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复习之课内阅读※如何做到中考文言文题目一分都不能少?中考语文的现代文、作文和文言文,俗称“四大板块”。而其中最有可能做到“一分都不少”的板块,非文言文莫属了,至于其他两板块,很少有此“海口”。标题中的“应该”一词表明,“一分都不少”是每位下过苦功的考生所力所能及的事。所以,许多学生现阶段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文言文上,力求做到一分都不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未雨绸缪,考前还是要缜密分析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制订出“一模”“二模”以至于中考的文言文夺分的攻略。(一)、心中要有文言文题型表分析有关命题部门“继往开来,稳中出新”的精神,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是落实“稳”字的一个窗口,现将试题题型介绍如下:1、默写规定古诗文:8个题,8分2、理解、赏析古诗词2——3题,5——6分3、文学常识、节奏、译句、把握主旨10分左右4、实词、句译理解主旨2分(二)、默写和鉴赏古诗词,可“合二为一”虽说默写古诗词是采用填空形式,似乎不需要理解元素,然而,第(二)题是古诗词鉴赏题,此题有两小题,以2010年为例:第7题,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太清”的意思是。第8题,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楼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答案如下:第7题:天空,第8题:D。然而,有不少同学答错,原因不复杂,因为他们在背诵古诗词时,没有深入地理解每句的含义及创作意图,如果理解了含义,那“太清”的意思自然是“天空”,那第8题A、B是错误的也很明显。有人说“诗言志、歌抒情”,其中的“志”就是诗(词)人的创作主旨,显然答案是“D”。所以说,古诗词背诵与鉴赏题“合二为一”复习,既有益默写,又促进了鉴赏,获得双赢。(三)、课内文言文按图“索骥”事半功倍课内文言文的题型有三:文学常识、语句翻译、内容理解。文学常识:考察文章出处及作者,以填空形式出现,请见课文注解①,现以列表法加以提示。举例:课题作者朝代称号出处《陋室铭》刘禹锡唐《全唐文》《爱莲说》周敦颐宋《周元公集》《伤仲永》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先生文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战国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人称“亚圣”《孟子》其余的篇目,考生可以继续填写下去。语句翻译:准确、通顺。要注意下列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以及八个虚词的用法。请见2010年《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翻译题“怀民亦未眠,相与步于中庭”。翻译时,抓住关键词“相与”“于”,对后置的介宾短语“于庭中”应按现代汉语习惯作调整,答案是: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内容理解题: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所述事物的认识和见解,也可能要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如果是节选的片断,那与全文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例举2010年第11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答案:A。这道题采用选择形式,从句意的概括和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设计四个选项,A选项第①句只交代了夜游时间,没有交代了地点,A项理解不正确是明显的。课内文言文:7+7+11+8+4+9=462七上:《童趣》(清沈复)、《论语》十则(春秋)、《山市》(清蒲松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南宋刘义庆)、《智子疑邻》(战国韩非《韩非子》)《塞翁失马》(西汉刘安《淮南子》)七下:《伤仲永》(宋王安石)、《木兰诗》(北朝民歌)、《孙权劝学》(宋司马光)、《口技》(清林嗣环)、《夸父逐日》(春秋神话《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三》(西汉刘安《淮南子》)、《狼》(清蒲松龄)八上:《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陋室铭》(唐刘禹锡)、《爱莲说》(宋周敦颐)、《核舟记》(明魏学洢)、《大道之行也》(西汉戴圣《礼记》)、《石壕吏》(唐杜甫)、《三峡》(北魏郦道元)、《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观潮》(宋周密)、《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八下:《与朱元思书》(南朝齐梁吴均)、《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马说》(唐韩愈)、《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欧阳修)、《满井游记》(明袁宏道)九上:《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西汉刘向《战国策》)、《隆中对》(晋陈寿)、《出师表》(东汉末年诸葛亮)九下:《公输》(春秋战国墨翟《墨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国孟轲《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轲《孟子》)、《鱼我所欲也》(战国孟轲《孟子》)、《惠子相梁》(战国庄周《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战国庄周《庄子》)、《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战国策》)、《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建议以唐宋八大家为复习重点.............。如:2009年的《小石谭记》(柳宗元)、2010年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即便如此,仍需全面复习,千万不能有遗漏,否则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四)、课外文言文应立足课内延伸——对比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文言板块满分的瓶颈,一定要审慎对待。课外文言短文选文长度一般在百字左右,短文的注解不少于1-2个。从近几年来看,中考文言文以寓言和传记类为主,也可称为“笔记体”。短文的题目有四个,以2010年课外题为例,加以消化领会。第12题解释“居”“实”加点词;第13题是句子翻译,采用选择题形式,第14题、第15题主要是“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不过第14题答案是用文中的内容“再为誉录,略无愠色”来解答。第15题答案是:积极进取(乐观)、治学严谨。应该说第12、第13题是基础题,只不过难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难在延伸得是否正确,多义词的选择是否准确。如12题测试的“居”和“实”的含义。只要课文内容烂熟于心的话,那与《捕蛇者说》中的“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的“居”、《周处》“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中的“实”是一致的,分别解释为:(1)居住;(2)实际。再以2009年的12题为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吾皆视为已子矣()(2)竞复具一德()。此两个实词,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核舟记》中出现,请看:“行拂乱其所为”、“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课文中的解释分别为:(1)作为;(2)具备、具有。此两例是以说明课堂教学内延伸的重要。第13题的句子翻译:“再为誉录,略无愠色”。此句翻译的关键词为“再”、“愠”。其实这两个词在课文内也出现过,现抄录如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愠”。课文中的“再”解释为“两次”,“愠”解释为“生气”,因此毫无悬念地选择“B”(他就抄录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有人讲,背诵150个实词为佳,如果课内的实词掌握好,决不需要做事倍功半的事。第14、第15其实是内容理解的两种的测试手段。一般来说,用原文语句回答原因的题目,就好似现代文阅读那样,找出依据。当然,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句子回答,千万不能有多余的话,让阅卷教师选择,这样要扣分的。经分析不难看出,课外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满分的“拦路虎”,因此要认真对它的四个题型进行剖析,知彼才能作出精心准备,但决不要陷入课外短文的题海中,这是得不偿失的。※(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第一篇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3猿鸣三声泪沾裳。”1.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第二篇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2)腰.白玉之环()(3)寓.逆旅主人()(4)皆被.绮绣()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第四篇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