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报告提纲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四几项比较说明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国力竞争:表层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人才为中心的竞争。核心素养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社会健康发展。国际趋势:三个国际组织、十个国家和两个地区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课程体系需要重视顶层设计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与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共96名研究人员参与,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总体设计,进行6个子课题研究,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研究分工:山东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小学生核心素养辽宁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初中生核心素养华南师范大学牵头负责高中生核心素养河南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大学生核心素养最终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接受任务把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三个原则: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报告提纲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四几项比较说明(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基本特点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二)研究目标与原则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程序与方法面向未来反映时代需求立足国情和现实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立足现实文化传承(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北京、济南、广州、连云港等多次会议(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专家研讨意见征询形成框架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四)研究过程与工作概况阶段日期具体内容阶段成果第一阶段2013.5-6月成立学生核心素养顶层设计项目组。总课题组细化研究方案,形成六个子课题组;子课题组开会讨论并确定具体任务、分工和工作进程表。《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3.6-10月开展子课题1研究,通过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确定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子报告开展子课题2研究。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子报告开展子课题3研究,厘清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成德的思想以及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内容与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子报告开展子课题4研究,分析我国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子报告开展子课题5研究,分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课标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子报告开展子课题6研究,调查不同群体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在北京、广东、河南、山东和辽宁开展了48场焦点小组访谈、33次个别访谈和608名专家的问卷调查,获取各领域专家对学生素养指标体系的意见。在山东济南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总结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研究》子报告第三阶段2013.12.21-12.2912月21在连云港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专题研讨会,征求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领域专家、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意见。12月23-29日根据专家意见对总报告进行修改,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修改稿-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报告》20141-2月2014年1月3日-4日,在大兴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征询17个课标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以及教育实践领域25名权威专家的意见。1月5-28日,总项目组先后召开5次会议,根据专家意见调整和修改总框架论证报告。1月27日-2月15日,通过通讯审议的方式,再次面向25位教育部专家委员会的课程教材专家征询意见,进一步修改总框架论证报告。5月8日,在北京召开意见征询会,征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传统文化领域和课标组专家的意见,根据意见修改指标体系.5月16-17日,在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会议上,进一步征询全体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善指标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报告》(最终建议稿)开展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细化研究方案。实施子课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共完成六个子课题研究报告。召开50余次总项目及子课题研讨会,整合研究成果;进行多轮意见征询,征询130余人次的学科专家、课标组专家、课程教材专家、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总框架。报告提纲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四几项比较说明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建构三、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二、理论思考与指标遴选依据一、核心素养研究的支撑性研究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教育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义务教育法》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07年《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1.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围绕“德、智、体”主线,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5年《教育法》2006年《义务教育法》2007年《未成年人保护法》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教学实践具体、细致、教师教学相关必须落实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学生核心素养2.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研究方法收集文献确定研究主题与对象结论与建议文献资料分析2.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为了提高组织成员国的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体为适应全球化社会而获得自身完满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简称DeSeCo)项目。在OECD启动核心素养研究之后,组织12个国家(奥地利、德国、美国、法国等)开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并提交本国报告。随即带动国际各国和地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并推动本国或者本地区教育改革和测评的发展。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21世纪人才观。社会全球化信息化以人力资本为根据,世界各国制定各自教育发展战略,核心素养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评价指标。教育人力资本理论以追求教育民主为出发点,为保障每个人都享有共同基础教育的权利,核心素养是基本教育的指标。人民主、终身学习国际背景2.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对象选取标准所属洲覆盖面广教育质量水平高研究背景近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北美洲◎加拿大◎英国欧洲◎法国◎芬兰◎匈牙利澳大利亚澳洲◎新西兰◎新加坡亚洲◎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分析比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芬兰、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共15个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文献梳理40余万字。核心素养研究的不同价值取向1.实现成功生活:OECD、台湾、日本等成功生活终身学习2.促进终身学习:UNESCO、欧盟等个人发展3.促进个人发展:新加坡等综合取向4.内容、目标与途径相结合:美国等整体呈现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统一的趋势2.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内容能互动地使用工具1.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与文本的能力有效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计算及其他数学能力。2.互动地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鉴别自身未知领域、识别信息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个人批评。3.互动地使用科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注意使用技术手段,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获得信息。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1.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2.合作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倾听他人的观点。构建持续发展团体的能力,协调的能力,综合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3.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危机中分析问题与利益,识别共识与分歧,重新认识问题,按照需求与目标对问题进行排序解决。能自主地行动1.在复杂大环境中行动的能力分析形势,定位自己所处的情境,明确自身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思考与集体的关联对自己行动做出选择。2.设计人生规划与个人计划的能力制定计划,设立目标,鉴别已有及所需资源,平衡资源以满足不同目标,通过反思来预测未来,监控过程,时刻准备调整。3.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的能力了解所有权益,清晰社会规则,为了认定的需求与权利建立个人论点,提出建议或替代方案。OECD日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能使用工具互动阅读理解经由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地理解文本中的讯息。沟通表达透过口语或肢体的动作或其他工具,正确地传递或接收讯息,能准确地解他人的思想,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进而能够维持关系与达成共识。使用科技资讯能了解且适当的应用科技与信息,以协助达成工作目标。学习如何学习知道如何学会学习。审美能力对美的事物鉴别、评价与欣赏的能力;不只是感受到美,辨别美与丑,而且对美能加以理解与分析、评价。数的概念与应用理解数的概念,并应用于日常生活,解决问题。能在社会异质团体运作团队合作与他人一起行动或工作,并能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处理冲突与他人的想法或作法不同而产生冲突时,能够控制情绪,积极化解冲突。多