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方案设计高中语文人教新版通用教材教学方案设计(高中第四册)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2理解作者怎样在平凡的故事中、简短的篇幅里表现重要的主题、深刻的思想内容。3学习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1在教师的启发下,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性解读,教师进行点拨式赏析。品味契诃夫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赏析其精致的构思,领悟其人物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培养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提高其赏析审美能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知道,平常我们对那种趋炎附势,随“势”而变的人,称他们是“变色龙”。这一称号怎么来的?来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一个穿着警察外衣的沙皇政权的忠实奴仆。在世界文学发展的灿烂星河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契诃夫塑造的“变色龙”因展现性格魅力,放射个性光辉而璀璨夺目,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契诃夫,看看在“变色龙”之外,他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惊喜。(解说:①导语的设计意在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让旧课的经验化为新课的效率;②让学生认识到好的艺术形象的永久的生命力,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欲望。)二解题:1以提问的方式回忆有关契诃夫的知识。先由学生介绍,再由教师作结。(解说:这样做可以复习、迁移旧知识,强化新知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可以致用。)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贫困,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疾苦、思想和要求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础。代表作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2解题: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说明本小说是以写人为主的。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人为什么被装在套子里?又是什么样的套子呢?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中去谈个究竟。(解说:用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但应注意提问的针对性、适应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吃透教材。)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A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思路结构。B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逐层设疑,使理解深入。你感觉别里可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两个字概括。(提示:怪)他是个“怪”人,怎么个“怪”法?表现在什么地方?(提示:处处用套子;外表、思想状态、具体事件-----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解说:这样安排,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速读水平,养成良好习惯;又使学生整体感知,初步领悟,为下面深入研习课文,围绕教学目的有选择地进行课堂训练作好准备,保证教学重点的落实。)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人物形象的具体研习(师生共同探讨,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别里科夫是个“怪”人,是因为他用“套子”把自己装了进去。这个“怪”、这些“套子”体现在他的外表、思想状态和具体的事件中。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①外表是什么样的?划出标志性的句子。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细读第1自然节,学会筛选信息。)标志性的句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黑眼镜棉花堵住耳朵眼坐马车让车夫支起车蓬原因: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在借套子躲避现实。)②他的思想状态怎样“怪”?为什么?(学生精读第2、3自然节,学会概括。)用套子套自己: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千万别出什么乱子sp;用套子套别人:全校教师都怕他,以致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受着他的辖制,六个“不敢”。③“怪”在具体事件中怎样表现的呢?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从言、行中方面总结,重在“套子”的结果。)(解说:以上三步,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这样一方面熟悉了课文,一方面也完成了课后思考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象这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伸伸手,抬抬脚就可以够到的,教师千万别越俎代庖。另外,在这一部分里,有头脑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充满了疑问,这正为下一步的深化研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要善于把握。)3深化研习,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①教师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体会人物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这时,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随着反动势力的加剧,人民革命运动正在酝酿成熟,工人运动逐步发展,工人政党正在组成,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在沙皇的高压政策下,俄国的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契诃夫对此深恶痛绝,《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有力地批判了这一现实。(解说:这一环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帮助理解,因此教师要分清时机恰到好处地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拨云见日。而且,在前面具体研习的基础上介绍背景,比一开始就介绍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使学生真正明白任何人物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存在,从而真正体会到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②课堂训练,强化理解。为什么现实总让他六神不安?为什么他不是校长,却能辖制中学足足十五年,甚至全城的人都受他的辖制?他的恋爱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单单柯瓦连科不怕他?讨厌的别里科夫死了,为什么人们还是忧郁、谦虚呢?应当怎样理解人们从墓园回去时的心情?课文末尾指出:“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局面并没有好一点”,“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解说:教师列出这些练习题,学生讨论、争辩,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质疑,让学生在一定的高度上理解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达到不用教师多讲,学生自己就能质疑、解疑。)4课堂小结:别里科夫是一个时代的典型。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的描绘、思想状态的揭示和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象别里科夫一样的这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的灵魂。正是通过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反映了这样的社会主题,从此,“套中人”就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解说:最后的小结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概括、重点的一个强调,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体把握,让学生进一步从表象走入本质。)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2找出课文中对别里科夫的语言的描写。3比较奥楚蔑洛夫和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附:课堂板书设计: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外表套自己思想状态怪套别人套子漫画事件具体事件自行车事件(解说:板书设计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抓住“怪”--“套子”展开,提纲挈领,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一目了然。)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知道,小说有三要素:典型的情节、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而这篇小说是以写人为主的,从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别里科夫是一个沙皇卫道士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这一性格特征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集中体现的呢?(语言)是的,写人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常见的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在这里,契诃夫集中笔墨通过别里科夫的语言形神逼真地刻画了这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语言这个方面来看看契诃夫笔下的这个“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语言有什么与众不同。二研习课文,以学生活动为主: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别里科夫的语言的描写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集中描写的部分: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2欣赏品味以自行车事件为例进行赏析、体会语言描写。分角色朗读(“第二天--哈哈”),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来鉴别谁读得最好。学生评论谁读得最好,并说明为什么。(解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会启发、引导,不一定非得是别里科夫的角色才读得最好。但要因势利导,引到别里科夫身上,读得好,为什么?读得不好,为什么?注意扣其性格特征、作者描写的着眼点等。)教师总评。(解说:教师的这一总评不能有现成的稿子,应根据前面学生的朗读、评论现场组织,这是显示教师功底的时候,因此,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备“厚”。总的原则是: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有够到果子的欣喜。)欣赏教师范读或专家朗读。(解说:这一环节是对前面的深化,在对比中领悟。)3教师小结: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常常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任何人的内心活动都必然要在语言上表露出来。象本文,通过别里科夫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他胆小怯弱、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的奴才性格,看到了他小知识分子身份。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白,是展示人物性格的一面镜子;成功的语言描写首先在于传神--语言富有个性,使读者看了人物的语言,就好象目睹了说话人。猪八戒常说:猴哥,没吃的,我可不去(贪吃)。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4课堂练习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你看过或听过的胆小怯弱、畏首畏尾这种性格的人的语言有哪些经典的?也可以自己写一些,三言两语即可。思考交流之后,同学说,同学评。(解说:这一练习是对前面知识的落实。)教师强调:是的,有了那样的心态,有了那样的性格,才有了那样的语言,也只能是那样的语言,不会是别的语言。这正是我们在写作中应注意的:人物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三艺术手法的拓展:(解说: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但要他们掌握这样的写作技巧真的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学生能掌握的要让他们“吃饱”;暂时有困难的,千万不要“迎难而上”,先铺一铺台阶再说。因此,这一环节只是“铺台阶”。)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赏析。)1采用夸张漫画的笔调。文中的漫画描写有: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臂弯里挽着华连卡。这就将套中人的性格特征与其行为鲜明地对立起来,他对待“漫画”的态度是:“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然而这正是他的自我写照。2让人物自我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人物性格与其行为的自相矛盾。文中写别里科夫指责柯瓦连科的一段话:“难道这还用解释吗?--那就做不得。”这段话恰好是对别里科夫本人的嘲讽。3运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达到讽刺效果。“你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一边是“苍白的”,“垂头丧气”的“小”,而一边是“我们”--可以说是“大”的了,然而“小”却降服了“大”。这种鲜明而强烈的反差,显示了幽默与讽刺的力量。他启迪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别里科夫的背后站着沙皇专制政体,这就触及了特定社会的一些本质了。教师强调:当然,运用讽刺与幽默,还得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得在遣辞、造句以及语气上斟酌一番。讽刺与幽默的运用,目的是要让所刻画的人物鲜活起来,更是作者褒贬感情的流露。这一点在阅读时要注意细心领会。四课堂小结:托尔斯泰曾说过:写作时,要首先确定好人物的性格,然后按照人物的性格选择最能表现其特征的艺术手法,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契诃夫描写的别里科夫的性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