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分布;第3章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第4章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议与对策。(工具—修订—最终状态)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人才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已经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1],关于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科技、经济及军事强国,与它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人才资源是密不可分。目前,美国有72.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平均10000名就业者中就有66名科学家和工程师[2]。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这一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组织的第一资源,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一个企业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更在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江泽民同志依据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趋势,科学地提出“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自身能力不断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力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支撑”的新见解[3],为新世纪人类的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当今各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著名论断[4]。他首次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迫切”的理论观点[5]。他强调指出:“人力资源并不是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就能自动生成的,而是需要去开发和建设。”国家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6]。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顾名思义,就是要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将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二是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让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7]。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确立“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的基础地位上升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而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和途径[8],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找到了好的形式和途径。十七大报告中还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现实、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所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寓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及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9]。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目前我国各种性质类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人力资源与企业一定的物力、财力等资源结合,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间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才能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之所以会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原因在于如今每一个组织都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使得组织及其成员面临着多种挑战。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专家指出关键是提高员工的可雇佣性,即员工要具有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知识和能力。对企业组织而言,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从机制和途径上有很大差距[10]。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愈来愈来成为开辟未来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首要因素。因此,做好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对杨凌的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何使得杨凌在经济大浪潮中继续彰显农业高新技术优势,提高该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该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情况势在必行。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1.2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11]。杨凌示范区是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入区企业迅速发展。例如,1997年入区企业17家,建设6年来,到2003年底全区GDP从1997年的3.09亿元增加到的9.4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财政收入从1369万元增加到1.13亿元,增长了7倍多;外贸出口从零起步增长到4365万美元;技工贸收入2003年达到28亿元,以每年40%-60%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入区企业达1200余家,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累计达到84亿元左右。截止2008年底实现生产总值32.13亿元,增长15.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增长33.9%;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09亿元和6798万元,增长20%和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万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增长18.6%。在此,作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主体,杨凌入区农业企业承担着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进一步加大杨凌入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该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找到对策,从而为杨凌示范区发展和整个生态建设提供智力保证。1.2.1研究意义杨凌示范区的成立,主要是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其地区优势,科教优势,成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农业科技信息集散、名优新特农产品销售和出口的基地。今天国务院有对进一步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了重要批复,为杨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与其它高新区相比,杨凌示范区当前经济相对落后。杨凌示范区成立之前,基本现状如下:(1)行政隶属关系变化频繁,政治、经济基础薄弱。1.2.1.2杨凌曾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发达地区之一,但建国后行政隶属关系变化频繁,政治、经济发展缓慢。先设为杨陵镇,后改为杨陵公社、杨陵特区、杨陵区。先后隶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宝鸡市、以轻纺业为主的咸阳市。在政治经济上缺乏应有连贯性、一致性。1.2.1.3区内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化程度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1.2.1.4观念滞后,各自为政,缺乏合力。经过十二、三年的建设,自示范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亿元;科研教学方面经批准成立了“植物化学工程中心、水土保持工程中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等四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定了科教体制改革框架;利用地区和政策优势,招商引资,从1997年到2009年的入区企业达1200余家,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累计达到84亿元左右。例如,2010年2月底,杨凌招商引资工作传出喜讯:世界500强之一、全球最大的农业企业、美国嘉吉集团投资1500万美元在杨凌饲料产业园内建设年产15万吨饲料项目,已在杨凌正式签约;陕西金荞实业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年加工3万吨荞麦系列产品、杨凌麦力琪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谷物营养粉加工项目已正式入园;目前已成功引进台湾美庭、海纳粮油等3家台资企业入驻;汇源集团增资3亿再投杨凌。截止到2010年3月底杨凌2010年招商引资额已达18亿元以上。在良好招商引资的势头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该区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建设作为实施杨凌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确立了杨凌示范区是全国57家国家级高新区唯一的农业高新区地位。《批复》的下发又为杨凌示范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但是我们意识到,农业高新区的开发,人才仍然是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根本的开发观,即农业示范建设与地区经济建设并重,开发人力资源才是实现自立发展、自主创新的关键。因此,开展该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对于推动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建设,改善地区经济,实现杨凌示范区成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农业科技信息集散、名优新特农产品销售和出口的基地,加速西部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国内外研究动态1.3.1国外研究动态(1)国外早期人力资源思想国外早期人力资源思想的产生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里克霞》及阿奎那的重商主义的人力资源思想。尽管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思想很不具体,也很不系统,但却标志人力资源思想产生的萌芽。随后17世纪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如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和西斯蒙第等人的人力资源思想,与此前的人力资源思想比较,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思想在认识深度、认识范围上均有了较大进步,在这一时期,劳动价值论及人力资本是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等思想己得到比较深刻的阐述,而且,配第和斯密等人也认识到,教育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劳动者创造才能的增强,应该向有技能者支付较多的报酬,以补偿他在技能提高时支付的费用,这实际上也是现代人力资本论者的观点。(2)国外近代人力资源思想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尽管不承认人力资本,但他却认为劳动有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分,工人的技能、管理者的才智、知识进步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工业效率,使同样数量和同样强度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德国政治经济学家李斯特最早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标志着人们对资本概念认识的进步。从流于后世的经济著作来看,莱昂·瓦尔拉斯是首次使用“人力资本”这一术语的经济学家。在其著作《纯粹经济学要义》中,瓦尔拉斯把资本分成土地资本。人力资本和狭义资本(即资本品),不过,他所说的人力资本是指游民、仆人、公务员、从事农工商的男女职工和自由职业者,这与现代人力资本论者的看法显然大相径庭。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资本大部分是由知识和组织构成的,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动力,人类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一样,是重要的生产手段。尽管他不赞成将人作为资本看待,但却认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屠能一改过去人们认为不能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的传统看法,指出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不仅不会贬低人格,而且有时还是十分有利的。在《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欧文·费雪比较明确而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资本的完善概念,为后人的研究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做出了基础性贡献。马克思的人力资源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它是活劳动的物化;第二,人是推动生产力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