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商的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丁玉玺一、徽商与新徽商的概念1、“徽商”这一概念是我国学者傅衣凌先生于1947年发表的《明代徽商考》中第一次提出,特指清末以前古徽州地区(现为安徽境内的黑多县、县、休宁、祁门、绩溪和源六县)的商人所创造的商业现象,“徽商”实际上是“古徽州上商人”的简称。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特定地域性的商帮自清道光以后逐渐衰落,淡出了历史舞台,“徽州商人”及其所创造的商业辉煌业随之沉淀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者开始专注于徽商的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多数是以具有特定内涵和历史范畴的“徽州商人”为对象,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2、“新徽商”是一个广义的当代徽商概念。按照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振徽商雄风”课题组对“新徽商”的概括如下:“新徽商”实质上是“当代徽商”的一种通俗的表述。并从两个层面对“新徽商”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从时间上看,应该界定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与企业家群体;从空间上看可分成一下几类:在安徽本土成长与发展的企业家,他们是“新徽商”的中坚力量;在外省市和海外创业有成的安徽籍企业家,他们是振兴徽商雄风的极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省籍人士来皖投资、在皖创业,并且深受徽商精神影响的企业家,他们是徽商崛起与安徽崛起的有力援助。二、新徽商的发展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徽商发展研究课题组专家把新徽商发展历经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以傻子瓜子年广久为代表的第一批新徽商。这一阶段主要是体制外的“能人”进行创业,转变为企业家。2、第二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以巨人集团史玉柱、雨润集团祝以才、比亚迪集团王传福为代表的第二批新徽商大量涌现,主要是一批体制内人才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现在已成为新徽商的主要群体。与第一批主要从事贸易或初加工产业、学历普遍不高的乡镇企业家不同,第二批新徽商群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视野比较开阔。3、第三阶段在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学历、拥有专业背景、与高科技相关的专家型新徽商,主要以科大讯飞刘庆锋为代表。他们是21世纪以“新经济”“网络经济”“中国制造”为重要性的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新徽商与“老”徽商的比较1.新徽商在个人素质方面与以前的徽商有较大的差距2.创业精神3.敬业精神4.诚信新徽商的企业家精神还需进一步历练。历史徽商虽然有着深厚的诚信意识和“抱团打天下”的传统,但徽商不事张扬的同时还具有内向、谨慎的心理特征。这种以“距离”为主要特征的心态构成,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形成了新徽商相对狭隘与保守的思维特征,自我保护、事不关己、不合作等情况常常出现在新徽商的现实行为中。与发达地区的企业精神相比,新徽商的企业家精神不是很强烈,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历练,尤其要丢弃其中的小农意识、不合作意识及保守观念。四、与周边地区比较新徽商发展的差距1、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安徽本土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数量十分有限。以民营企业为例,截至2005年底,安徽省个体工商户达111.04万户,从业人员266.88万人,注册资本154.24亿元;私营企业10.6万户,从业人员165.69万人,注册资本1144.99亿元。获得外贸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有2794家,进出口总额达19.3亿元。与周边省份相比,安徽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数量上仅是江苏的1/5,浙江的1/4。受到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制约,诸如祝义才等民营企业家只能出省致富;与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家相比较,本省企业的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2、安徽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以民营企业为例,根据浙江嘉兴学院陈才庚教授的研究,民营企业家主要有资本积累型、承包人转化型、企业改制型、职业型等四种生成途径。目前安徽省资本积累型居多,而在这些资本积累型民营企业中,以农民出身居多。安徽省民营企业家中纯农民职业的占30%,如果把先期的农村乡镇及乡镇一下从事各种职业的民营企业家合在一起,几乎占到90%以上。从整体看,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至今仍是稀缺资源,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素质与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安徽企业家名气较大的多集中在国有企业,这与长期以来的体制是分不开的。3、新徽商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历史上徽商文化源远流长,提到徽商,人们会想到贾而好儒、重义轻利、崇尚政治、诚信等特征。但是,对于新徽商人们了解认识并不是太多,新徽商远不如浙商、粤商、鲁商等现代商帮深入人心。因而,新徽商的商业文化价值理念要形成软实力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五、企业家精神的意义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是发展,企业家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安徽经济发展来说,新徽商是实现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安徽经济度繁荣的基本要素。因而对新徽商进行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很有必要。六、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概述企业家精神是指影响企业家发现、评估和利用机会全过程的创新精神、风险承担和积极进取精神。七、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精神不但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体系的建设,不但对一个企业,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企业家精神不只是企业家的自然禀赋,更多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要培育企业家精神,不仅需要企业家自身的努力,还应该从整体上使全民接受企业家精神,创造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环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培养。1、加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企业家精神教育是企业家人才培养的关键企业家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企业家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教育2、要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一个社会的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的文化氛围就必须能够容忍创新,鼓励并支持创新。美国的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美国文化中对创新的开放态度是分不开的。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理解和支持,本质上就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支持。安徽省政府给企业家营造一个宽容的、开放的文化氛围,是形成和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必需,也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必要前提。3、要完善制度安排培育企业家精神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缺少好的制度,势必增加交易风险和成本,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得到保证,这就降低了企业家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这需要在社会建立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机制,法律制度的完善则是有效的途径。西方专利制度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4、建立竞争性的选拔机制目前的行政任免机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严重影响着优秀企业家的选拔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改革现行的任命制,通过合法程序,公开、公平招聘和聘任企业家是当务之急。通过企业家市场的建立,让企业家直接进入市场相互竞争,让企业家和企业在市场上双向选择,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性选拔机制。5、要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前面已经提到,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而且,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从国家来看,创新都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所以,不仅要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还要建立健全创新体系,以促进创新,这也正是我们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