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点1:物质的分类知识点: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物质分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3.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2-(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练习:题组一概念的判断与理解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2012·山东理综,7B)(2)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2012·山东理综,8A)(3)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2012·山东理综,8C)(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2012·山东理综,7D)(5)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7)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2013·四川理综,2C)(8)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9)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10)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2SO2答案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3-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答案C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C2H4O2、C3H6O2除可代表羧酸外,还可代表酯类。4.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YZA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复合材料B纯碱碱化合物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来源:Z,xx,k.Com]答案C解析A项,SiO2不是复合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项,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都是放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属于吸热反应。5.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4-方法技巧点拨:(1)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2)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这样会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考点二判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1.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认识(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九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来源:Zxxk.Com]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九化①熔化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5-②汽化③液化④酸化⑤升华④风化⑤碳化⑥钝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卤化⑪硝化⑫酯化⑬裂化⑭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题组练习题组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1.(2012·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的馏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2.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3.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A.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B.氢氧燃料电池中电极上的反应-6-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氮气与氢气在铁触媒作用下化合答案A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答案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5.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答案B解析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方法技巧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题组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6.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2013·福建理综,6A)(2)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2013·广东理综,11B)(3)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2013·广东理综,11D)7.(2013·江苏,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答案A-7-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错误。8.(2013·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来源:学科网ZXXK]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答案A解析A项,SO2对人体有害,属有毒物质,错误;B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正确;C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235U与238U的相互转化C.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答案D方法技巧点拨:识记物质的特殊性质,把握其反应原理,是做对此类题目的关键。如:HClO、Na2O2、SO2、活性炭、ClO2漂白或消毒原理的异同,钝化的原理及用途,玻璃仪器的成分及用途,煤的气化、液化原理及用途等,都需要强化记忆。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知识点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的物理性质:a.丁达尔效应;b.电泳现象;c.介稳性;d.布朗运动;e.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8-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Fe(OH)3胶体。题组练习题组一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