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法国风行一时的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潮,主要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三大领域。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列维-斯特劳斯一、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索绪尔俄国形式主义(略)普洛普(一)索绪尔与现代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教程》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作了革命性改造。将人类的语言活动分成两大类:语言和言语。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能指语言[所指语言{言语索绪尔关于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整个语言系统而不是个别语言的主张;关于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具有任意性和差异性的符号系统而不与外界事物对应的思想;对语言学研究中共时性的强调。(二)俄国形式主义(略)(三)普洛普与《民间故事形态学》“童话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普洛普普洛普从100个童话中提取了31种功能作为童话故事的基本形态,分别用希腊字母和英文字母表示。这31种功能可以记录和分析所有俄罗斯童话故事的结构。在每个童话中,功能的数目可或多或少,但一般不超过31种,并且功能出现的秩序也不会改变。例如:βγδABC↑IK↓(注,童话《狼和小羊》的排列式)普洛普采用的分析故事构成单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对其他叙事文的结构分析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他将故事中出现的动作简化为一种符号的顺列组合,超出表层的经验描述。这种对故事情节的抽象研究为后来的叙事结构分析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一)摒弃主体,标举关系(二)形式就是价值(三)无信息的规则(一)摒弃主体,标举关系索绪尔的棋盘理论。结构主义注重非个人的系统,它认为整个世界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结构整体,人的作用、人的价值是在关系系统中确立的。(二)形式就是价值巴尔特说:“叙述的形式,新生的结构主义将其作为自己的首要课题之一”。将叙事文中的叙述方式和原称为作品内容的情节、人物、环境均视为叙事文形式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可以作分割的、非连续性的分析。(三)无信息的规则“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信息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规则来看了。”—热奈特倡导共时研究崇尚分类法三、结构主义叙事学叙事结构,探讨故事的构成要素和构成形态,以列维-施特劳斯、格雷马斯、托多洛夫等为代表;叙述方式,研究叙述活动,说明表现方式的规律,以巴尔特、热奈特为代表。(一)叙事结构1、托多洛夫的《〈十日谈〉语法》托多洛夫给自己规定的首要任务是“设计一台描写机器”,以辨认各种故事并记录其结构。词类命题序列故事X犯法了——Y要惩罚X——X力图逃脱惩罚——Y也犯法了(Y相信X没有犯法)——Y没有惩罚X单个故事最终都来自“叙事语法”2、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研究神话具有“二重性”,表面看起来神话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各种神话却存在大致相似的结构。确定表面无秩序的神话的内在秩序成为神话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普洛普不同的是,列维-斯特劳斯并不满足于寻找神话的横向组合链,而是力图分析隐蔽在神话内部的纵向聚合的逻辑结构。参见《结构人类学》分析神话的基本步骤:①抽离出神话的基本成分——神话素;②按照二元对立的方式排列出神话素的组合方式;③显示神话的深层结构。神话结构是由相应并互相对立的神话素构成。所有的神话都存在二元对立关系,无论神话怎样衍变、发展,这种内在结构保持不变。换句话说,神话是处于二元对立之中并在无数变体里重复的概念系统。3、格雷马斯的符号学方阵和行动元符号方阵A与B对立,-A与-B对立,A与-B对立,-A与B对立,再加上-A对A的否定,-B对B的否定,共构成六组二元对立关系。符号方阵所形成的“阐述场景”具有强大的构成力,据此可生成诸如生与死、衰与荣、分离与结合、独立与统一、斗争与调和等基本动作,单独的故事表层结构就是从这种模式结构中派生出来并发挥作用。“行动元”模式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帮助者/敌对者“行动元模式与任何结构模式一样,其价值不在于它规定的标准形式(六个行动元的母式),而在于它适应有规则的变化(缺乏、混同、倍增、替换),从而使人可望产生一个叙事作品行动元的类型学。”——巴尔特叙事结构分析属于宏观的类型研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具象走向抽象,二是显示出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这是文学研究科学化的初步尝试。(二)叙述方式研究1、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又名辞格Ⅲ)。时序(Order)时限(Duration)频率(Frequency)语式(Mood)语态(Voice)时序(Order)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排列的事件顺序之间的关系。闪回闪前交错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想起那久远的一天下午,他父亲带他去见识了冰块。——《百年孤独》(久远的一天下午)过去←———————将来↗/多年之后⊙现在时限(Duration)研究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与叙述长度的关系,也就是叙述节奏的问题。包括五种叙述运动,图示如下:概述扩述省略——————等述—————静述频率(Frequency)研究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叙述次数的关系,即叙事作品中的重复关系。多次叙述发生一次的事件《罗生门》《祝福》多次叙述发生多次的事件叙述一次发生一次的事件叙述一次发生多次的事件语式(Mood)和语态(Voice)的提出对观察点的质疑,认为观察者与叙述者是有区别的,前者研究谁看的问题,后者研究谁说的问题。对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划分叙述者的方式提出挑战,认为“与任何陈述中的陈述主体一样,叙述者在叙述中只能以‘第一人称’存在。”视角即语式(Mood)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叙述者即语态(Vioce)叙述者即文本中的“陈述行为主体”,“声音或讲话者”。它与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说话的人写作的人存在的人叙述者暗含作者真实作者叙述者与所叙述对象:异叙述者、同叙述者叙述层次:外叙述者、内叙述者叙述行为:自然而然的叙述者、“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客观的叙述者干预的叙述者2、叙事话语研究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指不加提示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其语法特征是去掉引导词和引号,以第一人称讲述。叙述特征为抹去叙述者声音,由人物自身说话,在时间、位置、语气、意识等方面均与人物一致。聪明的小伙子,这就是我,勃勃雄心和文学趣味……嘿,我得写完《回顾》……娘的,我喜欢读书,我会开活字铸造机,还会排版,要是有人让我干的话。每星期十五块钱……太便宜了,再加十块。--多斯·帕索斯《北纬42度》自由间接引语是一种以第三人称从人物的视角叙述人物的语言、感受、思想的话语模式。它呈现的是客观叙述的形式,表现为叙述者的描述,但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是人物的声音、动作和心境。她走进一个只有热情、销魂、酩酊的神奇世界,周围是一望无涯的碧空,感情的极峰在心头明光闪闪,而日常生活只在遥远、低洼、阴暗的山隙出现。……可是现在,她胜利了,久经压制的感情,一涌而出,欢跃沸腾。她领略到了爱情,不后悔,不担忧,不心乱。四、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巴尔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1966)《S/Z》(1970)据说某些佛教徒凭着苦修,终于能在一粒蚕豆里见出一个国家。这正是早期的作品分析家想做的事:在单一的作品里……见出全世界的作品来。他们认为,我们应该从每个故事里抽出它的模型,然后从这些模型中得出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为了验证起见,我们再把这个结构应用于任何故事:这真是个令人殚精竭虑的任务……而且最终会叫人生厌,因为作品会因此显不出任何差别。巴尔特《S/Z》(一)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内在矛盾模式化共时性无可逃遁的意义模式化批评家们所孜孜以求的是许多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说的是同一内容,这一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肌质和含蓄的韵致也会在这种外科医生式的解剖中丧失殆尽。共时性对叙述方式的刻意变化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过程。在批评实践中共时研究也被消解,因为批评过程本身是历时的,批评家的创造性阅读将构成对规则的修改,进而也构成对批评的非历史性的消解。二元对立与意识形态因素最能代表结构主义批评的二元对立这一代数式一旦注入对立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的因素。结构主义的阵地《泰凯尔》杂志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左派杂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批评流派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意识形态。(二)结构主义批评的贡献1、对科学性的崇尚以叙事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所标举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精神,给长期受着人本主义思潮熏陶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清风。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革新与长期强调叙事文的社会历史因素不同,叙事学把叙事文的形式因素上升到本体的位置,叙事形式和叙事结构成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演绎法的提出,这是文学研究方法上的革命,与搜寻和归纳的方式不同,旨在研究叙事文存在的一套套模式,表现出对叙事文普遍规律执著追求的宏观意识。3、叙事学的概念系列视角、声音、叙述者、受述者、叙事时间等参考文献1、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2、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3、胡亚敏著:《叙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2004年。10、M.D-维林吉诺娃著:《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胡亚敏、张方译,尹慧珉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