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学》课程讲义-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茶文学》课程讲义一、先秦汉魏六朝茶文学先秦两汉六朝茶诗1.《诗经》:茶诗的滥觞◆《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西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官学,分别亡于三国魏时、西晋和南朝宋时。《毛诗》属“古文时”,东汉时立于官学,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诗经》中的诗本是可配乐演唱的乐歌,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也叫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多为采风所得,少数是贵族作品,160篇;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飨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宋时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关于茶诗起源的争议◆《诗经》中出现“荼”字的诗歌共七首,其中“荼”字的解释大体可为三种:(1)指茅、芦之类的白花,或田间杂草。《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注音、解释),有女如荼。”《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周颂·良耜》“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2)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义。《大雅·桑柔》“民之贪乱,宁为荼毒。”(3)可做野菜解说,也可用“荼”自加以说明。《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2.魏晋时期的涉茶诗左思《娇女诗》张载《登成都白菟楼》孙楚《歌》(《出歌》)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驰骛翔园林,菓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荼菽剧。吹嘘对鼎铄。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2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茶学文献价值:关于茶饮的普及范围:一般官宦之家;关于茶器:鼎、铄;◆文学价值:体现出慈父之爱;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的《北征》中关于女儿的吟咏、李商隐《骄儿诗》。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节选)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累栋出云表。峣檗临太虚。高轩启朱扉。回望畅八隅。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蹲鸱蔽地生。原隰殖嘉蔬。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郁郁小城中。岌岌百族居。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衢。借问杨子宅,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①冠:谓超众。②六清: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浆人》:“凡王之馈(进献食品)……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酉京)、医、酏(yi3)。”③溢味:满溢的香味。九区:九州。◆张载: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闻,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传说张载貌丑,外出时顽童常以石掷之,以致“投石满载”。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次引古史指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张溥《张孟阳景阳集题辞》),晋武帝曾派人镌之于石。《登成都白菟楼》诗约作于作者在蜀期间。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3*翻译:茱萸出于芳树的顶端,(在中国历史上,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但清代以后随着辣椒的传入,茱萸逐渐退出辛香料的历史舞台。)鲤鱼出于洛水之中,◆孙楚:(约218--293)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今山西平遥县)。约生于公元218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之间了。卒于公元293年。西晋文学家。《晋书》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据《隋书·经籍志》载有《孙楚集》,今佚。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辑有《孙冯翊集》。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其赋17篇,另外,还有奏议,书信等。◆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翻译:孙楚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仕途,最初是做镇东将军石苞的参军……后来当上了佐著作郎,不久又当回了石苞的参军,这时石苞已是骠骑将军。孙军自负才气,有些看不起石苞,在某些行为上表现出对石苞挺不尊重。刚刚到任的时候,孙楚见到石苞,对石苞鞠了个大躬,说:“是天子让我来做你的参军的。”(石苞不高兴)因此两个人之间开始有了矛盾,石苞上书说孙楚和孙世山两个人一起讪毁时政,孙楚也上书澄清自己,闹腾了一年,事情都没有弄清楚,结果孙楚又和郭奕闹起了矛盾。晋武帝虽然表面上没有治孙楚的罪,但是认为孙楚既然是下级,就不应该如此,于是多年都没有怎么重视他。从此,朝廷规定,参军必须敬重府主,也是由于孙楚闹的这个事情。◆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翻译:孙楚年轻的时候想要隐居,本来想对他的好友王济说:“我要隐居去了,我要将山石当做枕头,用流水漱口。”(颇清高的样子)结果他说出来的时候说错了,说成了“用山石漱口,将流水当做枕头。”于是,王济跟他讲:“流水怎么可以枕,石头怎么可以用来漱口呢。”孙楚说:“我所以将流水当做枕头,是想洗洗我的耳朵;我之所以想用石头来漱口,是想让我的牙齿变得更加锋利。”*后人或称隐居为“枕流漱石”。◆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王济)。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世说新语·伤逝》)*翻译:孙楚因为自己比较有才华,很少推崇佩服别人,唯独非常敬重王济。王济去世的时候,当时的名4士没有不来吊唁的。当天,孙楚是在大家来了之后才到的,在孙楚的灵柩前恸哭,在场的宾客都被他的恸哭所感动,也都留下了泪水。孙楚哭过一阵子后,对王济说:“平时你喜欢听我学驴叫,今天我再为你叫一次吧。”孙楚于是学驴叫,学得非常想。在场的宾客见状,又都笑了起来。孙楚抬头说:“苍天为何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济离我而去呢!”◆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孙楚《除妇服诗》时迈不停。日月电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礼制有叙。告除灵丘。临祠感痛。中心若抽。*翻译:孙楚的夫人去世了,孙楚在除妇服之后,做了《除妇服诗》,拿给王济看:“文辞是因情而创作,文辞又能激荡其阅者的感情,这首诗让人很是悲伤,使人更加珍重夫妻之间的感情。”作品分析:◆在《出歌》中,茶荈与茱萸、鲤鱼、白盐、美豉、姜桂、椒桔木兰、蓼苏、精稗等食物相提并论,说明茶荈在当时是一种在贵族阶层中比较普遍的的饮品;◆孙楚的《出歌》、张载《登成都白菟楼》、杜育《荈赋》都反映出四川的茶叶经济与饮茶风尚的发展以及向其他地区传播的历史事实;◆孙楚将一些生活经验编成通俗的唱词,让人想见孙楚其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富于生活情趣。我们或许还能由此窥见孙楚一类人他们当时的生存状况。先秦汉魏六朝茶文赋——杜育《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工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杜育《荈赋》原已经散逸,现在所能看到的《荈赋》辑自《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唐宋时代类书中的残篇断简。有一些《北堂书钞》的版本将《荈赋》写成《茶赋》,然以作《荈赋》居多;《茶经》亦作《荈赋》;且当时尚未使用“茶”字;杜育所写的是荈不是茶;因此一般认为该篇应做《荈赋》,作“茶赋”者或是后人刻版时所改。字词解释赋:1.一种修辞手法,是“六义”之一,“敷陈其事而直言之”。2.一种文体,流变:(楚辞——)(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俳赋——律赋——文赋。荈:茶的老叶,一说为晚采的茶。(文中“月惟初秋”)公刘:作品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刘”,其意是杜育从事茶汤艺术,如先贤公刘那样,饮茶用具是用葫芦剖开做的饮具。此引自《诗经•大雅•公刘》章节的“酌之用匏”。5◆杜育(?~311):字方叔,襄城人(今属河南)。西晋文学家,司马懿的军师杜袭之孙,“二十四友”之一。清人严可均《全晋文》有“育字方叔,襄城人。初与石崇等为贾谧二十四友,永兴中拜汝南太守。永嘉中进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有《易义》若干卷,集二卷。”◆《荈赋》是现存第一篇完整地记载茶树生长至茶叶饮用的全部过程的文献。涉及茶的种植、生长、采摘、烹茶选水、茶具选择、饮茶功效等。“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写茶叶的种植与生长。“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写茶叶的采摘季节和采茶的情景。“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写烹茶所选之水及茶具。“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是对茶汤的描绘。“调神和内,倦解慵除。”写饮茶的功用。◆实曰夕阳:《毛传》《释名》“山西曰夕阳”。也就是说关于茶园的朝向,《荈赋》强调被夕阳照耀的西山坡。《茶经》重视有树荫遮蔽的南山坡。袁高《茶山诗》所说的生长环境为山的北坡。在中国茶树种植技术史上,关于茶园的朝向一直存在分歧。◆月惟初秋,农工少休:在唐代无论是作为药的茶还是作为饮料的茶,都强调在春季采摘。《续搜神记》中亦有关于秋茶的记载。从现存文献上看,魏晋时期的秋茶在茶叶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杜育特别以秋茶为题材又包含着重视农业生产的良苦用心。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茶与粮食作物的生产相对立的现象,贡茶成为批评的焦点。◆水则岷方之注:苛求煎茶用水可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大特征,《荈赋》的这段食疗是有关选择煎茶用水的最早的记载。◆陆羽《茶经》由使部分组成:“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杜育《荈赋》比陆羽《茶经》要简短得多。但是从《茶经》十个部分的类目与《荈赋》的内容进行比较,《荈赋》已经具备茶道的基本内容。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