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掌握细菌的毒力,比较内毒素、外毒素的特点2.熟悉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3.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4.掌握细菌的感染类型5.掌握医院感染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细菌等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的病理过程,称细菌的感染或传染感染(infection)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细菌致病性: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能力,或称病原性,与病原菌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侵入部位是否合适密切相关●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非致病菌(nonpathogen)●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人的机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病原菌要感染人体引起疾病,通常需要:侵入并定植于某一组织,适应内环境,进行增殖和扩散抵抗或逃避机体防御机制释放毒素引起机体组织损伤侵袭力毒素毒力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菌毛、粘附素毛发样突出物荚膜类荚膜物质细胞壁结构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1侵袭力粘附作用抗吞噬抗杀菌利于细菌毒素扩散一、细菌的毒力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细菌黏附于宿主组织有的细菌通过生化反应使细菌粘附于人体组织不吞噬不完全吞噬抗吞噬抗杀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DNA酶)侵袭性酶利于细菌毒素扩散内毒素外毒素生理病理变化2、毒素抗毒素(antitoxin)的使用原则●早期●足量●防过敏↓治疗↓抗毒素→类毒素→抗毒素↓预防外毒素2.1外毒素①发热反应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2.2内毒素的作用②白细胞反应早期白细胞下降,1-2h上升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活性介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而微循环障碍静脉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甚至休克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凝血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发生连续反应形成微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减少——血小板、纤维蛋白减少内毒素激活和促进纤维酶系统,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凝血又被溶解——皮肤粘膜出血点淤血或内脏出血内毒素与外毒素主要区别来源主要G+分泌G-细胞壁成分裂解后释放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180℃30min被破坏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毒性强毒性较弱对组织器官有选择各种细菌内毒性毒害作用,引起素毒性反应特殊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抗原性强。外毒素经甲弱。不能用甲醛醛脱毒成类毒素脱毒成类毒素病原菌要使感染获得成功,需要足够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细菌的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数就越少。二、细菌的侵入数量合适的侵入途径是完成感染的必要条件。病原菌的侵入与定居部位,与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有关。三、细菌的侵入部位呼吸道性接触创伤感染消化道昆虫叮咬输血等泌尿道侵入途径细菌等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的病理过程,称细菌的感染或传染感染(infection)第二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如患者、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一、感染的来源2、显性传染1、隐性传染(化脓菌)增殖,进入组织器官,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毒血症局部感染3、带菌状态病原菌局部—毒血症毒素侵入血流全身感染血流不增殖—菌血症增殖—败血症二、感染的类型1.患者免疫力低下2.内窥镜、插管、导管等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或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感染3.抗生素、激素等导致细菌等变异,耐药菌株出现或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内源性感染一、特点及原因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注入环境污染第三节医院感染三、感染类别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手术感染血液感染四、控制:管理组织无菌操作环境净化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感染、毒力、侵袭力、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2、说出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3、感染有哪些主要途径和类型?4、细菌产生的哪些物质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扩散?5、如何避免医院内感染?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