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第四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前言•会计核算的范围有多大?•会计为谁核算?•会计核算的资金运动能否持续不断进行下去?•会计在什么时候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应该采用什么计量手段?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含义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分期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其核算范围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本人,也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假设好好经营不要倒闭!大家有钱赚经营无止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指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和遵循的有关要求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基础之上。(三)会计分期假设快点算账,我已经投资快一年啦!我今年赚了?这个月又亏了?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11121月月月月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要求。只有正确地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资料,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在我国,要求企业对所有经济业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若有两种以上货币计量,应确定记账本位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二、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也称有用性。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依据合法、对应关系清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四、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横向可比。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可比,就必须做到: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重视交易的实质,而不管其采用何种形式。五、实质重于形式六、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单独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财务报告中做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正确处理相关性与重要性原则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七、谨慎性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核算只有及时进行,才可以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正确处理及时性与可靠性原则八、及时性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1、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2、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重置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现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收益性支出是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本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资本性支出是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应当作为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二)收入与费用配比收入与费用配比包括两方面的配比问题:一是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发生了一定的支出,而发生这些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三)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又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第四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一、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的费用的标准。(实际款项的收付)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基础,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本期付出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但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用期间1企业于7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7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本年7月2企业于7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8月1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本年8月3企业于7月10日收到某购货单位一笔货款,存入银行,但按合同规定于9月份交付商品。本年7月本年7月4企业于12月30日以银行存款预付来年全年的保险费。本年12月本年12月5企业于12月30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但款项在来年的3月份支付。次年3月次年3月6企业于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本年12月本年12月本年7月本年8月二、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实际发生的收支)内容: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用期间1企业于7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7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本年7月本年7月2企业于7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8月1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本年8月3企业于7月10日收到某购货单位一笔货款,存入银行,但按合同规定于9月份交付商品。本年7月4企业于12月30日以银行存款预付来年全年的保险费。本年12月5企业于12月30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但款项在来年的3月份支付。次年3月6企业于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本年12月本年12月本年7月本年9月次年12个月费用本年12月费用三、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的比较权责发生制收入500费用200收益300权责发生制收入500费用200收益3001.销售产品500元,货款尚未收到。2.发生短期借款利息200元。收付实现制收入0费用0收益01.销售产品500元,货款尚未收到。2.发生短期借款利息200元。收付实现制收入0费用0收益0权责发生制收入500费用200收益3001.销售产品500元,货款尚未收到。2.发生短期借款利息200元。3.收到货款1500元。4.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600元。5.支付下季度报刊费300元。收付实现制收入1500费用600300收益6001月1月2月2月3月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