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摄影术由两大组成部分∶“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结像器材”——照相机。“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对于一些物质的观察发现,经过阳光长期照射之后,它们会改变颜色。我国宋代文人苏轼所编撰的《物类相感志》中就记述银盐变黑现象。1725年,德国医学教授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发现,将做粉笔的白粉与硝酸银混合于玻璃瓶中,被日光照射的一面变成了黑色,未照光的一面为白色,18世纪末,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将不透明的树叶、昆虫翅膀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在阳光下曝晒后,取下树叶时出现了非常优美的白色轮廓图象,白色部分有感光能力也逐渐变黑了,他虽然没有找到将图象固定下来的方法,但他证实了摄影方法记录成像的可能性。“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26年,德国石版印刷工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N·Niepce,1765~1833),用涂有沥青的合金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他工作的室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后,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第一幅永久保留下来的影像照片,此法称为“日光摄影法”。由于日光摄影法光敏度特别低,不可能成为实用的摄影方法。“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法国发明家达盖尔(L·J·M·Daguerre,1789~1851)改用银盐,在铜板上涂上碘化银,感光性能大大提高,而用硫代硫酸钠溶解未感光的银盐就是“定影”,1837年5月达盖尔使摄影成为现实,并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艺术学院正式发表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41年,英国塔尔博特把墨底白图象的负片与另一张感光的药膜面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最后得到了无数张与原物影像一样的正像,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缺点是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以后,又发明用透明的片基代替纸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照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51年,英国的F.S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卡洛汀)显影的湿版底片技术。(“火棉胶”底片+蛋白相纸=湿版摄影法).“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61年,英国的AlexanderParkes发明了赛璐珞(Celluoid)材料;1888年,美国的J.W.Hyatt在纽泽西的公司用赛璐珞(Celluoid)材料生产出可使用的底片片基,同年由JohnCarbull用此片基生产出胶质底片;1901年,由法国人发明了不易燃的赛璐珞(Celluoid)材料——安全底片。“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88年,美国的G.伊斯曼制作了第一台“柯达”相机(使用6m长的感光材料,拍100幅直径6cm的圆形画面底片,1889年改为胶卷——世界上最早的胶卷。第一台“柯达”相机“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1889年,T.爱迪生从G.伊斯曼那里要来了宽70mm的胶卷,从中间切开成为35mm的胶片,并在胶片两边打上转片小孔,现代意义的35mm的胶卷诞生;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成了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的“全色”黑白胶片;1907年,Lumiere兄弟发明了加色式彩色底片;1912年,RudolphFischer和H。Siegrist发明减色式彩色底片——彩色负片;193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正片(Kodachrom)柯达克罗母;1947年,E.H.兰德博士发明了“波拉罗.兰德摄影法”——“黑白波拉胶片”诞生;1960年,E.H.兰德博士发明了“波拉罗.兰德摄影法”——“彩色波拉胶片”诞生;“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开始了固体电子学研究活动,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勃依尔(Boyle)和史密斯(Smith)首先发表了有关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元件的研究报告。数码相机的感光媒介——传感器诞生了。“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应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相机。“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应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相机。“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应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记录载体”——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2000年5月,佳能(Canon)公司推出高档数码相机EOS-D30,它使用CMOS代替CCD。“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摄影术的发展首先是从照相机的发明开始的,而照相机的发明又与人类对小孔成像的研究分不开。2400年前战国时期的墨翟在《墨经》中就记述了用暗箱摄取影像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的著作中,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L.Da.vinci,1452~1519)也曾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小孔暗箱虽能成像并得到应用,但其缺点是不能解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有透镜的暗箱形成的照相机的雏形。1558年,G·波儿塔(Giovanni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几个世纪之前,画家使用便携式的“影箱”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准确的场景,这当然不能叫做照相机,但确实是照相机的前身。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暗箱,被其中的45度倾斜放置的反光镜向上反射,在顶部的毛玻璃成像,周围有可折叠的遮光罩,画家在毛玻璃上放置一片薄纸,便可描摹图像了。“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后来,路易斯·盖达尔1839年宣布他的摄影术工艺,并首先进行了商业化照相机的设计,当时的感光版的尺寸为6.5×8.5英寸,该尺寸又被叫做“整版”,以后成为标准。基于盖达尔的工艺,出现了滑箱式照相机,内箱可滑动,用来聚焦。这是照相机最早的形态。“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851年,玻璃的“湿版”出现了,这需要摄影师及时处理,因此要将照相机拿入便携式暗房,这需要照相机减小尺寸,因此出现了皮腔照相机。在1856年,H·凯纳设计了锥形皮腔,这种皮腔可比平行式皮腔缩的行程更大,这种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干版代替湿版是在19世纪70年代,虽然摄影师不再需要随身携带简易暗房,但照相机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改变。“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888年,纽约罗切斯特的伊斯曼干版和胶片公司,推出柯达商业标志,它立刻变成照相机的同义语,以后公司改名叫伊斯曼柯达。尽管柯达不是第一台胶卷照相机,它的极大流行是由于全面的照片洗印服务。柯达6.5×3.75英寸,预先装填胶卷、打包密封出厂,可拍摄一百幅照片,然后连照相机交回柯达的服务部,由柯达来洗印照片。你只要拉绳索、取景、释放快门,别的事我们来做。“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88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影,当时用的胶片是将伊斯曼的70mm宽的柯达胶卷从中间切开,成为35mm宽的胶卷,为了保证通过电影机时定位准确,在两边冲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胶卷成为电影的标准。照相机的设计师也开始服从这种容易采购的胶卷。1913年,一个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尔·巴尔内克推出35mm照相机原形。巴尔内克的身体不好,但他是个徒步旅行和业余摄影爱好者。他希望有一个小照相机在山里旅行的时候随时使用。1924年,照相机制造在莱兹工厂,叫做莱卡,名字的起源是莱兹照相机(LEItzCAmera)的字母组合,画面尺寸是24×36mm(两倍的电影尺寸24×18mm),后来这个尺寸成为35mm静止摄影的标准尺寸。“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48年,瑞士的哈苏公司,推出著名的中画幅单反照相机,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49年,德国的康太克斯S和意大利的瑞塔福莱克斯单反照相机陆续推出,它们在机身顶部带有五棱镜取景系统,将图象转换成正确的方位。1959年,日本光学公司设计并推出了尼康F,这种高可靠的35mm单反照相机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用,它有大量的配套镜头和附件,很多专业摄影师从莱卡转到尼康F,它标志着日本照相机工业的成熟。“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80年代初期出现了35mm傻瓜照相机,它将自动曝光、自动聚焦、电子闪光灯、马达卷片和倒片集中于一身,配用优秀的镜头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图象。傻瓜照相机非常流行,迅速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第一台自动聚焦旁轴照相机是1978年推出的柯尼卡C35AF,佳能T80是第一台单反自动聚焦照相机,但1985年推出的美能达7000,是第一台将自动聚焦机构置于机身内部的照相机。它同时推出新的自动聚焦镜头系列,这些镜头上没有光圈调节环,光圈调节在机身上采用电子方式,镜头上有很狭窄的手动聚焦环,以备在AF开关关闭时使用。美能达开辟了AF单反的设计之路。“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从80年代,一种叫做DX的系统引入35mm照相机,这是在胶卷暗合上印刷有自动感知编码,与机身胶卷仓中的触点接触,使照相机自动得知胶卷的感光度,这种系统也能用在胶卷的冲洗机上。在1987年,柯达和富士两家同时推出一次性照相机,销售的时候装满胶卷,完全拍摄后将照相机一起交给冲洗店。“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StevenJ.Sasson-赛尚于1975年开发世界第一部试验性的数码相机。“手持电子照相机”。该相机通过拥有10,000像素(按100x100的阵列排列)的CCD拍摄影像。每个像素占4个位--由0和1组成的四位数组合,表示照片中的每一个点。一旦拍摄完毕,影像便会经过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到相机中的内存缓冲区。从这里,照片便可记录到更具永久性的存储器内,以便从相机上取下进行播放。盒式磁带机便是用于此用途。从曝光那一刻起,相机需花费大约23秒钟的时间将影像写入磁带机。“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81年,索尼公司生产出第一架以CCD传感器为感光元件的静态视频相机——玛维卡(Mavica)相机(MagneticVideoCamera磁性视频相机),虽然只有20万像素的分辨率,但却正式揭开了照相机从化学银盐记录影像向运用光电子元器件进行数字化记录的序幕。“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96年,由柯达、富士、佳能、美能达等公司联合推出APS(AdvancedPhotographicSystem)先进摄影系统——这是摄影技术从传统银盐感光成像向数字技术成像发展过渡的技术系统。“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98年,是数码相机发展上的转折的一年,佳能公司发布了PowerShotA5袖珍数码相机,体积小型化,比35mm胶片傻瓜相机还小巧,拥有LCD显示屏,用CF存储卡(2M、4M、8M、10M、15M),这种小巧的形式结构成为后来家用数码袖珍相机的制造典范。“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2004年10月,佳能公司发布了迄今为止业界内全画幅(35mm传统相机尺寸)最高性能的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EOS1DsMarkⅡ(1670万像素cmos传感器)。“结像器材”——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1994年,美国达科美(Dicomed)公司生产出第一个数字后背,仙娜、易迈康、柯达、飞思、海德堡、爱丽、利图等公司是这一领域里的主要开发推广者。专业级数码相机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数码后背产品在2004年也有了全面高速的发展,许多公司推出高性能的产品,以企把传统摄影设备和数码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效能,例如,仙娜公司发布了Sin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