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人事任命权和监察权历来是政治社会中两项关键的权力,它关系到官员的选拔与任命及社会的监察与稳定。如同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发展一样,官员的选拔与监察也有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的演变”。1.世官制:2.军功爵制:3.察举制: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4.九品中正制:5.科举制:1.世官制:也称为“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期。贵族子弟按照血缘关系和宗法制继承祖权。2.军功爵制:产生于战国时期,为日后朝代所沿用。(魏国变法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而秦国最典型、影响最大)①军功爵制调动了广大地主阶级和下层人民的作战积极性,冲击了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②但是,军功爵制也容易导致穷兵黩武,武人横行,而出现暴政,激化社会矛盾。⑴时间:⑵方法:⑴时间:⑵影响: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3.察举制:——汉朝(汉武帝时实行,如征辟、察举、孝廉等方法)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重视人的品德,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到东汉时期,随着地方豪强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出现了许多累世公卿的世家豪门。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依据门第族望选拔官员,出现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⑴时间:⑵影响:⑴时间:⑵影响: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5.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明清,废除于清末(1905)。①形成: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始创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②完善:唐宋元时期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武则天增设武举,唐高宗提高科举地位。两宋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数量。③衰落: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④废除: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发展新式学堂。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⑴时间:⑵发展:⑶影响: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5.科举制:⑶影响: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和统治阶级的基础。③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⑤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趋势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两汉)军功爵制(战国)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明清)贵族子弟继承祖权战场杀敌数量官吏查访推举依据门第族望考试选官依据能力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图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秦朝——御史大夫2.汉朝——刺史制度3.宋朝——通判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4.元朝——御史台5.明清——按察司为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执掌奏章、传达诏令。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把全国划分为15个州,每周设刺史一名,代表皇帝巡查地方。东汉时期,刺史增加了州的军权和行政权。到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至此,汉代地方的郡、县两级制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制。北宋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之。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检察机关。明清在地方设按察司。1.秦朝——御史大夫2.汉朝——刺史制度3.宋朝——通判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4.元朝——御史台5.明清——按察司为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执掌奏章、传达诏令。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把全国划为15个州,每周设刺史一名,代表皇帝巡查地方。东汉时期,刺史增加了州的军权和行政权。到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至此,汉代地方的郡、县两级制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制。北宋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之。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检察机关。明清在地方设按察司。1、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出现鼎盛局面。与这一想想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郡县制与封国制B.编户齐民制度C.察举制D.刺史制度2.科举制实质是……………………………………()A.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B.皇帝任命官吏的制度C.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D.依据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3.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这段材料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北宋初年规定,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完善封建法制C.减轻刑罚D.防止司法腐败皇帝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央政府门下省(审核)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代政治中枢中影响最大、起作用最大的一个机构,它始于清廷用兵西北。军机处最初只是暂时性的军事机构,其后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具有机构简单、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的特点。军机处的设置,侧面反映了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加强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君权的“乾纲独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但实际上,军机处并不是正式衙门,而始终只是一个临时机构。而军机大臣也不过只是跪受笔录,传达诏令。1.世官制:⑴问题:⑵解决:也称为“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期。贵族子弟按照血缘关系和宗法制继承祖权。2.军功爵制:⑴问题:⑵影响: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发展成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也称为“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期。贵族子弟按照血缘关系和宗法制继承祖权。2.军功爵制:⑴问题:⑵影响:魏国变法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军功爵制的性质。吴起在楚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然后用所收减的爵禄以奉选练之士,也具有军功爵制的特点。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秦的军功爵制最典型,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军功爵过分重视斩获敌军首级的数量,极可能造成杀良冒功、军纪败坏的情况出现;2、军功爵授爵容易,而由于刑法严苛,导致失爵容易,结果导致大量负罪负债的士兵出现,影响战斗力;3、军功爵制度也有阶级局限,普通士兵是得不到公乘以上的高爵的。军功授爵制必定导致暴政,为什么?因为军功爵制强调武功多少决定爵位,结果导致穷兵黩武,武人横行,国家不能走向文治,出现暴政,同时重视斩获敌军首级的数量,造成杀良冒功、军纪败坏,激化军民官民矛盾。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丰富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