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统治铁律中外政治制度徐业鑫刘国发一.译文及简要解释。作为最简单的描述,政党的基本社会法则可以做一下归纳:(政治一词在此处具有最广泛的涵义)。组织会呈现被选举人统治选举人、被授权人统治授权人、被委派代表统治委派代表的情况。组织是和寡头统治联系在一起的。米歇尔斯阐述了寡头统治铁律的合法性:由于在组织中需要协调、交流、通讯和联合行动等,技术因素导致领导和成员之间产生距离。另外,组织成员逐渐需要领导,而领导本身却很快追求领导和统帅的欲望。因此,心理学的因素将推动产生寡头统治的发展。米歇尔斯在他的最后一章如此写道:领导在所有形式的社会生活中都是一个必须现象。研究这个问题的善与恶没有学术意义,但是显示任何领导类型与最重要民主要求不符则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显而易见,米歇尔斯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关注那些妨碍实现政治民主的环境。米歇尔斯在第一章中提出了研究政党中的寡头统治趋势具有相当的重要价值,政党内部的组织是为了通过对选举人支持度的不断竞争来促进民主,因此他们是最重要的民主载体;在另一方面,社会党会尽力考虑他们的党员,并显示该党的目的与其保守党的对手不同,旨在改变社会中的寡头趋势。“在革命政党每一个角落中的寡头统治因素,都是任何人类组织努力达到其固定目标的先天趋势的最终证据”(1915,p.11)。米歇尔斯继续指出,“寡头统治势力是必然性法则”。(p.400)米歇尔斯指出,寡头统治趋势还会最终导致组织内保守结构的发展:政治组织是通向权力之路。但是权力总是保守的(ibid,p.366),……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史中有无数例子说明,伴随着组织强大,政党的惰性日益增加,也就失去了革命的动力。……因此,保守的趋势存在于包括社会党的所有形式的政党中(ibid,p.371-372)。……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组织成了终极目的。(ibid,p.373)二.背景。“寡头统治铁律”是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一书的结论,该书英文版于1915年出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狂怒的欧洲給米歇尔斯很多其他的灵感,当德国社会民主党违背他们最初坚持的想法投票支持德国卷入战争时,米歇尔斯一经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再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政党寡头统治扮演了更富决定意义的作用。汉斯·蒙姆森强调米歇尔斯书中的重要思想已经出现在1908年米歇尔斯题为“寡头在政党中的趋势”一文中,在这篇文章中,米歇尔斯引用了从莫斯卡到卢梭的理论,并提出了三种原因导致民主成为“寡头统治”:(1)人性:(2)政治阶级的实质:(3)组织自身的特性(Michaels1908,p.139)。米歇尔斯于1876年出生在科隆,1936年在他60岁的时候逝世于罗马。他作为社会主义者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参加过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的代表大会,取得意大利公民身份之后,于1907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代表。后来退出政界,并一直致力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米歇尔斯是许多当时欧洲杰出的社会学者的学生,并和他们长期保持联系。莫斯卡的统治阶级理论被视为“寡头统治铁律”的先驱理论,帕累托在《社会体系》一书中精英循环与合作的思想也对米歇尔斯有影响。奥斯特罗果尔斯基在1902年出版了《民主与政党组织》一书,经过研究英国和美国政治后,他和同时代的米歇尔斯研究了同样的问题,并得出了相似的悲观结论。韦伯所谓的“魅力常态化”反映出组织中的官僚化倾向,而韦伯的这些思想对于米歇尔斯有着明显的影响。米歇尔斯特别指出,专业化、保守化和稳定是官僚制度的明显特征,而韦伯则分析官僚制度中发现了理性组织的优越性。韦伯对官僚制度和组织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发现引发不同权威的条件,而并非为了建立民主理想的先决条件。韦伯因此批评他的朋友米歇尔斯,认为他过分追求“理想的民主”,因此将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Scaff1981,pp.1280-1284)米歇尔斯个人兴趣的发展源于其青年时期从事的工会运动和他对卢梭的崇拜,这些都导致他热情的追求“理想”的解决方法和“必须”与“绝对”的解释。他还进一步认为,扮演超越政党角色的魅力型领导人会弥补政党中的寡头统治倾向。这种看法与莫斯卡不同,莫斯卡对意大利法西斯报有负面看法,而米歇尔斯和帕累托一样成为独裁者的忠实崇拜者。在米歇尔斯后来的辩解作品中,他强调墨索里尼成功地建立了精英循环机制,这是帕累托认为强有力的领导所必需的。按照米歇尔斯的理论,自上而下的统治和集权对于新的“领袖国家”非常重要。三.公式化表述——准确定义对于寡头统治铁律,我们将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民主→组织2.组织→寡头统治3.寡头统治→(不)民主相应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函数:1.组织=f(民主)2.寡头统治=g(组织)3.民主=h(寡头统治)关于上述表示我们必须认为三种给定的关系是“分离的”,这意味着“民主”在第一个和第三个公式中的含义不同。如果我们在一个时间序列中观察这三种变量(t,t+1,t+2,等),其中它们通过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并呈现出如下所示的情况:民主t→组织t+1→寡头统治→民主t+3由此可以得出“民主”的公式民主t+3=k(民主t,组织t+1,寡头统治t+2)解释三元函数(民主t+3)也许非常困难,但是却很容易设想,作为民主的倒退,寡头统治会在特定层面的组织中发展。在组织程度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如更多的组织或更大的官僚机构),可以设想寡头统治程度将停止发展并开始倒退,其原因是精英的内部竞争从而引发了社会全面民主的发展。结果是组织的一种新的等级成为可能,寡头统治趋势继续发展(“更新”)。社会当中寡头统治演变趋势的关键点是它们社会基础的重要性。米歇尔斯详尽的分析了工人变成党工以后发现自己的地位上升了,并和普通的工人产生了“距离”,这就立刻发展成了障碍(1915,p.279)。因此,社会党和工会中的寡头趋势成为现实,并比其他组织更为明显(ibid,271-282)。米歇尔斯因此归纳了一个重要的“生态”变量,情形效应、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情形状态来形成更精确的法则,组织中寡头统治趋势来源于社会中的地位不平等。在存在高度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中,寡头统治趋势的可能性将远远高于那些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将有可能产生领导和成员地位非常不平等的组织。这种法则可以表示如下:寡头统治=f(状态不稳定)四、普遍性与可验证性批评1、对寡头统治铁律的普遍性分析普遍性是指是否能从该理论中推出更高层次抽象的理论,或者其他理论是否存在于同一抽象层次上并与之相比较,以让我们能更为深刻的领会该“铁律”的内容。能够与寡头统治铁律相联系的另一个理论是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theory)(该理论参见Rasch《民主、意识形态和组织》、Bianco《信任、代表和选民》、Tirole《科层制与官僚:组织中的共谋角色》、Waterman《委托代理模式:一种理论分析》),该理论认为被委任为代表的权威具有政治决策权,“负责人”会委派决策权威作为“代理”的代表。负责人可以使那些将他们的权威委派为选举代表的“人民”,也可以是代表政客们决策的官僚机构(政府-议会)。按照在实际决策中代理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根据不同于主要动机和利益的“未来潜在动机”,在委托-代理之间经常出现紧张。这类利益冲突和“寡头统治铁律”所描述的组织当选人和选举人矛盾是一样的。寡头统治铁律认为一个组织在建立以来以后,不管其建立的指导观念上或者其组织结构本身上是不是民主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会渐渐地变成寡头统治。通俗地说就是组织最后会变得不是像开始那样代表其成员的利益,而是在组织成员选出的领导的利益下运作。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正如委托-代表理论告诉我们的,当把自身的利益或是某种决策权让渡给别人来执行的时候,自己的利益或是决策偏好就会被被委托人扭曲,变成被委托人的利益或决策偏好了。因此,寡头统治铁律在这一层意义上打击了代议制民主,认为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委托-代理理论也从更为一般的组织运作过程中论证了“寡头统治”中出现的情况。2、对寡头统治铁律的可验证性批评对寡头统治铁律的可验证性批评是指该理论的证实和证伪的问题,即是该理论产生后后面学者对它的发展,这种发展或则是从肯定的方面来做出的(证实),或则是从否定的方面来做出的(证伪),但是这两个角度都会从某种程度上来发展该理论。此外,可验证性也体现出了对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倾向,要求一个理论所阐述的问题或者相关的论证能够符合经验要求,理论中所阐述的概念能够被操作化。寡头统治铁律产生以后,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提出了批评。(1)“铁律”的论证是无力的,它没有说明重要问题米歇尔斯在论证组织民主时,只是说明了“民主必然包含了……寡头统治的内核”,他将寡头统治定义为组织等级中的一个特殊的点,而将民主定义为另外一个特殊的点,组织只是在这两个极端点之间变动,因此,组织并不是必然会产生寡头统治。此外,在几个相应的变量中,米歇尔斯并没有论证民主和组织这两个变量时如何产生寡头统治的,过程上的不清晰。(2)寡头统治铁律中的相关概念不准确,可操作性不大。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组织和民主的定义都是不完整和模糊的。解释两种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规则过程也出现了不必要的模糊。舍恩菲尔德曾用“简单革新”和“简单翻覆”来验证米氏铁律中组织领导变化的思想,但是这种操作也没有能确定关于需要多少才能让寡头统治缺失的标准。另外,很多批评家也认为,米歇尔斯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将一些概念精准定义,也没有想到使之能够变得可操作化。比如,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中采用最严格的“寡头统治”定义形式是“绝对君主政体”,并补充说,与之相反的是民主。但是严格来说,并不存在清楚地证据显示米歇尔斯尝试让“寡头统治”具有可操作性。此外,米歇尔斯将“缺乏领导更迭”作为寡头统治的标准,他进一步强调“办公室长期占有对民主构成威胁。由于这个原因,凡是希望保持民主实质的组织应制订规则,将相关办公场所定期轮换”除此之外,米歇尔斯就没有其它使其理论变得更为精确的工作了。(3)“铁律”的有效性范围不准确部分学者对米歇尔斯的批评是认为他很短视地分析在部分组织中出现的现象,却将之视为普遍的规律和全部组织的特征,或是一种完全的“有组织社会”中出现的现象。在这方面主要有两种批评,一种是来自多元理论对该“铁律”的批评,另一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的批评。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各寡头统治的层级会相互之间进行竞争,从而实现宏观上的民主。从整体上来看,一些寡头统治的结果的出现将是整个社会或全部政治体系实现民主化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多元理论看到的是各个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从而产生民主,而在集团的内部则是寡头统治的,这并不影响整个社会民主的实行。在罗伯特·达尔那儿,寡头统治铁律便成了“微观因素”,其影响不到宏观民主的实现。新马克思主义者否定了多元理论对寡头统治铁律的解释,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制度安排并不会要求各精英层级去进行相应的竞争,因为他们都是上层的统治阶级。同时,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寡头统治铁律是有效地。此外,列宁的民主集中制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需要寡头统治。但是在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家布哈林那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中解决寡头统治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合格的群众将消失”,剩下“领导比成员还多”,而寡头统治制度也将消失。五、经验评估—结论1、经验评估经验评估主要是针对该理论产生后,后来学者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当然这些研究有些是证明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寡头统治铁律的存在,而有些则是发现了在某些条件下,寡头统治铁律是不会发生的。主要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党内部的经验评估A.迪维尔热《政党组织及其在现代国家中的活动》“politicalparties.theirorganizationandactivityinthemodernstate”l强调了该铁律的重要性,用实证来说明选举体系和政党结构来说明组织是如何增强对组织成员的控制的。l领导层中寡头统治的各种原理:“个人寡头”、“制度寡头”、“技术寡头”、“组织寡头”l比例代表制比多数投票制更为加强政党领导中的寡头统治趋势B.maynt《大城市中的政党》l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