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总体备课一、班级情况分析:六(1)、六(2)两个班各有学生34人、3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于磨合,两个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相处也越来越有默契。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不是主科,但由于没有学习压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六年级的好大一部分同学的家里都有了电脑,有了这个载体,学生查询起资料来就方便了。另外,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电脑房。因此,在这个学期,我会充分利用这两大优势,多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拓宽他们的视野。二、学期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2、充分尊重同学们的个性,使同学们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赏试和解决问题的对社会的责任感。3、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4、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5、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三、学期教学措施: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2、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比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3、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4、可适当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改变教学策略,时时以学生为主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觉得枯燥,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真正学有所成。第一单元:安全教育第一课课题:《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各部分内容简析本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是对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前面内容,认识到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危害影响,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监测和人类防御灾害所做的准备,这一节就是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做的问题,模拟实践非常重要。课本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从三个方面来讲授,灾前准备——防震准备(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准备是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物质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灾中应急——避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灾后救助——震后自救与互救(具体方法和实施非常重要)。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和思想、技能准备)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是本节的难点。第二部分内容同第一部分模式一样,是洪水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三部分为阅读部分,介绍了龙卷风、台风、滑坡泥石流等几种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二)课标要求1.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3.情感目标(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四)重点难点1.灾害前的准备工作和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工作2.震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和震后救助的具体方法3.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五)课时安排:2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灾害的理性认识已有一定程度,而感性认识还不足,这是一个困难;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上高等级地震多发,利用这一事实和学校近期刚举行的“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这一具体情况,克服学生感性认识不足这一困难。三.教学方法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充当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构筑知识探究课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学生自主学习——借用课本图文材料,分析、阅读归纳、生活经验总结、课题讨论研究。教师协助促进——提供最新资料,创设情境、思维牵引、方法指导、课堂调控、总结归纳。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材料分析、问题提出、探究教学、小组讨论、协作学习。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掌握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技能。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贯彻新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一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目的,同时解决学情问题,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问题教学型,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等方式分析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1.课前准备(1)在网络上搜集最新的地震灾害资料,创设好课堂情境。(2)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小组学习的实施。(3)教具:图片资料、学案。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7日5点15分(北京时间4月7日6点15分)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目前海啸预警已经发布。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度,东经97.1度。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46公里。印度尼西亚地震监测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强震发生后,当地又发生了5.1级和5.0级的余震。2010年以来,世界已有多次高等级地震发生,从海地地震到智利地震,再到墨西哥与美国边界处地震,再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地震,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自然灾害,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在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问题。[师]:看课本中“图3.16灾害来了怎么办?”(学生看图,交流)[师]:图中问号显示了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滑坡、海啸、地震、洪水和台风。就是说,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结合我们所处的区域,以及我们将来走上社会,走向不同的地区,可能会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怎么办?[师]:(讲解)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代社会尤为如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全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在突然发生的地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在地震中的[生]:灾前做好准备。1.灾前准备[师]:准备什么?灾前的准备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各小组学生讨论,在地震灾害前,准备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入小组讨论中。[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现在,咱们分组谈谈各组都准备了什么东西。学生分组回答,但是大多数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物品的准备,像食物、水、衣物等。(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会回答到思想准备、逃生线路研究等)[师]:刚才谈到,灾前准备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咱们一块来讨论并完成下项目内容地区单元方法内容和目的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内容地区地震危险区单元以家庭为单元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防震会内容和目的①制定防震避震对策;②树立防震意识;③清楚地震时逃生的途径;④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师]:阅读“家庭防震避震方案”(请每个小组的一位同学讲述其中的一两条内容)阅读材料介绍了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内容,看看是从哪些方面对防震避震作了布置?[生]: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内容包括:(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桌下、床下不放杂物;(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其中前3条,非常重要,是灾害发生时逃或者躲的前提。第4、5条,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物质准备了;第6条谈到技能要求,第7条谈到为自己得到及时医治提供条件;第8条其实就是为准备查缺补漏。同学们自己阅读“避难袋”,了解避难袋中的常备物品、重量、体积要求等。过渡:地震是最不可预知的一种自然灾害,似乎在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如果遇到了强烈的地震,我们应该如何躲避地震的危险呢?2.震中——避震[师]:地震发生时,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晃动并倒塌。人们从开始感觉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是最宝贵的自救机会。[生]:这么快呀。[师]:在这十几秒的时间内,你要完成很多事情,(1)瞬间抉择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到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到9秒。如果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我们就获得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我们必须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跑”还是“躲”。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避震方法思考并讨论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或在车上、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馆,你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各种场合下的避震方法并回答。)教师点拨:(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