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防新冠一、关于新冠肺炎•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由SARS-Cov-2冠状病毒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人群普遍易感。•7.什么是飞沫传播?•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8.什么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气溶胶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七步洗手法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正确洗手保持个人卫生戴口罩其他二、如何预防新冠肺炎(一)、如何正确洗手?正确洗手七步法:内、外、夹、弓、大、立、腕。什么时候需要洗手?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传递物品前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饮用课间牛奶、水果或点心前后;手脏时;体育运动后;接触他人后。(二)、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无纸巾、毛巾可用手臂内侧遮挡,咳嗽或打喷嚏后马上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三)、口罩如何正确使用?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四)、办公室卫生保健怎么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每天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教职工每天坚持自测体温2次,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五)、批阅作业及分发材料如何做?批阅学生作业,分发学生作业、游戏器材、资料及其他用品前后均需洗手,批阅及分发过程中,都需要佩戴口罩。(六)、教室卫生如何保障?学生教室每班配备至少一个手持式喷壶,每天坚持消毒至少1次并做好记录。(七)、食堂卫生管理如何保障?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八)、日常清洁如何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九)、常见消毒剂如何配制使用?1、有效氯含量5%的84消毒液配制方法;2两瓶盖(约15ML),加入三矿泉水瓶中(约500ML)2、75%浓度的乙醇消毒液可以直接使用。注意事项:1、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2、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教职员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学院防控办,并自行驾车去神木市医院感染科就诊下图操作三、正确对待发热但排除新冠患者,或新冠患者治愈后,隔离期已满,在返校或返宿舍后,不惊慌,不排挤,不传谣,不信谣。如确诊新冠肺炎:1.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2.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3.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反应事件清单,写下那些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个电话、泡个热水澡、做有氧运动、和家人一起游戏、完成搁置已久的计划……请大家记住:身体好才能生活好!工作好!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