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30年的恩平统计发展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既是实行科学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又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轨迹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经济越发展,越重视统计,已逐渐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恩平市统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统计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统计的功能不断扩展,统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统计工作为恩平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其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一、全市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间,恩平人民在中共恩平市(县)委、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几经曲折,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了重大跨越。㈠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增长2007年,恩平市生产总值达704299万元,比1978年增加691413万元,年均增加23047.1万元,年均增长14.80%;同年人均GDP为15308元,比1978年的355元增长43.12倍,年均增长13.90%。从分产业来看,2007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95867万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9.08倍,年均增长10.65%;第二产业增加值271111万元,增长70.62倍,年均增长15.90%;第三产业增加值337321万元,增长83.85倍,年均增长16.50%。二、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㈡财政收入迅速增长2197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1021万元,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908万元,比1978年增长25.38倍,年均增长11.90%。这意味着经济实力和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正在快速提升,也标志着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增强。㈢外贸、内贸蓬勃发展1986年起,我市外贸开始自营出口任务,2007年全市海关出口总额12519万美元,比1986年增长21.15倍,年平均增长16.48%。与此同时,国内贸易也繁荣兴旺,市场消费加速发展。2007年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9亿元,比1978年增长63.98倍,年平均增长15.40%。㈣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多2007年我市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175167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9.80倍。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574元,比1978年增长54.98倍。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提高,招商引资取得显著的成效,城乡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善,人们收入乃至大众消费的多元化,都充分显示了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二、改革开放以来恩平统计工作的建设、改革、发展新成果㈠恩平统计发展简史1966~1970年期间,恩平和全国各地的统计工作一样,处于中断状态,统计机构被取消撤并,大量统计资料散失、焚毁,统计报表制度基本上被撤消。1978~1980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缓慢恢复时期。随着1979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机构的决定》,在1980年9月,恩平的统计机构恢复单独设立,统计业务从县计划委员会分出,重新成立恩平市统计局,设正副局长各1人,统计报表制度得以逐步恢复。以《恩平县统计年鉴——1981年》的编印发行和恩平县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3的成功实施为标志,恩平统计工作重新得到全面恢复和肯定。上个世纪80年代初,恩平县着力于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设有专(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事业蓬勃发展,统计改革敢为人先,统计工作成绩突出。1994年2月恩平撤县建市后,统计工作进入了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经过1999年及2001年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市统计局内设秘书股、综合法规股和工交农贸股等三个职能股室,核定编制12名。目前我局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女同志5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研究生1人。2007年全市各镇(场、街道办)建立健全联合型统计组共计20个,专职统计人员有20人,兼职统计人员达190人;市直各系统(局)建有联合型统计组10个,实体型统计组30个,专职统计人员有20人,兼职统计人员达170人,统计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市各行各业。㈡统计报表业务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县统计业务仅以重点调查为主,主要内容为反映农林水业生产情况、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个数、入社户数、性质规模,包工形式和增产、增收等内容。1953年起,以全面调查为主,在农林水业、工业、商业、教育等行业建立了自下而上逐级定期统计报表制度。1959年,建立了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1960年,建立了基本建设、物资等统计报表制度。到1965年,全县已有农业统计报表13种,工业统计报表10种,商业统计报表5种,劳动工资报表9种,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旬报、月报、季报和专项统计报表制度。1979年,农业统计报表内容新增农业现代化情况统计,工业统计指标中的总产值要求按经济类型分别计算,并增加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经济指标,商业统计内容也分为社会商品零售额及流转总值两大类;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中新增个体劳动者人数和工程技术与农村技术人员项目。全县各4类统计项目趋于细化,形式趋于多样化,统计工作也建立起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定期报表制度。1985年起,全县在人口、自然资源、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产品、科学文化、城市住宅、公用事业、旅游业、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基本情况等方面,全部执行国家统计指标体系。截止到2007年,全市共建立定期统计报表52种,统计内容涵盖农业、林业、工业、商业、金融、基本建设、交通、邮电、物质、供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消费、劳动、工资、城乡居民调查等多项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指标。目前,我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不仅实现“零”的突破,还创纪录性地使参与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的各类企业达到了18家。就整体而言,我局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大有改观,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㈢统计调查实力得到进一步检验在1978~2008年期间,为贯彻国务院决定,恩平市(县)统计局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县)委、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做好各项普查的筹备工作,相继在本地区范围内组织和开展了各项大型普查或抽样调查工作,为顺利地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市统计局还专门负责组织并完成了非公有制企业情况调查、餐饮业抽样调查、农产量调查以及加油站调查等各项专题性调查。通过这些市(县)情和市(县)力的调查,较为全面、系统地摸清了本地各行各业的数量、规模、分布及结构等情况,为恩平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真实数据,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在这30年里,全市(县)大范围、有组织的专项重点调查主要有:⒈人口普查5恩平市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概况一览表序次普查标准时点总户数(户)人口总数(人)男(人)女(人)男女性比例(女=100)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第三次1982年7月1日零时75933376733199146177587112.14222第四次1990年7月1日零时95204430112224253205859108.94253第五次2000年11月1日零时119746464898240765224133107.422741%人口抽样2005年11月1日零时119746461600240765224133105.59272⒉农业普查恩平市第一、二次农业普查概况一览表恩平市第一次农业普查标准时点及普查年度主要指标农村住户(户)农村住户人数(人)农业从业人员(人)企业单位(个)企业从业人员(人)农业用地面积(亩)渔业养殖面积(亩)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亩)时点标准是1997年1月1日,时期标准是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735143185302007092171449035956239045687733主要指标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亩)稻谷种植面积(亩)大生畜存栏量(头)生猪存栏量(头)年内肉猪出栏数(头)鸡鸭鹅存栏数(只)鸡鸭鹅出栏数(只)687733579468533810531512424318950814901391897892恩平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标准时点及普查年度主要指标农村住户(个)登记人口(万人)农业生产经营户(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个)农业从业人员(人)农业技术人员(人)拖拉机(台)联合收割机(台)时点标准是2006年12月31日,时期标准是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6653426.996081266112716106109653主要指标机耕面积所占比重(%)机电灌溉面积所占比重(%)自然村通电覆盖率(%)农村居民户平均拥有住宅面积(m2)农村居民彩电拥有量(台/百户)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人)农村从业人员(人)农村劳动力流出(人)53.056.8599.59117.9186.8416306214537241137⒊第三产业普查国务院决定自1993年6月开始对1991年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进行首次普查。我市于199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调查,经过两年多时间,至61994年底全市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结束。据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显示:到1992年底,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年末人员共57128人,全市第三产业单位共12524个,其中国有经济单位1228个,集体经济单位1476个,个体户9761个,私营经济单位8个。⒋基本单位普查1996~1997年进行基本情况普查。全市从各主要部门抽调12人,调查统计全市基本单位的行业分布、经济类型分布。继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之后,我市于2001年进行了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为全市范围以内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以外的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普查结果表明,200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法人单位1415个,其中机关法人单位109个,事业法人单位303个,企业法人单位773个,社团法人单位34个,其他法人单位196个。⒌经济普查(含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1984~1986年全县进行了第二次工业普查。之后,全县从各主要单位抽调30名普查员,对1991~1992年度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普查摸底。1995~1996年进行第三次工业普查,本次普查共抽调25名普查员,重点查清了全市工业资产底数,特别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及构成情况。国务院于2003年7月决定,将原有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4年12月31日零时,我市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普查工作前后历时三年时间,至2006年8月结束。恩平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市有史以来开展的一次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工作最复杂的重大市情市力调查。2008年8月,我市正式启动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调7查时期是2008年度,普查资料的调查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目前正进入单位清查阶段。恩平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概况一览表恩平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标准时点及普查年度主要指标法人单位(个)法人单位就业人数(人)企业法人单位(个)企业法人单位人数(人)事业法人单位(个)事业法人单位人数(人)机关法人单位(个)机关法人单位就业人数(人)时点标准是2004年12月31日零时,时期标准是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174554065693929931610340704324主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建筑业企业个数(个)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批发零售法人单位(个)住宿餐饮法人单位(个)教育法人单位(个)卫生社保和福利法人单位(个)111245718951823231㈣统计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确立了统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