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讲: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有没有闻到苹果的味道?真理需要智慧真理需要信念真理需要坚持教育真理需要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李岚清语)教育发展、教育创新、教育服务(二十一世纪教育三大主题)的完成必须依赖于教育科研。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大趋势。宏观层面:什么是教育科研中观层面:怎样做课题研究微观层面:怎样撰写教育论文一、什么是教育科研1、教育科研的内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研究”?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科研的发展公元前500年中国就有了教育家孔子。十六世纪在大工业生产的“效益原则”的引导下产生了“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米亚拉雷在其《教育科学导论》中说:“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实践未能为科学分析提供合适的条件;学校教育是艺术创作和校长、教师个人创作的场所。”他认为,这样的创作要么来自纯理性的类比和演绎,要么来自技艺的分析或政府计划;认为诸如观察、测量、实验等科学分析的过程不适用于教育的情境。1898年,加里埃尔、康佩尔还这样认为:“教育是唯一尚未运用科学方法的科学领域。”这应该是一大进步,他已经认为教育是科学领域,只是还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而已。随着科学的发展,使得许多事实能够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得到成功的、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教育事实和教育情境也就逐步进入科学分析的范围,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萌芽了。二十世纪初,教育理论家们借用当时已经成熟了的《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教育事实和教育情境进行研究,其结果让教育理论家们兴奋不已:《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分析非常适合对教育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教育科学一开始,没有进行科学体系的研究和建构,而是借用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直接进入教育实践的研究。并且,立即出现两大可喜的趋势: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趋势,二是直接进入应用研究。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3、南京的教育科研1984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并引导着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六五”期间,课题研究走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学校;“七五”期间,部分中小学认真做起了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八五”期间,全市的教育科研红红火火;“九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已经为学校和教师广泛认同,课题研究空前繁荣。“九五”期间,南京市有国家级规划课题6项、省级规划课题37项、市级规划课题160项,总计市级以上规划课题203项。加上教研室的课题、电教馆的课题、教育学会的课题等,覆盖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学校。“十五”期间,是南京市教育科研高速发展的时期。全市拥有:国家级规划课题14项(名列全省第一);省级规划课题120项(名列全省第一);市教育局规划立项课题485项(含规划立项课题412项、重点招标课题22项、师德招标课题12项、课程改革专项课题40项)。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全省最大的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课题管理中心基地管理中心情报研究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学术咨询中心项目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南京市教育信息调查中心《南京教育》编辑部《南京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南京市教育学会京市陶行知研究会4、教育科研的宗旨教育科研的宗旨:“为教育行政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事业服务。”教育科研的目标:“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紧些,再紧些;贴近学校教育教学近些,再近些;冲击教育热点难点快些,再快些。”5、教育科研的问题简单化(把似是而非的研究误认为是科学研究)功利化(不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是为了打造一块金字招牌)泡沫化(没有成果说成有成果,小成果说成大成果)更有甚者,有人不是在深入研究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而是在认真研究如何抓紧应试教育。南京市和其它地区一样:教育科学研究的路正长。教育科研处在“初级阶段”。二、怎样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重点和龙头。十九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中具有凝聚力、开发力、引导力、提升力和魅力(成尚荣语);课题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极其重要的。1、课题有哪些类从课题的级别来分: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校级课题(五级课题)课题的级别与课题的质量基层教师呼唤“个人课题”。从课题的性质来分:规划课题、非规划课题。“规划课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教育科研部门进行立项、管理、指导、鉴定、评比、成果推广的课题,带有“行政性”。2、课题从哪里来课题来源于实践。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真问题。(1)从教育目标入手寻找课题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我们教育的归宿,它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抓住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目标,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预示研究的结果,就可以作成研究课题。大到教育目标,小到课程目标,都应该是我们教育科研的重要对象。从国外的教育看,瑞士的“规则教育”、德国的“善良教育”、日本的“生存教育”和最近的美国的“德育”等,都是针对教育目标进行的教育。从我国的教育看,创新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2)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课题教育现象就是我们平时教育过程中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而我们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其实,凭借我们的直觉,敏捷地抓住这些教育现象,深入地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可以把它作成研究课题。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浴身时顿悟了浮力原理。牛顿在目击苹果坠地时领悟到万有引力。教育实践中的现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却往往隐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比如:合作意识不强;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否有联系?诚信意识不够;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无关系?独立意识欠缺;“抱大的一代”是不是我们培养的结果?青少年吸烟我们能不能进行心理干预?后进生转化的根本动力在哪里?学生早恋的心理因素究竟是什么?(3)从教育方法入手寻找课题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讲学稿”式教学法;“学生主讲”式学习法;陆一鹏校长的“考试备忘录”。(4)从教育经验入手寻找课题教育结果,甚至是教育经验,还往往不是教育成果,还不能复制,不能指导面上的教育工作。对教育经验进行分析研究,进行深加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条捷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南京的“赏识教育”。3、课题方案怎么制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题研究上,好的课题方案形成了,课题真的成功了一半。制订课题方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而且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过程。课题方案一般具有下列内容:(1)课题研究背景(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3)课题界定(4)课题假设和理论依据(5)课题研究内容(6)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7)课题研究的保障(8)课题研究的阶段(9)课题研究的成果4、科研方法怎么选择科研方法的选择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研方法内容很多,详细介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想就科研方法谈几个观点,顺便简单介绍科研方法。(1)最薄弱的研究环节是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又叫“文献法”,是一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前期准备的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教育科研最薄弱的一环。(2)最不被重视的方法是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对象(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目标非常明确和集中,研究非常深入和细致,最容易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最容易从典型的研究中总结出典型的经验来;又因为我们的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所以,个案研究的结果就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最有效而最难做的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说,运用必要而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即改变事物的本质)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的假设:根据科学原理,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或研究做出理智的、假定性的回答或预测。“实验研究法”的变量:自变量、应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研究法”的结构: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应变量,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研究结果。(4)最时兴而最有用的是行动研究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对于仿效自然科学的量的研究范式(即崇尚实验控制,追求量化检测,寻求普遍性结论),有人提出了注重质的研究的“行动研究法”这。“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它主张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等四个步骤,然后制订对策,指导下阶段的实践。“行动研究法”有四个基本思想:自然情境而非实验情境才是最佳的研究情境;任何行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研究自然情境中的问题的最好的研究者是体验到那个问题情境的参与者;适合自然环境下教育问题研究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量化控制,而是质的研究。“行动研究法”的通俗解释:“每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应该说,“行动研究法”。除了以上四种科研方法:教育调查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三、怎样撰写教育论文1、研究性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毛泽东、江泽民都强调过。可是,我们的教师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学习。于是,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1)处处皆学问爱迪生考助手:实验室门前有一棵什么树?——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几种很好的学习途径:报刊杂志(剪贴、摘抄)、科研书籍(写笔记)、学术报告(借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网上科研(搜索、下载)。(2)研究性学习不只是学生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且,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如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教育途径上增加了“社会实践”,教育目标中增加了“美”育等。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没有别的目的。(3)学习型组织“十六大”提出要建“学习型社会”,南京市提出要建“学习型城市”,学校尤其需要建设“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文化:学习力文化、创新文化、速度文化、反思文化、快乐文化(《五种文化带你进入新境界》)2、发散性思考“思考”是什么?是智慧的火花(本质);是成功的阶梯(作用);“多想出智慧”(毛泽东语);“思考就是研究”(刘永和以为)“发散性思考”,更是一种研究。(1)深入性思考是指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达到事物的内部或中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操作方式就是接连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叫“打破沙锅璺(问)到底。”有两个要点:一是追问原因,二是追问到底。教育现象——(为什么?)——找到第一层原因——(为什么?)——找到第二层原因——(为什么?)找到第三层原因……比如:德育低效;比如:学生不愿意参加公益性劳动。(2)缜密性思考缜密性思考的特征是周密性和细致性,强调思考的完整和周密。对于思考的对象,无论是一个事物的若干方面,还是一种现象的诸多原因,还是一种结果的许多可能,要求一个不漏地找出来。操作方式是多问几个“还有什么”。要点是穷尽一切可能。教育现象——什么原因?——找到原因之一——还有什么?——找到原因之二——还有什么?——找到原因之三……比如:德育低效。(3)怀疑性思考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一个盲从的教师教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操作方式是:问“真的是这样吗?”关于“潦清的河水”关于“减负”(4)迁移性思考是指思维信息从甲事物迁移至乙事物,也就是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迁移性思考操作方式:从“不也可以这样吗”引入。教育现象(甲)——不也可以这样吗?——教育现象(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为我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