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学习目标1.把握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词虚实相交从不同角度描写的方法。3.领悟本词中行人思乡思人的真挚的情感以及婉约真切的风格。作者介绍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有《欧阳文忠公集》。何为“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名家评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卷四与元献(晏殊)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冯煦《嵩庵论词》天下翕然而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序》踏莎行欧阳修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初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与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写柳,又易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柳也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有关“柳”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草熏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芳草便牵动着离愁别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是一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渐远渐无穷”这七字,构思巧妙,着意在“远”与“无穷”的关系上。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里却说它无穷,而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着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春水喻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重,舟不可载)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春草喻之)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将愁绪化为杯中之酒)以乐景写哀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之美,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震慑读者的心,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羌斋诗话》)。正是这个道理。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下片这两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思妇登高远眺,而这两句正好照应出了她远眺时的状态和脸上的表情,泪眼迷茫,哀怨满怀。对偶工整,恰当的使用了叠词,使闺中思妇的形象栩栩如生。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为什么会说出“楼高莫近危阑倚”这句话呢?思妇登高远眺,希望借高度之势能望见远处的心上人。“楼高”以下三句,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居者心中的话。她说,别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了吧!可是人已经走得太远了,望不着了。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又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人有还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产生了张先词中所写的那种“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的伤感。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本篇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经是居者视力所能达到的极致,而行人却更在春山之外,这又形成更进一层的写法。心中希望达到某种境界,笔下又极尽可能地夸大客观情况的非人力所及,使人更加深切地感到希望破灭的愁苦。同时,居者的失望,又从另一个侧面更进一步表现了行人离愁的无穷无尽。楼————————————平芜春山——行人小结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比较阅读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有一首诗和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这首词学到的知识,课后对杜甫的《月夜》进行赏析并写下来,不少于250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