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发展设计能力培养与提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师自我发展设计能力培养与提升林润之编著2目录导论、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的自我发展设计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尽情地挥洒,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发展,成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足以重视的问题。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新课程需要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需要教师的自我发展三、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自我发展设计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第一章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自我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持续的循环过程。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模式二、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三、教师自我发展的可选策略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3第二章教师如何自我发展设计教师自我发展设计不仅是帮助个人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个人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教师的自我发展设计,要符合自己特点,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设计的要点二、撰写自我发展设计书三、具体行动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第三章实现自我发展设计的路径教师自我发展计划设计完成后,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计划的实现,一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二靠学校的支持。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划,从中发现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实现发展目标,进而也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比如:给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帮助者,邀请专家指导教师,留出一定的自由发展时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专业发展活动(作课、研讨等)。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终身学习与教师自我发展二、自我发展需要借力三、自我发展中的诊断与修炼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第四章突破薄弱——教师自我发展应侧重的几个能力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要求教师在自我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以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每位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的能力都会个有不同,这里介绍的是新课程下倍受重视、通常教师自我发展中应侧重的几个能力。4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教学反思能力二、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三、对学生的关注能力四、互动与沟通能力五、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第五章自我发展中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超越教师发展自我设计的评价多表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帮助自已找到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引导教师进行自控和反思,使教师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得到不断成长与发展。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一、自我发展中的自我评价二、倾心听取他人评价三、学会扬弃,超越自我四、走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内内化化与与提提升升导论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的自我发展设计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尽情地挥洒,与新课程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自我发展,成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足以重视的问题。5心心灵灵对对话话::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①这是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1997年关于成长经历的自述。……不少师范生和年轻的老师常给我写信,要我传授做个好老师的“秘诀”。这秘诀就是40年磨的一句话: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把“教师”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把“育人”与“祖国”、“崇高”联系在一起,我鄙视低俗,警惕庸庸碌碌。摒弃颓废、消沉,我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气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优选孩子学习课文最佳的情境,在灯下静静地想着,画着,做着各种生动的而又是最简洁的教具,一遍又一遍地摆弄着,比划着,从不厌倦;我会为了让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这些带着浓郁稚气的、甚至伴随着“痴情”的个性色彩也许不少人是不理解的,但却是当好小学老师需要的情怀,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素质,才能做到“诲人不倦”,“爱生乐教”。当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歌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探索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当年在师范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晚上有计划地阅读鲁迅、茅盾等名家的著作,莎士比亚、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一批名著,6就是那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的。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勉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吉林老师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教师的自我发展之路。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①节选李吉林:《不断塑造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中国教育报》,1997年1月27日,第4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知识的传递、行事方式的传承、行为习惯的模仿,甚至是思维方式的渗透,是仅次于家长之外,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教师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发展,从专业道德水平、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的重组、教师角色定位、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自我发展,成为一个我们中小学教师必须足以重视的问题。一、新课程需要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一)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角色是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所担当的职业身份的总体概括。狭义的教师角色主要指作为教师的职业角色,广义的教师角色既有职业角色又有社会角色。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个定位在以往是最基本的,也是科学的,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已经远远不能用这六个字来概括了。也就是说,这六个字的内涵已远远不是旧时的范围与内容所能诠释的了。教师角色定位应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学,全方位审视自己,不但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有全面了解,而且还要抱着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角色,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自身的角色进行不断地适应与调整。专栏1教师角色隐喻的分析7“教师是蜡烛”,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生重于师的这一重要关系。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教师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而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蜡烛论”反映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工程师论”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被批量生产的、整齐划一的产品,同时产品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表明了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而且,“灵魂”将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园丁”反映的是一种农业模式。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来浇水、培土。这个模式考虑到了教育的过程性,而不仅仅是结果。但“园丁论”没有充分肯定教师的形成性作用“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它强调的是教师要有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不仅没有强调教师知识储备的质量,而且没有考虑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任何一种传统教师角色的隐喻都说明教师职业受到的极大关注和具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一角色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需要全面完整的重新进行定位。(二)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历史性的,这给教师带来了强大压力和动力。新课程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教师来说则一个全新的挑战。1.课程功能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的课程太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的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转变成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也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繁、难、偏、旧”的情况,集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这一根本性改变,对于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8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具有重要意义。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相比,其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调整了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同时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从整体上设计了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并设置了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结构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保证了学生能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实现了更新。所选内容体现了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了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的同时,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创新的同时,更注重基础的夯实。所选内容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这一变化。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将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改变,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学方式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自己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去思索,去领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定学”转向“以

1 / 1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