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编“好了歌”唱响大发展—固始县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项目建设纪实在固始县广大农村流传着题为《农村巨变》的新编“好了歌”:“中央对俺农民好,皇粮国税免除了;外出打工门路好,农民腰包鼓起了;小楼一家比一家好,茅草房子不见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吃饭换成小碗了;有线电视真正好,杀黑不用睡觉了;千好万好政策好,党的恩情忘不了!”。在二00七年三月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参加河南代表团的讨论,固始人大代表竹学军畅谈了固始农村巨变,并向总理汇报了固始新编“好了歌”,引起了总理的极大关注,并详细询问了固始新农村建设情况。继而,固始新编“好了歌”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并相互转抄,成为会议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编“好了歌”是对固始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用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党的农村政策给固始农村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信阳撤地建市10年来,固始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尤其是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巨变让家乡的固始人不敢相信,让在外的固始人不敢相认,既让我们自己人感到自豪与骄傲,更让“局外人”感到惊叹与震撼!短短30年间,固始由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贫困县转变为豫南经济强县。现在这里不仅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和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2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柳编之乡。我县油料、粮食、肉类生产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分列全国第4位、32位、42位。连续四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省级以上认证和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及产地21个,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10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的排名由2000年的491位上升到2006年的324位,六年时间前进了167位,是河南省加快发展的六个扩权县之一。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固始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国家的大投入,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奋斗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自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向固始投入各类项目资金近60亿元,其中信阳撤地建市10年间的项目资金占60%以上,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交通、医院、学校、文化事业、能源、饮水安全、、水利设施、基层政权等方面的建设。资料显示,用于农村道路项目建设资金15亿元,修建农村道路1700公里,实现了村村(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用于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12亿元,修建学校481所,医院38个,敬老院39个;用于农村水利建设资金8亿元,修建标准化渠道2000多公里,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连续16年夺得“红旗渠精神杯”的荣誉;用于农业、畜牧和渔业产业项目建设资金6亿元,旱涝保收田和标准粮田面积逐渐扩大,生猪规模化养殖逐年增多,推动了农业和畜牧、渔业的大发展;用于林业项目建设资金3亿元,退耕还林取得突破性成就,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以工代赈项目惠及千家万户,自1982年以来,建设项目450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把固始作为他的工作联系3点,先后5次到固始调研指导工作,他说:“固始之于河南,一如河南之于中国,固始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河南的希望所在”。农村交通四通八达三十年前,固始的交通状况用“闭塞”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过份,全县除一条黑色路面(312国道)外,其余全部是砂石路和土路,且通路里程少,标准低,抗灾和通行能力差,全县30个乡镇有半数以上晴通雨阻,大部分行政村不通公路,车辆更是少得可怜。农村交通的滞后,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群众的出行、贸易和脱贫致富的步伐。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把农村道路建设列为固始发展的重中之重,确立了“政治动员、行政干预、经济补偿、各方支援”的工作方针和项目拉动、借力发展的战略。随着一个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立项、上报,一批批资金下达固始。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共申报交通项目达600余个。在一次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省发改委分管交通项目的领导说:“在全省108个县中,我看的最多的是固始上报的项目,得到的批复也最多。”30年来,固始县境内公路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其中上级投资15亿元,创造工程投资新记录,全县道路网络结构得到优化。1991年沙(河)泉(河)油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固始县地方公路无油路的历史,1996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1991年城关北环10公里水泥路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县境内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先河。随着大山深处的黄岭村的通车,固始于2006年成为全省首批实现“村村通”的县市之一。截止2007年,全县等级以上公路里程28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公里,国道71公里,省道140公里,县道330公里,乡道810公里,4村道1500公里,形成了“四横四纵,网络密布,城乡通衢”的大交通格局,为固始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阳撤地建市的10年间,固始电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共投入电网改造资金2.22亿元,城乡用电户由30年前5万户增加到40万户,年供电量由2000万度增至2007年的4亿度,增长了20倍。全县601个村全部完成了电网改造任务,固始县电网供电状况的焕然一新,为固始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水利设施日臻完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固始一直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建国59年来,仅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达到12次,平均5年一遇。长期以来,固始把治水看成富民强县、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共申请上级建设项目90余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多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亿元,累计投入1.5亿个工日,完成土石方1.6亿立方米,相继完成了一大批如陈族湾港口治理、临淮岗淹没区治理等国家级水利建设项目,以及梅山灌区技术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县办水利项目,整治河道堤防760处,共计611公里,修建标准化渠道88条,共计679公里,疏浚内河15条,共计230公里,改造机电排灌站45处,开挖改造沟塘2.5万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年新增节水能力34万立方米。全县拥有无污染水面24万亩,在全县170亩耕地中,依靠梅山、鲇鱼山两大灌区引水灌溉面积达到118万亩,防洪除涝面积53万亩,形成了“外洪能挡,山洪能防,内涝能排,遇旱能灌”的水利工程体系,固始县5水利建设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连续16年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荣誉。水利设施的日臻完善,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给水产养殖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近几年,我县争取水产投资项目6个,争取中央投资1000多万元,青虾、甲鱼、黄鳝养殖形成规模,水产品疾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水产品产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获得“全省水产品十强县”荣誉称号。农牧业生产再创新高固始是农业大县,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重点。改革开放30年,固始县农业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景象,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农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07年的37.1亿元,增长28.5倍;粮食总产由3.15亿公斤,增长至11.5亿公斤,增长3.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7元增长至3852元,增长30.3倍,农牧业生产再创新高。信阳撤地建市10年间,固始县共争取农牧业项目100多个,争取国家投资6亿元。土地整理、标准粮田、良种繁育、农村沼气、生猪规模化养殖场项目相继实施和各种补贴的兑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的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势强劲,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农业总产值由26.4亿元增长至75.9亿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18元增长至3852元,增长138%。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由1997年的71.9万吨增长至2007年的115万吨,增长59.9%,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百强县第32位;油料总产由2.27万吨增长至15.74万吨,增长6593.4%,油料总产位于全国百强县第四位,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入户油菜示范县。农产品质量迅速提升,全县注册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达16个,较1997年增加了13个,范围覆盖了固始近90%的农产品;全县拥有“三品”认证的优质农产品24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实施优质农产品开发,固始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柳编、紫云英等成为我县主要的创汇产品,“嫩头青”萝卜、九华山毛尖、仰天雪绿茶以及双低优质油菜、固始鸡、固始笨蛋等蜚声全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劳动力近50万人,较1997年增加3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0%。小城镇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007年底,县城区人口达34万人,小集镇常住人口达29.8万人,均较1997年增加一倍以上。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由1997年的2.23亩提高到4.94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2007年,全县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120.22万头、3.99万头、86.57万只和3244.56万只,分别比1997年增长231.5%、23.5%、260%、432.6%,年均增幅分别为8.76%、2.13%、10.03%、15.77%;肉、蛋总产量分别为15.6万吨、9.5万吨,分别比1997年增长27.66%、78.5%,年均增幅分别为5.53%、15.71%;畜牧业产值26.93亿元,比1997年增加941.6%,年均增幅25.14%。截至2007年底,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9621户,规模饲养量达3020.81万只(头),规模化比重达56%。综合指标稳居全省前四位,畜牧业进入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型的快速发展期。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7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信阳撤地建市10年来,是固始林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10年间申请林业建设项目6个,争取国家投资1.15亿元,相继实施了淮防林、第三期世行货款造林、通道绿化、退耕还林等一批国家和省林业重点项目工程,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固始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特色和优势日益突出,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以有机茶园和高产柳条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后续产业发展迅速,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林业生产的管护体系基本建立,林业生产的总体功能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初步得到解决。改革开放30年来,固始林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78—1988年,改革开放头十年为恢复发展期,1978年,我县森林面积仅有35万亩,森林覆盖率8%左右,十年间,我县林业在恢复中发展,平均年新增森林面积2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44%;1988年至2000年为稳步发展期,全县森林面积每年增加3.3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0.73%;2000年以来,林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一大批林业发展项目资金注入固始,形成了固始林业快速发展期,全县造林绿化步伐快速推进,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8年间全县累计造林40.3万亩,年平均增加5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1%,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到93.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26%,比1978年增长13.26个百分点。2003年,固始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06年顺利通过省级平原绿化达标。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信阳撤地建市10年来,固始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实现了由人口大县向教育大县、教育强县的跨越;建立健8全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和县乡村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30%以上,县、乡、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