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拔罐疗法襄阳市中医医院概念适应症禁忌症评估内容拔罐法的运用操作流程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拔罐法,古称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或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而产生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循环加速,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起到“通经络、调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一、概念: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恢复机能的目的。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等废物的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通过反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粘连状态,防止肌肉萎缩。拔罐原理负压作用温热作用调节作用罐的种类1、传统罐具:牛角、竹罐、陶罐等2、新型罐具:玻璃罐、抽气罐、排气罐等竹罐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光而成。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摔碎。缺点:易燥裂而漏气。陶罐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厚实,大小不一。优点:吸附力大,易于高温消毒。缺点:质重易碎。玻璃罐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缺点:容易破碎。抽气罐由抽气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组成。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排气罐由挤压排气橡胶罐组成。优点:安全易学,不易破损,不会烫伤。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拔罐的作用1、祛风除湿、温经散寒2、活血化淤、消肿止痛3、疏经通络、扶正祛邪4、拔毒祛浊、培元固本二、拔罐的适应症1、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扩展到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三、拔罐的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及女性经期不宜拔罐;4、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5、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宜拔罐;6、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7、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此外恶性肿瘤患者、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肌肉瘦削,毛发较多处均不宜拔罐。四、评估内容:1、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合作程度、有无感觉迟钝/障碍;2、患者的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3、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及对此项操作的了解度;4、患者的二便情况,女性月经情况及妊娠情况等。选穴原则1、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不通则痛”,通过拔罐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远端拔罐:即在远端病痛处拔罐。通过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3、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大椎,曲池,外关等穴位有退热作用,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体位选择原则:1、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2、使患者舒适持久;3、方便术者操作;如:仰卧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侧、下肢前面的拔罐治疗。俯卧位: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侧卧位:适用于肩、胁肋、膝以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俯卧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后头、项、背等部位的拔罐疗治疗。五、拔罐法的运用1.留罐:将罐体拔住后保留一段时间后取罐。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留罐法是补法,主吸拔阴冷痼寒。2.闪罐:将火罐吸住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拔上取下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虚证及中风后遗症等,主祛风疏筋。3.走罐:在治疗部位和罐口边涂润滑油少许,将火罐吸住后,将罐体上下反复推移,使病人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为度。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背、大腿等部位。主宣卫驱邪,通经活血。4.药罐:常用于风湿、哮喘、感冒、溃疡、牛皮癣等。(1)煮药罐:将竹罐放在锅里加水煮沸,使用时用卵圆钳倒挟罐底,甩去罐内水,用湿毛巾迅扪罐口,乘热拔在施术部位。(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5.针罐: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①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②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6.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热病、痛证、瘀血证等病症。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急性病每日2~3次。(一)用物准备治疗盘:治疗卡、治疗碗(内盛纱布数块)、火罐、止血钳、打火机、95%酒精棉球、灭火瓶,弯盘。必要时备浴巾、屏风、润滑油。六、操作流程(二)操作步骤(以留罐为例)1)转抄治疗卡,两人核对医嘱无误,携治疗卡、PDA至病房,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询问病人姓名、核对床头卡及PDA扫描腕带),评估患者,评估环境(无易燃物品,温度适宜),酌情关闭门窗。2)快速手消消毒双手,准备用物,检查打火机,检查火罐质量,罐口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缝。3)洗手,戴口罩。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合适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5)快速手消消毒双手,再次核对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清洁局部皮肤。6)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在火罐中段快速绕1~2周后迅速取出,并立即将罐吸附在施术部位。7)检查罐体松紧度,注意保暖,适时留罐,记录时间(一般在腰背部等肌肉丰厚处可留罐10~15min;胸腹部及上肢等肌肉浅薄处可留罐5~10min;额、面等处可留罐3~5min)。8)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罐口吸附情况、皮肤情况等,如患者感觉过紧或疼痛,应及时起罐;有晕罐前兆症状时,应及时取罐,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9)取罐时一手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将罐取下。10)清洁皮肤,整理患者衣着、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11)询问患者反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12)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13)记录。(三)注意事项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免风寒侵袭,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者应待其休息、进食、酒醒后再行拔罐。2、拔罐时应采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罐具,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操作时避免烧灼罐口,酒精棉球干湿度适宜,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手法要轻缓,切勿强拉或旋动。4、嘱咐患者拔罐过程中不要随意变换体位,防止罐体脱落;如使用罐体较多时,罐体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体间相互挤压而致罐体脱落,或者罐体间相互牵拉皮肤而致疼痛。5、拔罐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有严重不适或感觉异常牵拉、疼痛等时应立即起罐,通知医生,配合处理。6、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7、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消除;如出现小水疱,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8、拔罐后勿马上洗澡,以防受风感冒。晕罐的处理:原因:精神紧张、体位不当、饥饿、拔罐吸力过大。表现:面色苍白、头晕、多汗心慌、恶心呕吐、四肢厥冷、脉沉细,甚则神志不清、唇甲青紫、呼吸困难、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处理:立即起罐,使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如针刺人中、合谷或采取急救措施等。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