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目的、结果比较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可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结果的比较中略见一斑:一般而言,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而中国孩子普高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教育目的的比较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二、教育内容的比较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三、教育方式的比较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四、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同是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为什么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上的差异?综合来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首先,历史背景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其次,经济形态的差异。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职业选择面宽。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再次,社会条件的差异。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后,文化传统的差异。1、价值取向不同美国人重个性,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2、思维风格不同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美国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而不是完全从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中国人是情意至上,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我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子女教育。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远胜于美国,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等)。笔者试图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1、教育目的——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而言,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教育内容——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父母应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综合素质,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3、教育方式——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权威大于民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宽松”教育、“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