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陵街道发展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安镇文明新风典型集体事迹材料新陵街道是海安镇九大街道之一,辖区东至老204国道以东与城东镇交界、西至焦港河(变压器厂西侧)与镇南街道接壤、南沿江海路——长江路与中心街道接壤、北至通扬河与永安街道、宁海街道隔河相望,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是城区街道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街道。近年来,我们新陵街道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始终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领,以率先发展为第一姿态,以和谐发展为第一境界,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顺势而为,各项事业始终走在全县街道方阵的前列。近年来,街道(社区)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民主法制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先进单位,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科普先进集体、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南通市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经济、党建、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连年获得县、镇表彰。新陵街道“抓机遇促发展、抓富民促和谐”的几点做法:一、抓住“三大机遇”,打造经济实力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级资产不足200万元,目前新陵街道总资产达2亿元,这是我们多年来“滚雪球式发展”的结果,更是我们近年来抢抓三大机遇,推进“膨胀式发展”的结果。一是抓住“村居合一”的机遇,整合有效资源。2002年,镇党委、政府将原曙光村、原海光村与新陵街道合并,形成社区管理体制。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搭建班子。以街道为主干,形成“四部六居”建制框架,即街道成立党总支、办事处,设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部、农村工作部、经济发展部等4个工作部;街道下设6个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包括曙光、黎明、新宁、海光、洋港、海陵等6个社区。目前,已完成“两委会”换届选举,并着手建立新陵街道党委。第二件事是优化阵地。村居合并之处,许多社区处于“四无”状态,即居委会自身没钱、社区无办公地点、党员活动无场所、发展经济无载体。为此,我们整合资源,先后共组织资金150多万元,大力强化阵地建设。目前,街道有了自己的办公大楼,各社区都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都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社区都有了“道口经济”优势。第三件事是规范合同。为规范门面租赁管理,从2002年起,我们着手组建了农工商联合公司,出台制度,阳光操作,对街道房产租赁实行统一登记注册,扎口管理。并且明确规定,辖区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享有门面房的优先租赁权,目前,已有230多人通过承租店面,搞三产经营。同时,硬性要求街道、社区的所有集体店面房“只租不售”。二是抓住“旧城改造”的机遇,扩张第三产业。2002年村居合并后,针对“村民无土地,要吃饭”的问题,我们抢抓“旧城改造”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2003年投资400多万元在204国道边兴建东宁建材大厦;2004年投资600多万元,在新汽车站西侧围绕海光商贸街兴建三幢综合楼,其中公开拍卖一栋,收入980万元,另外两栋出租实现年租金收入50多万元;2005年以来,在江海东路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兴建的街道综合楼,目前已竣工2.5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达100多万元。2006年,街道实现三产增加值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实现市场成交额2.6亿元。三是抓住“园区建设”的机遇,发展“飞地工业”。县委、县政府要求城区企业“退城进郊”,我们原有的曙光、海光工业小区的发展空间受到束缚。城区土地没了,如何发展工业?2004年,我们积极利用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主动融入全民创业的大潮,到海安工业园区找空间,打造“飞地工业”,开发新陵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目前,我们新陵街道工业板块已孵化了32家企业,直接吸聚1000多名居民转移就业。2006年完成工业产值12.5亿元,利税86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我们与隆政街道对接,计划用地1000亩,开发工业小区。二、抓住“两个转变”,打造第一速度“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说是“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中,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我们街道是政府派出机构,是“二级政府”,完全可以依靠政府财政维持基本运转,维护一方平安。但我们不这么想,政府微薄的财政拨款,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我要发展”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主旋律,我们抱着“只要给政策,我们就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村级经济。醒得早,就能快人一步。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率先兴办村级工业小区,村级经济走出“泥潭经济”模式,开始向工业化转变;2002年,“村居合一”后,我们整合集体资源,通过盘活、盘强资产,搞“租赁经济”,不断积累资本;2003年,顺应城市建设潮流,我们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搞了一点“炒地皮”,开发房产,从而大力发展“道口经济”,第三产业异常火爆起来。第二个转变是——从“农村工作”向“社区工作”转变。多年来,我们在发展中悟出一个体会,那就是:用抓农村的手段来发展农村,其结果仍然是农村;用抓城市的手段来发展农村,其结果就是一个新农村。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敏锐地看到“村”最终将被“社区”代替,因此,我们认为“被动”不如“主动”,从90年代初开始在全镇率先实施递进式土地流转,成为全镇目前唯一的“无田街道”。转得快,就能高人一筹。拆迁是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在要不要拆迁的问题上搞争论,而是明确提出“要主动拆迁”。可以说,“拆出的是财路,集聚的是财富”。2003年以来,我们共拆迁近200户,腾出用地近100亩,资产增加近1亿元,年收入增加200多万元。2008年,我们将实施油漆市场地段拆迁,预计拆迁60多户居民,拆迁单位8个,腾出用地80亩。三、抓住“一个根本”,打造和谐社区80年代后期,我们就开始思考“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在确保集体资金管得住、用得好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群众利益。因此,“有业、有居、有保”成为我们发展经济、惠及村民的最早定位。经济建设搞好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社会事业也就有了良好的支撑,许多过去想办却没法办的事也好办多了,农民也就从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如今,水、电全部免费安装到户,水泥路铺到家家门前,有线电视、垃圾清运等费用,以及合作医疗中的个人承担部分都是由集体“买单”。另外,每人每年还可领到20张澡券,农家子女考取大学的,每人还会获得现金奖励;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的农民,每月均可领到集体发放的150-400元养老金。当然,随着资金积累指数的不断提高,村民的养老金发放比例还会不断增加。总之,我们建立“无失业、无失居、无失保”的“三无”社区,就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通过“小家”的小康建设来保证“大家”的稳定和谐。发展无止境,街道认为,只要善于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善于创造优势、放大优势,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发展途径。当前,新陵街道正在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突出“和谐街道、和谐社区”的主题,抓住“村民股民化”和“资本运作”这两大重点,来发展街道经济,造福社区居民,力争到2010年,街道实现资产总值3亿元,纯收入1000万元。策应县委2008年“总体达小康”的战略部署,新陵街道将从三个方面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是发展三产筑和谐。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盘活资源,开发了一批社区综合服务楼,形成“道口经济”优势。2008年我们将继续放大三产经济优势,在江海东路兴建1.5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和安置房,发展“租赁经济”。力争2008年实现三产增加值4亿元,预计街道总资产达2.5亿元,净收入达1000万元。二是打造环境促和谐。今年县委章书记在我们新陵街道调研时,明确要求新陵街道在城中村改造中要先行一步、做出样子。遵照章书记的指示精神,2008年我们将积极配合城市建设,实施曙光西路万力集团区域、原汽车站区域、油漆市场区域、镇敬老院区域等5处旧城改造拆迁,预计全年拆迁总户数800户,拆迁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同时,实施城中村改造,新建1.5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房,届时我们新陵街道的人居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让更多的居民住上新房,让更多的农民住上楼房。三是改善民生保和谐。2008年我们将从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更多的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温暖。重点实施“三有”工程,着力构建“人人有工作,人人有住房,人人有保险”的和谐社区,使我们新陵街道成为全县社区方阵的小康示范区、和谐样板区。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