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谋划和总体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对国家发展面临形势的一个重大判断。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表现为:站在了新的起点、明确了新的方向、呈现出新的气象。(一)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集中到一点,就是推动我国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1949年,我国80%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是20%和6%,高中入学率1.5%,高等教育入学率0.3%,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到2010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小学净入学率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整体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高校在学总规模3105万,是1949年的26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我们用6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用9年时间实现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走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5位左右,而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全球排名50-60位。第二,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同步发展。2010年,全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1300万,在校生3500万,分别占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教育从小到大,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2万所,在校生3393万人,占中小学生的6.9%,本专科生的21.4%。1978年至2009年,出国留学162万,来华留学生164万;还在近百个国家(地区)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所孔子课堂。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第三,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特别是近些年,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目前,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费。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去年,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总之,我国教育已经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60年前,我们是人口大国,这是历史事实;60年后,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这是全党全社会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对教育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们是教育大国,还不是教育强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不完全适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完全适应。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总结讲话。今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行第26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两会”,通过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也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安排。可以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由大到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方向。第一,深化了教育在科学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调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强国必先强教。二是突出了教育对人的发展意义,提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突出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提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体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反映了富民强国的思想。四是突出了教育的长远意义,提出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这体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科技、根本靠人才、基础是教育的思想。第二,明确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全党全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教育战线的指导思想;三是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教育领域,就是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第三,规划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要进入人才强国行列。与之相适应,这次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十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师资水平、教育设施、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央从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长远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要,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广泛、多样、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努力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就是要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数量在全世界占绝对优势的同时,使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结构也要居于世界较先进水平。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二是细化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三是具体指标,表述在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关于教育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两个专栏中。比如,到2020年,20—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9年的9.5年提高到11.2年,接近高中毕业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9年的12.4年提高到13.5年,接近大专毕业水平。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两个指标,一个为约束性指标,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5年达到93%(2010年为89.7%);一个为预测性指标,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87%(2010年为82.5%)。第四,确立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三)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几个月来,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发展举措陆续出台,贯彻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达到了新高度。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有28个省区市发布省级教育规划纲要。各省区市都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批新的政策举措,积极挖掘潜力,增加教育投入,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二,各部门各单位支持教育形成了新合力。国务院成立了20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国家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下发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已出台70多个文件,初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第三,教育系统推进改革发展出现了新局面。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了425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新局面。第四,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呈现出新氛围。相对来说,分歧少了、共识多了;争论少了、期待多了。社情民意正在向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概括起来,“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的基本教情;科学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今后10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全面安排,主要包括:总体任务和发展任务、改革任务、保障任务。(一)总体任务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任务,一共是“五句话”。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必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的20字根本要求,其内容是完全一致的,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由大到强”的路线图,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由大到强”的任务书。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育人为本。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第二个层面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今后我们怎么解决“大而不强”,实现“由大到强”,关键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第三个层面是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这是实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两大重要保证。(二)发展任务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5+1+2”的八项发展任务。“5”就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统称国民教育体系;再加上“1”,即继续教育,这6个方面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2”就是教育的两个薄弱环节,即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这一体系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突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