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2002年我区小学在起始年级全面实行了课改实验,2005年初中全面启动了新课改。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区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重点解决课改改革中“教什么,怎么教”、“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打破了以往用一张试卷考核学生的办法,实施了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新课程,深化评价改革,首先应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科学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研究确定了一套具有河西区区域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我区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河西区的每一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科学素养,在体育、艺术方面学有所长,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这一目标成为我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的基本导向。据此,我区建立了全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表现四个方面,这是对全区学生统一的基本要求。二级指标主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具体设定评价项目,突出了区域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例如:科学文化素质的二级指标不仅含有学业水平,更突出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目标要求。三级指标主要是指评价细则及关键表现,这是对二级指标中评价项目的细化和分解,共有22项,分为“好”。“较好”、“一般”、“不足”四个等级,以便评价操作。二、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操作模式我区大胆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初步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要求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了具有河西区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1.建立成长记录袋,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就有一个特殊的伙伴一直伴随着他们,那就是“成长记录袋”。那里面有体现学生个体学习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记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评价的内容既包括课内的学习情况,又包括课外的学习记录。同时,“成长记录袋”运用生动活泼、直观多样的激励标志记录下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课上认真听讲了,“记录”上有一只精致的小耳机标志;学生课上认真观察了,“记录”上有一个小巧的放大镜标志:学生课上积极发言了,“记录”上会出现一个金色的小话筒标志……为了更好地发挥记录袋的激励作用,教师还有意识地和学生、家长共同品评学生的成长记录,回顾学生的成长历程,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不仅解决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形成了教育合力。2.设立快乐展示台,充分展示学生的素质优势。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单项测评和能力测试的基础上,为每个中小学生都提供了一本《快乐展示台――综合活动评价手册》,里面浓缩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生物、地理等各门课程的综合评价活动内容。它突出了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习的动力。例如,小学组的“我是设计师”,让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装扮教室迎新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科学安排一天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组的“我是谁”,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树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化学与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像这样富有创意的活动还有很多,测评结果也形式多样,除优良等级外,还有口算小能手、小诗人、小歌星、小小设计师等称号。学生们学得兴趣十足,考得轻松快乐。他们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发自肺腑的语言,填充着自己的快乐展示台,在愉悦的氛围中展示着自己学习的累累硕果。3.建立综合素质报告书,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年末和学段末,我们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量化、系统地呈现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它包含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各方面的考核等级、教师寄语、班主任评语等内容;采用了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形式。综合素质报告书不仅丰富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自己。一个学生说:“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在小组评价中,同学们指出了我有点儿自私和工作不主动的弱点,开始我感到脸红,不能接受。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同学们给我的诚恳忠告。”该生的父亲也说:“我的女儿过去只愿意听表扬,同学们给她提出不足,她还哭了一场。现在她明白了,只有克服这些缺点,才能真正成长!”三、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保障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基础工程。为确保将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把握关键环节,从组织领导、督导评估、信息技术、专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为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我区在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实施中,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了由局长牵头,中教科、小教科、教科研室、督导室共同参与的评价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人员、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形成合力,努力为评价改革创设宽松的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宣传,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新闻媒体和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宣传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重要性;编印宣传提纲,在社区发放,并组织学习,使评价改革工作得到家长和市民的理解和认同。2.开展督导评估。区教育局加强监控力度,采取随访调研、定期研讨等多种方式,对学校的评价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我们深入学校,进行专题访谈,听取管理者和教师对评价改革的建设性意见;走进课堂,看评价实施的情况,引导教师加强过程性评价;走访社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多元评价的满意度。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我们还采取分段测评和综合汇报的方式,测试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反馈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实效。例如:在2003―2004学年度,语文测试涉及15所学校53个教学班的1581名学生;测试结果显示,学生阅读感悟的平均正确率为68%,课外识字正确率为74%,课堂提问率为55.6%。这说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识字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区教研室进行了“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策略”课题研究,一年后的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提问率达到65.4%,有了明显的进步。3.建立电子档案。目前,我们还尝试充分利用全区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将学生的个人信息、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情况、成长记录袋和快乐展示台的相关内容全部输入电脑,促进评价手段的现代化。今年秋季,电子档案在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试行。它具有信息量大、记录反馈及时、画面生动活泼、区校同步查看的优势,减少了由于填写报表等带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同时,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成长的信息,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各方面教育。电子档案还成为中小学评价衔接的自然纽带,跟踪记录学生不同时段的成长历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4.抓实专题研究。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全区主导性课题“发展型教育”中“教育评价”子课题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实性评价研究”、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评价”研究等六项专题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引领、专题培训的强化和校本教研的实施,将科研、教研、培训三者融为一体,使广大教师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学行为的全面改善。教师由以往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合、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多元评价策略的应用等问题,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经过六年的探索,我们编写了《感悟新课程》、《对话、反思、互动》、《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评价指南》、《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评价研究》四本成果集,切实通过专题研究促进了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成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潜能,让高一级学校看到了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教育报》对我区的评价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我们的评价改革经验在国际教育论坛上也受到好评。我们深知,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系统工程,受到社会传统观念、教育管理体制、中高考制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将这项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我们将继续完善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标准,推广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以此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此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的人生。《天津教育》2006年第12期教学评价改革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作者:李锋伟发布时间:2008-6-23已经阅读685次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通过评价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评价机制。从观念上看,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从实践上看,我国学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重测试型评价,轻非测试型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体系。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而国际上教学评价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从评价教师的“教”转向评价学生的“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来审视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对教学的评价不再是平面的,而是要对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等方面作出综合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必须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我们应该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结合国内外对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的评价理论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学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一、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发展中的作用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是英语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当前,英语教育界对评价的论述很多,涉及到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问题。笔者对这些论述进行了梳理,以便教师了解教学评价并参与教学评价的改革。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基础教育者的职责应当是: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更有利于其成长的环境;对学习者提供更有利于其成长的指导;鼓励学习者去做更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事情。未来的基础教育应当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它能够引导孩子们,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体验情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我们探讨教育评价问题,必须基于上面所阐述的理念。基础英语的评价体系应当成为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支持系统。2.促进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传统的语言检测手段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英语教学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能满足课程或教学活动要求的评价方式。否则,将旧的评价方式运用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就仿佛用旧框框来衡量新事物,结果只能是失败。美国上世纪60年代新课程改革的受挫经历已经明确地告知我们,评价方式的改革本应是课程改革的一部分,评价方式必须与课程方向的变化相吻合。我们非常需要那种对教学与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优化与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整合作用并体现出高质量的教学,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3.促进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弊端:课堂教学重选拔与鉴别、轻改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