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的要求,我院会计专业同临汾钢铁集团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专业建设基础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我院主体专业之一,自2007开始招生,经过不断探索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截止目前,会计专业共招收学生4届,已经毕业生人数三百余名,目前现在校学生达1075人,是我院在校学生最多的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我院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优秀团队,60%的专业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并呈阶梯状分布,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80%,包括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兼职教师均来自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现已建成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及会计综合实训室,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实训器材和教学软硬件配备齐全。建设有专门的会计专业多媒体机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配有微机120台,为学生们提供会计专业所需基本技能的训练及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料资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尤其注重(企业)行业结构的分布,目前,有校外实训基地15所,包括商业企业、餐饮企业、工业企业、中介服务业等,这种不同行业结构的实习实训基地分布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职业技能的提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本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初见成效,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各年通过率均达到98%,各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院会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1)推进校企对接:将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各类型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2)探索系统培养:将与临汾三所高级职业中专合作,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成;(3)强化实践育人:与临汾陶唐会馆等十五家企业合作,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4)转变培养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开展各项会计技能大赛,在企业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5)建设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培养,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办法,实施多元评价。(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财务会计、统计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一线、会计中介机构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会计中介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校企对接,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推进校企对接方面,进一步深化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与企业共同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会计证与助理会计师持证比例;(二)探索系统培养,大胆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1、在重新界定的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2、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一些有利于更广泛就业的相关课程,如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等。3、进行学期安排的改革,作好课时的调整,重新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三)强化实践育人,巩固和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们已同1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实训基地,今后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各商业企业建立联系,争取明年再建立新的实训基地5个,形成系列实训基地。(四)转变培养方式,进行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1、重新审查教材的内容,对部分教材进行修正、完善,在未来2年内,计划出版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基础、纳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校本教材,其他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或者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共同开发模拟企业会计流程的教学资源。(五)建设教学团队,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改革的要求,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专家、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多种途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每年派出3—5名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实践或挂职锻炼,在具体岗位上锻炼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六)实施第三方评价,改革考试办法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办法,实施多元评价。四、改革举措(一)会计专业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在推进校企对接方面,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在探索系统培养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招生考试以及评价办法等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制度;(3)在强化实践育人方面,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要求,校内实训硬件不足、软件滞后,校外实训基地涉及的企业类型不全面,数量与学生规模相比仍显不足;(4)在转变培养模式方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各项会计技能大赛开展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培养模式上与企业的联合程度还不够深入;(5)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有待提高,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的数量不够充足,质量仍需提升,青年教师的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6)在实施第三方评价方面,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尚未完全形成,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二)会计专业改革将采取的主要办法:(1)在推进校企对接方面,进一步深化我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与企业共同制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会计证与助理会计师持证比例;(2)在探索系统培养方面,加强与临汾主要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制订《会计人才系统培养制度》,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积极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3)在强化实践育人方面,建立出纳岗位实训、税费申报实训、会计综合等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软件系统,购置实训教学软件4-5套,新建10-15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并实施《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考核办法》。(4)在转变培养模式方面,在《基础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珠算技能大赛、点钞技能大赛、Excel会计报表制作技能大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一套反映企业虚拟会计流程的声像教学资源;(5)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双师”比例达到80%,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20%的教学任务,制订《会计专业教师顶岗工作制度》、《会计专业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制订《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每年选派3-5人外出培训进修,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为陶唐会馆等五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安排如下表:项目完成进度(人数)2012年2013年总计专业带头人培养112青年骨干教师培养325专业教师实践锻炼5510一线兼职教师引进437(6)在实施第三方评价方面,制订《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对50%-70%的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毕业生发展轨迹档案,期末考试形式多元化,包括传统卷面考核及实训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及其家长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五、绩效考核指标教学活动是一种智力型的高层次活动,同时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教学管理不能一律追求严厉,而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有效运用激励机制,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绩效考核指标汇总表2012年2013年备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推进校企对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考核指标:①与企业共同完善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②保证90%以上学生就业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③学生就业率达到91%。目标:进一步加强校企对接考核指标:①形成具有示范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②保证98%以上学生就业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③学生就业率达到95%。强化实践育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标: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考核指标:修订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新建校外实习基地计划书;新建校外实习基地调研报告。目标: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考核指标:①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②校外实习计划、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校外实习总结;③实习学生名单、学生校外实习证明和报告;④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名单及指导手册;⑤新建校外实习基地调研报告。教培养专业带头目标:确定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考核指标:确定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提高科研能力;与10家以上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提高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能力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考核指标:①2人参加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②2人参加实训室建设,提高实训室建设能力;③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学团队建设人、骨干教师每人平均不少于1篇,提高专业理论水平。④每人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30篇,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水平。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目标: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考核指标:①生产一线兼职教师承担20%的教学任务;②2名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取得合格证书,提高学历层次;③引进一线兼职教师4人。目标: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考核指标:①5人到企业挂职实践;②引进一线兼职教师3人。转变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目标:推行任务驱动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各种学生技能竞赛活动。考核指标:①在《基础会计》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②开展珠算技能大赛、点钞技能大赛、Excel会计报表制作技能大赛;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一套反映企业虚拟会计流程的声像教学资源。目标:扩大教学模式的改革范围,加强学生技能竞赛。考核要点:①进一步深化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②更加广泛的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举办珠算技能大赛、点钞技能大赛、Excel会计报表制作技能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第三方评价目标: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追踪毕业生发展轨迹。考核指标:①制订《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②对50%-70%的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毕业生发展轨迹档案;③期末考试形式多元化,包括传统卷面考核及实训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及其家长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目标:对更多的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发展轨迹档案,扩大期末考试形式多元化的范围。考核指标:①对80%毕业生毕业五年后发展轨迹持续追踪;②3门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六、专业建设预算本专业央财预算共计2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97万元,非设备购置费103万元。2011年央财使用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