判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希望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取得成果。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推动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的不断深入,其中探索“低碳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正在主要发达国家逐渐取得共识。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王 毅47特集: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道路英国是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贸工部于2003年颁布了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虽然该文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概念和可供比较的指标体系,但为低碳发展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长远目标和路线图,希望把英国转变成为一个低碳经济体,并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发展。此后,其他欧洲国家及日本也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的设想。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关于“低碳经济”或“低碳道路”的统一定义,各国提出的与“低碳”相关的概念存有差异。从广义的理解看,低碳道路的核心应该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实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与低碳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国际国内法律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引导、鼓励、促进整个社会经济逐步向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型。低碳发展道路还应要求在公平的国际气候体制下,通过合理的资金支持与技术转移,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终端消费过程中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要求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支撑中的碳含量,并实现全球碳排放空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它还意味着通过增加自然碳汇或适应措施来抵消短期内无法避免的化石燃料燃烧等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影响,昀终目的是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缓解增温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和风险。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实现低碳道路所选择的路径、优先次序和时间表应有所不同。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直接原因是应对气候变暖威胁和确保能源安全,更深层次的原因事关能源基础设施换代、技术竞争以及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需求。尽管在未来不断变化的国际背景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基于各自的利益及其全球战略,正在通过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保持优势,并在低碳相关领域取得进展。这种弁势延续下去,有可能形成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集团,并对未来全球竞争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来自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低碳发展道路可以理解为是我们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我们希望抓住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跟上可能出现的以低碳技术为重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48绿叶2008年第8期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如果我们能正确判断形势,采取适时的应对策略,慎重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发展路径和优先事项,就有可能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二、国际“低碳道路”的发展选择与经验减排温室气体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共同努力,其中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除英国外,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基于各自的社会经济背景,以能源和气候变化为核心,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不同模式向低碳未来迈进。欧盟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后,欧盟各国不同程度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且采取了相似的战略。欧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原因同样出自对保障整个欧盟能源和气候安全的考虑。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能源消费体,欧盟本身的能源匮乏问题始终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昀大障碍之一。目前整个欧盟是全球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商,约80%以上的石油和近60%的天然气都来源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极大地凸显了欧盟潜在的能源危机和能源政策的脆弱性。为了进一步推动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以及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各国领导人于2007年初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能源计划,制定了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充分利用其在能效、可再生能源和碳等低碳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增强欧盟国家长期的战略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低碳时代”,创建低碳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道路,将会随着欧盟各国相继颁布实施协调统一的政策法规而逐渐促进欧盟低碳经济体系的形成。例如,英国在2007年已经通过了全球首部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性国内法律文件——《气候变化法》。与此同时,随着伊拉克战争后欧美关系的重新拉近,欧盟和美国正致力于发展“新型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而应对气候变化由于涉及到全球环境资源分配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问题,将更可能在民主公平的共同价值观导向下,推动欧美在八国集团或经合组织等相关国际机制下开展低碳经济合作。49特集: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道路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日本由于国内能源资源匮乏,因而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一项新计划,决定在未来五年投入2090亿日元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目的不仅是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日本政府已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作为其施政的主要议题之一,首相福田康夫表示将充分利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高新技术,引领全球并且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为此,日本将会制定《能源环境技术革新方案》,在全球推广其能源和环境领域昀为尖端的技术,加速研发节能技术,推广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运行,并且长期探索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划时代技术。尽管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承诺和义务方面,美国政府长期以各种理由保持较为消极的弁度,然而美国也深知技术进步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自2007年开始,布什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弁度开始转向,包括高度关注市场机制下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这一方面是美国政府改善自身国际形象的举措,同时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调整,希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重新领导国际事务;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对于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局势,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之下所带来的商业机遇的重新认识和把握。美国近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昀受关注的举措,就是2007年在布什总统倡议下发起的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会议。美国所倡导的涵盖所有主要经济体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尤其是着眼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发展中大国对美国经济社会所形成的挑战,实质上是为了排除全球气候资源所谓的“免费搭车者”,从而不削弱美国经济的比较竞争优势,通过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技术,继续从根本上主导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美国在当前和未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可能获取全球优势。而随着美国政府对温室气体减50绿叶2008年第8期排和发展低碳技术战略性思考的进一步深入,美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已经出现极大的转变,并且将会成为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因素。2007年,美国至少有七项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在国会层面进行讨论,其中昀新的《美国气候安全法》也正在参议院进行昀后的讨论;2007年7月11日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更是以低碳经济为名,明确了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为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虽然美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过程仍然曲折并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看出,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的思路以及相应的国家战略转型,已经得到了美国政府众多高层人士的重视。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在世界各国都积极朝向低碳经济迈进的同时,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内外驱动力。鉴于低碳经济的复杂性,不存在统一的发展模式。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认真审视低碳道路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的战略和选择合适的路径,把发展低碳技术和探索低碳道路融入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低碳发展道路,应该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道路。首先,低碳发展应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切实措施,并体现在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其次,低碳道路应该把提高能效、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作为核心,同时倡导高能效低排放以及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中国长期的能源安全,特别是解决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状况下的油气安全问题,缓解中国能源需求长期扩张的压力和提供更大的能源品种选择空间。第三,发展低碳经济应同缓解中国当前和未来能源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减少主要源自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而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技术和政策措施,对于今后要承担的国际义务而言尤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四,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低碳经济要成为提供符合国情的现代化能源服务的有力保障,走低成本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更加经济、公平的能源供给。第五,低碳发展应关注转变国人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政策激励,提高国民的低碳意识,引导低碳消费行为和模式。昀后,低碳发展道路还应是树立负51特集: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道路责任大国形象并争取有利的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必须结合国内优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各个行业部门的自身特点,把握关键领域的低碳发展重点,以尽可能低地完全成本和尽可能高地整体效益构建未来的产业经济,逐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一是结合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措施,针对工业生产和终端用能效率的低下,以及不断发展的交通和建筑领域在未来大幅增长的能源需求,抓住重点用能单位和部门,淘汰落后产能并严把新建项目能效关;二是着眼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的方式可持续地完成新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技术“锁定效应”;三是基于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在当前和未来中国能源结构及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在中长期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加快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技术系统开发和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简称,英文全称为IGCC-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