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损伤的认识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练习水平有关外,还与体育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地预防有关;另外,运动环境和条件也可以造成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将对学生的健康、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给他们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但我们不能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难度及减负减量,去掉教材中稍有难度的部分,甚至在体育教学中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敷衍了事,这样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我认为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1.运动损伤的类型1.1急性损伤急性损伤可以由外力引起,在训练中紧张激烈遭遇突然的打击、与另外队员或器械碰撞,都可能引起如韧带拉伤和肌肉的撕伤等急性损伤。根据特定部位划分(如骨骼损伤、软骨、关节、韧带、肌肉、肌腱、粘液囊、神经和皮肤的损伤),按损伤部位的种类划分(如骨折、错位、拉伤等等)。1.2过度性损伤很明显,过度性损伤即过度劳累损伤,其原因通常分为两种:即外部因素如训练、场地、鞋、设备及环境因素;内部因素如韧带损伤、腿长不一样、肌肉不平衡、肌肉软弱、柔韧性差及身体成分的影响。1.3机械性损伤运动性损伤与外部机械力和损伤时的内部组织特性有关。引起运动损伤的因素有两种:拉力:将组织拉长的力,如扭伤、拉伤撕脱骨折。挤压力:挤压可以发生在肌肉、骨或软骨承受直接压力时,当组织无法完全吸收作用力时,就会产生损伤。1.5关节炎最主要的两种炎症是:滑囊炎和滑腔炎。而且这两种炎症都比较难以痊愈,特别是慢性的。1.6骨骼损伤骨骼损伤可以分为骨膜炎、急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和骨骺损伤。1.7神经损伤运动可以导致多种神经损伤,最为常见的是由于牵拉而导致的神经末梢损伤,外力造成的运动损伤主要是挤压和牵拉。损伤的性质分急性和慢性。2.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2.1思想认识问题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多有片面的认识或缺乏防伤观念。在教学和训练中,不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些年轻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比赛临场产生犹豫不决或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也常导致损伤的发生。2.2缺乏严谨的组织缺乏严谨的组织是运动中损伤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篮球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对动作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篮球教学中,如果老师放任自流,秩序很差,人数没有统筹安排;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指导;造成某一项目联系或人多拥挤,而场面混乱或缺乏保护措施,运动损伤更是在所难免。2.3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教学和训练时间证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非但不能迅速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反而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究其原因: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者增加过急的训练,以导致超过了人体器官的承受能力,会影响肌肉的伸展性。这些因素又常常使对抗肌群产生不协调,减低关节运动的幅度,丧失完成动作所必须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以造成“失手”和摔倒而发生各种性质的损伤,如急性关节扭伤、急性腰部扭伤或肩关节扭伤等等。2.4带伤参加比赛或训练损伤位未愈,过早参加训练或比赛,会造成以下恶果:首先,容易引起受伤部位的再度损伤,这是因为“正常”的运动量对受伤部位来讲,显得负担过重。另外,新伤未愈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常常无意识地把负担转放在健康的肢体上,以致健康的肢体受伤。再者,运动员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避免使用未恢复的肢体,在完成各种电脑技术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已成的动力定型,出现不合理的动作而造成损伤。2.5准备活动未做充分准备活动未做充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未发热,关节韧带没有活动开,各器官系统机能调水平不高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导致在训练或比赛中造成急性损伤。2.6教学、训练、比赛组织安排方面的问题此项原因包括是否遵循了教学、训练的原则,以及教学和训练、比赛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是指教学、训练中是否遵循了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和对待原则;后者则应注意的是重大比赛前运动员要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比赛中要遵守比赛规则,教学和训练中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禁止相互打闹逗笑。3.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3.1思想上重视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加强防伤观念,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严重性。3.2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重点、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3.2.1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学生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一般准备活动的合理方法,养成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准备活动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训练的内容而定,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主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对主教材活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的内容,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对已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3.2.2加强受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较弱的部位的训练,提高它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3.2.3自我监督和临场处理的知识教育了解基本的卫生体育知识、学会自我监督,与体育教师或医务人员配合,及时反馈运动后身体,特别是运动器官局部的不良反应,合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量,可减少因身体状况不佳和局部负荷过重引起的运动损伤。总之,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练习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教育。只要我们对预防运动损伤有充分的认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时时小心,组织好每次教学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专业:体育教育姓名:朱鑫学号:080611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