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平台点燃教师的创业之火。理念引领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的共同体”。理念引领“强”校之本“强”在教师。新课程急需一大批“创造性的教师”和“教学的艺术家”去推进,因此,“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是“走进新课程,走好新课程”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之一: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行动研究之二: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行动研究之三:开展“叙事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行动研究之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行动研究之一: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原教育部周济部长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行动研究之一:提升教师的职业态度在“新课程”理念下,仅做一个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经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二中教师人人要做: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教师职业态度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个层次不能用觉悟来衡量;第二个层次:把职业当成一种追求——把当一名优秀教师作为他生活中的一种向往;第三个层次:是职业态度的最高境界,把当“人师”当做人生的价值去体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在人格力量方面:教师应该是医生、是向导、是人师。医生即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向导即在他迷茫和困惑时为他指点迷津;人师即在人格上做他的榜样。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就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关系的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打破师道尊严;第二个台阶:教师和学生是知音,学生有心里话愿意对你说;第三个台阶:教师是榜样,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高尚情操影响学生。在全体教师中响亮地提出五个口号:1、大声表扬,悄悄批评。2、把微笑带进课堂。3、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4、学生是待点燃的火把。5、教师是奉献爱的事业。好教师的标准是:你喜欢学生,学生喜欢你。如果我们当了一辈子老师,却没有体验到当老师的快乐,这是件很悲惨的事情,因为你做了一辈子你不喜欢的事。反思感悟:要改变一个教师,就要先改变一个教师的价值追求,通过改变教师的价值追求,让教师更关心自己的成长发展需求。行动研究之二: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要求: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艺术家。行动研究之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第一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即见习期教师。这个阶段还属于不合格教师;第二个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已经成长为合格教师;第三个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常教常新”,学生听不够他的课,已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第四个阶段“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学达到最优化.第一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教学艺术发展的起点●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立教学能力●对周围教师、对教参的依赖性●心理的随从与随众状态●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目中无人”●消极模仿与积极模仿第二个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学经验的积累,自立意识与能力增强;●独立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节奏感鲜明;●成功吸取他人经验,有意识地研究语言艺术;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技巧性;●关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开始外显。第三个阶段为:创造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自信心增强,呈现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不固守现状,赶超与突破他人,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教学特点明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节奏调控体现出新颖独特的创新;●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四个阶段:形成独特教学艺术风格阶段●对教学最优化的刻意追求;●不断突破自己;●教学活动呈现出浓厚的个性风格色彩;●教学艺术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反思感悟:对学校发展产生触动作用最大的是第三、第四阶段的教师,即创造性教师和教学的艺术家。他们是“走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和领头雁。因此,学校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的教师成长,从合格教师就去发现苗子,创造一个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管理体制,提供发展的平台去促成这批教师的生成,并把它们作为学校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师去创新,去进行教学改革。行动研究之三:开展叙事研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㈠、关于教育叙事的四点认识。1、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即“教育故事”,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描绘一种教育行为、并通过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意义探索。1、什么是教育叙事:在形式上,叙事或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有趣故事,也可以是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或困惑的纪录,还可以是师生交往的曲折经历。这些叙事和案例或记录着讲述者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走向成熟、取得成功的历程;或记录着其发现问题时努力加以解决的过程;或记录着其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教育机制;或记录着其走出困惑、战胜困难的经历等等。2、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教育的真知来自生活,生活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这项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在走进新课程的进程中,通过教育叙事和案例的研究,使教学艺术的发展渗透于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3、一个好的教育叙事或案例应具备的特点:一个经典的教育叙事或案例往往是叙述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呕心沥血的产物。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具有典型性:既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并可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升教育理念。②具有真实性:讲述的虽说是一个故事,但它描述的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不能虚构,要写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③具有启发性:教师通过叙事对自己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概括,提炼,系统的反思和整理。因此,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意义。4、为什么要采取叙事研究这种形式:教育叙事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的一种采集、一种追忆、一种肯定或一种反思。一线教师最适合作此类事情,他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整天泡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遇到的精彩的东西肯定不会少,经历了许多教育故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及时去捕捉,有些事情若不去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若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能从中提炼出某种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而促使我们的教师对自身实践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㈡、开展叙事研究的过程:1、阅读中外经典教育叙事。感悟一:通过阅读和研讨,在这些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的经典故事中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受到启迪,观念得到更新。2、人人写作教育叙事。感悟二:这些叙事和案例都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具有典型意义、并能反映一定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为及事件,它伴随着教师对一定教育现象、问题的追问和反思,不懈的努力和追求。2、人人写作教育叙事。感悟三:精心撰写出来的教育故事,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他们呕心沥血的产物,意味着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成为作者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这样的教育故事是一部“活教育学”,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人人写作教育叙事。感悟四:通过写作和评选教育叙事活动,可以让教师养成一种“探究”的习惯,即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从行为到理念的飞跃,并向专家型教师迈进。3、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感悟五:通过开展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活动,让全校教师共享同行的研究成果,并在遇到和故事中相似的教育现象、教育情景时能够自省。在倾听中认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现象、情景、事情我不曾留意,没有去有意识的思考,而人家却留意了,并且抓住不放,加以深层次剖析,还整理成自己的教育故事。3、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感悟六:善于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研究,教师们通过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与讲述者一起走进故事所描绘的教育情境之中,幸福着其幸福、快乐着其快乐,当然,有时也痛苦着其痛苦,困惑者其困惑。3、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感悟七: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在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出在什么样的教育情境下可以有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把别人经过探索努力得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某种知识,在共享中互相汲取教训,借鉴方法,学习理论,增长经验,达到共生共长,我们充分相信:一位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起点就在这里。行动研究之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走进新课改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丰富自己来丰富我们的学生;进而丰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行动研究之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感悟:让教师实实在在捧起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享受前人积淀了一生的宝贵财富,在品尝前人的智慧中,在和名家对话的顿悟中,真正体验到教育的真谛和新课程豁然开朗的那一片芳草地。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行动研究之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谢谢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