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据库: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能自动查询和修改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统(B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的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应用系统:凡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其数据的系统都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关系模型: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表中的一列即一个属性。主属性:在一个关系中,包含在任何候选关键字中的各个属性。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元组:表中一行为一个元组。码:一个属性或属性集能够唯一标识整个属性集合。主码:表中某个属性组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外码:一个关系的某个属性(组)不是该关系的主码,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候选码:多个属性(组)都能唯一标识该关系。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函数依赖:指在关系R中,X、Y为R的两个属性或属性组,如果对于R的所有关系r都存在:对于X的每一个具体值,Y都只有一个具体值与之对应,则称属性Y函数依赖于属性X。记作X→Y。当Y不函数依赖于X时,记作:XY。当X→Y且Y→X时,则记作:X↔Y。平凡函数依赖:设关系模式R(U),U是R上的属性集,X、Y⊆U;如果X→Y,且Y⊆X,则称X→Y为平凡的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如果X→Y,且Y不是X的子集,则称X→Y为非平凡的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设关系模式R(U),U是R上的属性集,X、Y⊆U;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Z,Z→Y都不成立,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部分函数依赖:如果X→Y,但对于X的某一个真子集Z,有Z→Y成立,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传递函数依赖:设关系模式R(U),X⊆U,Y⊆U,Z⊆U;如果X→Y,Y→Z成立,但Y→X不成立,且Z-X、Z-Y和Y-X均不空,则称X→Z为传递函数依赖。范式:范式(NormalForm)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是衡量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的标准,达到的关系才是规范化的。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联系: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解析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BMS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但是DBMS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来实现的。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l)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的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共享使用。(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和操纵功能(2)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3)数据库的组织、存储和管理(4)建立和维护数据库(5)数据通信接口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原因: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区别: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联系: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l)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Z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DAC),Bl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5)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什么是数据库中的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和强制存取控制方法?自主存取控制方法:定义各个用户对不同数据对象的存取权限。当用户对数据库访问时首先检查用户的存取权限。防止不合法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强制存取控制方法:每一个数据对象被(强制地)标以一定的密级,每一个用户也被(强制地)授予某一个级别的许可证。系统规定只有具有某一许可证级别的用户才能存取某一个密级的数据对象。什么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为什么要提供审计功能?答:审计功能是指DBMS的审计模块在用户对数据库执行操作的同时把所有操作自动记录到系统的审计日志中。因为任何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蓄意盗窃破坏数据的人总可能存在。利用数据库的审计功能,DBA可以根据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止错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Garba:eInGarba:eout)所造成的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几类?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语义约束条件。一般可以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一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对数据类型的约束,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2)对数据格式的约束;(3)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4)对空值的约束;(5)其他约束。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一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干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l)实体完整性约束;(2)参照完整性约束;(3)函数依赖约束。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下面两方面:(l)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2)修改列值时的约束。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足某种约束条件。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一致性、原子性等约束条件。简述关系的完整性。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码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可能是相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内容进行的规定,也称为域完整性规则。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上的设计任务。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概念结构设计:要做的工作不是直接将需求分析得到的数据存储格式转换为DBMS能处理的数据库模式,而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主要目标是产生一个DBMS可处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该模型必须满足数据库的存取、一致性及运行等各方面的用户需求。物理结构设计: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数据库的实施: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起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并装入数据,进行试运行和评价的过程,叫做数据库的实施(或实现)。维护工作: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内容(l)数据项;(2)数据结构;(3)数据流;(4)数据存储;(5)处理过程五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个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作用: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是下一步进行概念设计的基础,并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盖。什么叫数据抽象?试举例说明。数据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进行人为处理,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如“分类’夕这种抽象是:定义某一类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这些对象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和行为。它抽象了对象值和型之间的,'i5memberof”的语义。在E一R模型中,实体型就是这种抽象。例如在学校环境中,李英是老师,表示李英是教师类型中的一员,则教师是实体型,李英是教师实体型中的一个实体值,具有教师共同的特性和行为:在某个系某个专业教学,讲授某些课程,从事某个方向的科研。什么是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的再组织和重构造?数据库的再组织是指: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存储位置、回收垃圾、减少指针链等,以提高系统性能。数据库的重构造则是指部分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即修改原设计的逻辑和物理结构。数据库的再组织是不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的。原因: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记录不断增、删、改,会使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情况变坏,降低了数据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