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目录1.前言1.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1.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2.1课程总目标2.2具体目标(课程预设能力目标的阐述)3.内容描述3.1课程总体内容描述3.2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4.实施要求4.1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4.2教案编写4.3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5.其它2《大学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物理适用专业:高职工科类专业1.前言1.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经济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在我国现有的职教模式中,物理课程的功能和地位尚在争论之中。(略)。1.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大学物理》课程面向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应贴近生活和工程技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略)。(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略)。(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改革现有高职物理教学体系。(略)。(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1.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据此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按典型工作任务系统化设计,并围绕预设能力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建议学时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认知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方法框架熟悉,准确理解大学物理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3归纳分析主要表现在:通过明确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现象分析,能归纳大学物理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能分析其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场合与情形,。迁移主要表现在:能将所学大学物理理论、原理、方法等迁移到新的具体实践中使用,能够将一个现象中的原理方法总结出来应用于新的情境中。本标准对不同目标采用明确且不同的行为动词描述,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本标准在执行中的参考价值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略)。2.课程目标2.1课程总目标在高职教育中,物理学作为其它学科的基础,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略)。(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具备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功底。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物理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略)。(二)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略)。3.内容描述3.1课程总体内容描述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知识的不同需求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教材,最大限度地教给学生有用、够用的知识。具体地说可将大学物理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需要,选定不同的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可按下表来进行模块划分:模块号教学内容学时建议模块适合专业1力学基础12机械类、自动化类等2流体力学6航空类、水利类等3热学基础8制冷类、汽车类等4电磁学16适合大部分专业5振动与波8电子通信类、医学类等6光学8电子通信类、材料类等7近代物理学基础6电子通信类、材料类等8实验6-12不同专业可分选相关实验3.2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4项目一力学基础(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能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处理简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了解力学的发展进程,了解力学基本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方法,了解力学知识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理论性的要求降低,重视技术应用性的要求。(二)工作任务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一般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这时要用到微积分知识。2.组织学生讨论微积分处理问题的特点。(三)能力要求1.掌握位移、位矢、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3.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应用条件;知道质点的角动量,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运动的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4.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角量描述,理解有关概念,会计算匀变速转动的简单问题。5.了解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6.会运用刚体定轴转动中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四)教学内容设计1.质点运动学(1)质点、参照系与坐标系。(2)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3)直线和平面曲线运动,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2.质点动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2)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3)力对空间的积累作用——功、功率;质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碰撞。3.刚体定轴转动(1)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2)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3)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刚体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五)活动建议51.了解跳水池深度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2.观看神舟七号的录像片,了解其中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用微积分知识计算火箭飞行速度。项目二电磁学略项目三振动与波略4.实施要求4.1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略)4.2教案编写本课程标准对教案的定义是指在本课程完成整体教学设计,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略)4.3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规范、网络资源、视频音频材料、大学物理仿真实(略)5.附录课程标准制定人:制定时间:审核人:批准人:实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