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明文知识中考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说明文常见题型1、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顺序的判断3、说明文的结构4、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5、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6、综合素质考查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1)记叙(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4)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5)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前者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后者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1、概念: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什么是说明对象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三、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特点:科学、准确、严密、简明•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迄今……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试题讲析“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解题方法归纳1、表态:不能删(或不能换)。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四、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茧到成虫的过程”等)☆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逻辑顺序:原因→结果;结果→原因;概括→具体;主要→次要;整体→局部;现象→本质……★理清说明顺序举例分析: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时间顺序)(一般→个别)(主要—次要)(概括→具体)(空间顺序)(空间顺序)五、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六、说明方法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列数据:引用准确无误的数字,使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喻画图表:采用图表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摹状貌:对说明对象进行状貌摹(mó)写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列数字(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打比方:像、仿佛……★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说明方法的作用◆作比较:能够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某某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举例子:具体详细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某特征,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引资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引诗文)◆摹状貌:生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作诠释:让读者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或事实成因有全面准确的了解◆画图表:使说明对象一目了然实战演练: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作用分析: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作用分析: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5、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6、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作用分析: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揭示出统筹方法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7、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作用分析:这里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指出了激光的颜色特点,让读者对激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作诠释)8、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用分析:这里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石刻狮子的形貌。9、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食物的来源有两种,这样逐层说明,不仅符合科学原理,而且条理十分清晰。七.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1、中心句以首句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2、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3、要注意把握这、那、这些、那些的指代内容。一、课堂总结:学习了说明文七个方面的知识1、概念;2、分类;3、语言;4、顺序;5、结构;6、方法;7、关键句。二、课后作业:完成中考指南P10~P12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