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结构核心素养1.了解结构的构成;理解层层推进的结构,分析延迟的技巧及其作用;理解生活横断面的结构,分析其作用;了解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结构。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体悟好的小说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比较不同的小说结构,初步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教学重点:比较不同的小说结构,初步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教学难点:延迟的技巧和横断面的结构的辨认及作用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结婚前”从上往下读,“结婚后”从下往上读:男:太好了!我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我都等不及了!女:我可以反悔吗?男:不,你甚至想都别想!女:你爱我吗?男:当然!女:你会背叛我吗?男: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女:你可以吻我一下吗?男:当然,决不可能只有一下!女:你有可能打我吗?男:永远不可能!女:我能相信你吗?因为表达的顺序颠倒,反映出结婚前后男人对女人的感情态度的截然变化,制造出喜剧笑话的效果。表达的顺序,也是文章的结构中的一种。今天学习第六单元话题:《结构》。二、布局谋篇1.思考探究:半张纸中有主人公从有到无的生活经历,有主人公由大喜到大悲的情感历程,而这些作者在文中都是点到即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小说为何借半张纸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分析《半张纸》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妙处?明确:作者通过半张纸把故事串联在一起,每个号码、名字、关键词背后都凝聚着他的故事,表现出主人公的情感,用精炼的语言来反映丰富的内容。这个结构的好处:仿佛一个容器装载着情感,以小见大。透过小小的半张纸,看到他背后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微型小说的篇幅不长,表达丰富的情感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容器将他承载起来,而小小的半张纸就是一个很好的容器。半张纸这个容器让情感生活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展示丰富姿态。用半张记录电话的小纸作为容器让生活中发生的事全都以电话号码的姿态凝固下来,用电话号码串结生活,每个号后都有一段故事,一番心情,充分展示生活本身姿态。2.结构是一个“容器”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选择哪一部分?一个结构,就决定了所选择的这一部分以及所选材料彼此之间的关系、位置。在《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就是结构的要点,小说要写的是西班牙内战,要揭露法西斯叛军的暴行,要表达作者的人道主义忧思,但是它不可能铺开来写、面面俱到,于是桥边这个老人,就成为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能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而《墙上的斑点》,更是“以小载大”的典型。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漫阔的,倘若随意写来,那就不成篇章,但是有了“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任它如何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而且,从对这个斑点的种种猜测,到文末披露这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又是在更高一层的象征意义上消解了对世界之认识的意义,虽然有点虚无主义,但是运用的文学手段很妙,将自己的各种遐思从精神维度上纽结起来。很多时候,需要有一个恰当的触发点,来激活小说家头脑中的记忆碎片,使之在顷刻之间高速旋转,在旋转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结构。1828年10月,司汤达读到一则谋杀案报道,灵感忽至,短短几个月草成一部长篇《红与黑》。初看上去,他好像是对时代生活的快速反映,但实际上,这部书熔炼了作者自1815年拿破仑帝国彻底覆灭以来对法国社会生活的丰富体验,但这些体验就像河里的水,若没有一个容器,是没法装载的。神学院学生的情杀案给了他一个绝妙的“容器”:像于连那样有天赋、受过教育的下层青年,在昨天可以通过红军服建功立业,改变人生,在今天只能借助黑教袍向上爬,因而他的欲望必然在压抑中被扭曲,而这种扭曲,一下子就把作家对时代变迁的万千感慨容纳于内,又何愁各种丰富的经验细节与大胆想像不随之而来?同样,美国作家冯尼格特刚刚从二战中德累斯顿大屠杀的炮火中生还时,就想写一部关于德累斯顿的小说,可是一直没法动笔,直到许多年后,当他得到机会重游德累斯顿,终于有了灵感:他用一部科幻小说的结构把自己痛苦的记忆和对人类的思考串了起来。于是有了《第五屠场》这部美国当代小说名著。科幻小说的思路就是这个求之不得的“容器”。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什么样的器皿装什么样的酒,有时真是一器难求。3.长与短,巧与拙博尔赫斯在评论霍桑时曾经说,巧妙的布局,能产生优秀的短篇小说,但不能产生优秀的长篇小说。思考:长篇小说就不需要讲究结构艺术?明确:长篇小说同样需要借助结构艺术。有的长篇小说是显性因素(人物、事件等)把多个故事捏合在一起。比如巴尔扎克的名作《高老头》,有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抛弃的故事,有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向上爬的故事,有鲍赛昂夫人年老色衰爱情失意的故事,有逃犯伏脱冷的故事,还有医生皮安训的故事,以及在这些故事中饱含的感慨和批判。虽然书名是《高老头》,但巴尔扎克却选择拉斯蒂涅的生活来提纲挈领,这样就可以把伏盖公寓与巴黎上流社会、繁华和衰败、阳光和黑暗等轻巧地连缀于一体。当高老头死后,还可以安排拉斯蒂涅在葬礼时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从公墓高处向着巴黎呼喊“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的誓言,使原本已经很丰富的小说更朝向一个开放的想像空间。因此,拉斯蒂涅这个人物及其所串连的故事,就成为整部小说最适合的“容器”。有的长篇小说是隐性因素(情绪、记忆等)把多个故事捏合在一起。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有的长篇小说用来捏合的因素既有显性因素,也有隐性关联,是一种综合的联系。如《九三年》。它总体上也是按照情节时间的推进来写,但它的故事头绪众多,经常在不同的场景之中穿插,特别是小说的开头,有意先写一个平民母亲和一小队士兵作为序幕,先写反方──从叛军头子搭乘英国军舰从海外偷偷返回法国组织叛乱写起,而且写得极具英雄主义气息。究其原因,作者不是要简单地描述一场历史上的叛乱,而是带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超越阶级立场、国家立场的人道主义追问。这种情怀也和情节一起,成为小说的结构因素,把各种人物和事件纽结在一起。所以,它在叙述上的安排和切换,才会显得既独特又自然。当结构一开始在小说家头脑中浮现的时候,它很可能还只是一个粗略的轮廓,需要在动笔之后使之愈渐圆满。长篇小说更是如此。正如意大利当代小说家阿·莫拉维亚曾经总结的:“长篇小说总是要有一副足以从头到脚支撑着它的骨架……正如骨架绝不是人成年时强行安装进人的躯体里,而是同人的躯体的所有部位一起成长的。”在具体的写作中,会发生许多作家本人难以预料的变化。优秀的小说家,在写作时,会服从生活的逻辑,适当调整原初的规划。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布局阶段从没想过让安娜去卧轨自杀,可是到了后来她却仿佛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时,当他写到布恩迪亚上校去世,竟泪流满面,情绪激动地跑去跟家人说:“上校死了!”仿佛这不是他一手写出来的故事,而是从别处传来的一个老朋友的噩耗。但无论如何改变,对结构的思考是作家在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局部做出的改变,必须考虑到全局,与其他部分相协调。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作家在修改一个部分之后,不得不重写全书或者全篇的原因了。三、结构的“常”与“变”1.结构的构成结构的构成,意思是结构依赖什么而组织起来。结构可以把情节作为它的支撑力量。也可以不依赖情节,而通过情绪、人物性格乃至叙述方式等因素本身所具有的张力来支撑它。在《安东诺夫卡苹果》中,作者依靠浓郁的情感氛围把看似散漫的文字连缀起来。这种情感,除了清新的抒情,还有感伤的怀旧。《我的叔叔于勒》中,借助了情节,但用来结构全文的,是一个类似“误会”的期盼……理想原来只是痴想,欢乐立即成为嘲讽,在急促的转折中凸显出对人性的拷问。用这个误会所串起的情绪和批判,也起到了一部分结构功能。层层推进、生活横断面、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是三种具体的结构形式。2.层层推进⑴层层推进线路清晰,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结构。,⑵为保持线性层层推进,常常使用延迟的技巧。什克洛夫斯基说:“美满的互相倾慕的爱情的描写,并不形成故事,或即便形成,也只是在描写不顺利的爱情这一传统的背景上来理解的。故事需要的是不顺利的爱情。”那么,什么是延迟呢?延迟就是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尽量拉开我们与终点的距离,拖延到达的时间。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不能总是平缓地前进。简言之,延迟就是设障碍,捉迷藏,延缓,拖延。⑶讨论:《牲畜林》小说中,主人公朱阿要开枪射杀德国鬼子,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开枪、没有开枪,这样的延迟有几次?有什么作用?明确:六次“延迟”,情节重复但是内容有变化,比如朱阿的每次射击都是不一样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牲畜角度:动物把德国兵一步一步引向死亡;由大到小,价值越来越小;德国兵越来越弱、平静;请求越来越体现对生命的尊重。⑷拉开与终点的距离,使结果或目的不一下子达成,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你能再列举使用了延迟技巧的小说或小说片断吗?简要介绍一下。示例:我国古典小说中,有一些带“三”字眼的故事,都使用了延迟的技巧,比如: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等。3.生活横断面⑴欣赏小说:《丈夫支出账单的一页》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皮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想像:根据文本展开想像,把故事补充完整。思考:从结构上看,这篇小说有哪些特点?要点:这篇小说情节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主题深刻,折射出金线左右下的世态人情,金钱使年轻的女子被有妇之夫勾引,也使发怒的夫人和岳母情绪趋于缓和;它的想象空间很广阔。在结构上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⑵这篇小说的结构方法和形式叫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生活的横断面就是切开生活的横断面,通过一个方面(角度、片断、局部)反映广阔内容。⑶“生活横断面”的结构方法的对写文章有很大启发!如冰心的《笑》:七百字的一篇短文,不施藻饰,不加雕琢,只是随意点染,勾画了三个画面:一位画中的小天使,一位路旁的村姑,一位茅屋里的老妇人,各自捧着一束花。没有一点声音,只有三幅画面。三束白花衬托着笑靥,真诚、纯净、自然。使人不知不觉步入一片宁谧澄澈的天地,而且深深陶醉了。4、按照心理时序展开现代小说的结构常常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心灵的特点是一派纷乱。意识、潜意识,各种念头、各种情绪,争先恐后地涌出。而且它们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19世纪末,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把意识看做是由确定的意象组成,犹如说一条河是由若干桶水组成一般可笑,因为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这就是“意识流”。他的弟弟、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其他人一道,使这个心理学发现逐渐成为一派小说,著名作品有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伍尔芙的《到灯塔去》《墙上的斑点》,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体验有的是初次,有的感到熟悉,似乎曾经有过,但却无法说出它是什么,或者于何时何地体验过。这两种经验之间又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呢?有时,一曲乐调、一丝芳芬、一种味道,都会把这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带入我们的意识之中,使我们为它们的神秘的情感力量所震动。”四、课堂总结1.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由此而生发出来的小说结构,也就具有了个体的独创性。如《牲畜林》也是写战争,但是它对战争的经验与其他同类小说颇有不同,因而它所寻找的结构力量也不一样。但这正是小说对生活的“发现”,倘若所有的小说写出来的生活都是一个味道,那么小说就可以寿终正寝了。正如米兰·昆德拉一再强调的:“小说之存在的惟一‘理由’,是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而拥有独特发现的小说,在结构上则必然会常中求变。2.这节课学习和结构的构成和结构的形式。结构的构成,讲的是结构依赖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