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群众观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1]“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的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起源。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做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不仅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因此,即使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邓小平的群众观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一)邓小平赋予党的群众路线新的科学内涵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还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1956年9月,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说:“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来说,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3]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党必须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明奋斗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幸福的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及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只有真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反映人民的呼声,符合人民的实际,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才能为群众所接受。2.群众路线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正如毛主席讲的,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是群众路线”。[4]群众的意见很重要,但群众的意见并非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把群众的意见简单堆积,而是需要对它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形成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并使这些路线、政策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领导群众,实践证明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3.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邓小平说:“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党而言,如何才能了解群众的意见,聆听到群众的呼声,唯有调查。只有通过调查,才能明确问题所在,进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群众路线必须包括调查研究。要多做点工作,多搞点调查研究。4.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关键的是要建立经常性工作。邓小平认为,“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年到头全运动,不是一律的这里运动什么那里也运动什么。不能照搬,只能实事求是。如果一年到头运动就没有劲了,就变成浮夸、形式主义了,实际上违反了群众意志,脱离了群众。因此,归根到底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大量的日常工作是基础,突击运动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最可靠,没有长期的群众工作基础不行”。[6]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果一年到头都搞运动,不仅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变成形式主义,结果只能将群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损害群众利益,最终脱离群众。因此,只有做好日常工作,才能算得上真正坚持了群众路线。5.群众路线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邓小平说:“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7]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自作聪明,总认为自己比群众能干,经常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这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的。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必须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二)邓小平指出群众是党组织力量的源泉,必须坚持而不能脱离群众1.群众是党组织力量的源泉,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提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8]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说:“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9]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他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10]2.脱离群众的重要原因是干部特殊化,宗派主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邓小平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分析了我们脱离群众的原因。他认为“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1]他指出,由于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带头搞特殊化,对人民群众漠不关心,带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同时,伴随着建国初的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不断提高。而“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12]3.脱离群众后果严重,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邓小平时刻牢记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脱离群众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他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3]因此,他号召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这一点,用这个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14]“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而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结果,必然发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15]邓小平回顾了我们党从第七次大会以来所走的道路,他认为:“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在土地改革和肃清反革命的斗争中,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在发展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斗争中,我们党所得到的巨大胜利”[16]都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17]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依然需要我们紧密联系群众,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三)邓小平指出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有所不为1.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邓小平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18]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我党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为,包括:第一,要有好的作风。邓小平认为,“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19]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带领群众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邓小平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不仅要年轻化,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忠诚于党,时刻将为人民服务牢记心头,多为人民办实事,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和用人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好干部。第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打成一片,就是要和群众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领导干部应放下身段,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当“走读干部”,不搞“远程指挥”,将老百姓的事情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办在手中。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领导干部还“必须向群众作充分的宣传和解释,不要惧怕在群众面前进行自我批评”。[20]“经验尤其证明: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21]第三,要关心群众生活。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呢?很简单,就是时刻要关心群众生活。邓小平在《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里,提出“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22]只有从简单的关心群众生活中,才能看出领导干部是不是真的把群众放在心上。领导干部如何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呢,邓小平说,“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23]这种最简朴的方法,可从微小处见到群众生活的全貌。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教育党员和干部善于从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寻求机会解决问题”。[24]第四,要干实事。“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25]干实事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所在,更是群众的期盼。群众是朴实的,只认实在的,领导干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实事。因此,领导干部应时刻将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光靠发指示、说空话是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也不能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所以,“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26]2.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不为党的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取决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执政本领的前提。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应有所不为,包括:第一,陷入事务主义。事务主义是一种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事务主义是“庸俗的”,因此领导干部应避免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如果党的的领导干部不注意学习,沉溺于事务主义,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党员干部整日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不分轻重、主次,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正确领导群众,会削弱党的领导,进而阻碍党执政兴国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陷入文牍主义。科学的文件承载着党的思想理论和重要决策,发挥着上下沟通、协调行动、部署工作的特殊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如同真理向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一样,发文过多,极易产生文牍主义,其弊端和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牍主义是一种以文牍案卷遮蔽工作目的本身的工作作风。它的实质是不关心群众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它造成了机关内部层次多、办事环节多、解决问题扯皮多,正如邓小平所言“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地负责地处理他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27]第三,陷入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工作作风。“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